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關注」警惕消費返利平臺騙局!

警惕消費返利平臺騙局

以前, 消費返利這種事, 一般只是超市、商場在做, 大家聽說過, 可能也參與過。 但最近一段時間, 網上出現了很多全返型消費平臺,

有的還帶有公益性質。 所謂全返公益消費, 就是你在這個平臺的加盟商, 像小超市啊、洗車行啊等等這些地方消費100元, 平臺就返給你99元, 剩下的1元, 平臺拿去做公益。 聽起來這是件特別好的事兒, 消費者幾乎是白得了產品或者服務, 還獻了愛心。 真的有這麼好的事嗎?來看看一家名叫“人人公益”的全返型消費平臺它是怎麼操作的。

“人人公益”號稱商家、消費者、平臺三方共贏

去年5月, 一家名叫“人人公益“的全返型消費平臺主辦的一場千人產品內測會。 會議上, 主持人激情澎湃的描繪了一個美好的藍圖, 聲稱在這個平臺的運轉下, 加入進來的商家、消費者、以及平臺自身都可以賺到錢, 三方達到共贏。

此外, 他們聲稱這個專案已經與某公益基金達成了合作平臺, 還要在5年內捐建一百所希望小學。 這樣一個聽起來高大上並且可信無疑的項目是否真的會達到人人獲利人人公益的目的呢?

陳某是一家洗車行的老闆, 去年12月, 他從人人公益的業務員處得知了這樣一個公益消費返利平臺, 將自己的車行加入了進去。 人人公益的運行模式, 是讓加盟商家將顧客消費額的固定比例,如24%, 12%或者6%, 交給平臺形成資金池。 以消費者消費100元, 商家交給平臺24元為例, 平臺資金池將分期返還給消費者99元, 另一元拿去做公益, 而商家讓利給平臺的24元, 也將被分期的返給商家共23.76元。 對於商家和消費者來說, 基本沒有任何損失, 相反還能額外獲利。

試水4800元3天內獲得返利百餘元

有這等好事, 陳某立刻將這個平臺介紹給了他的老客戶楊某。 楊某註冊了消費者帳戶後, 試探性地在車行消費了約4800元, 陳某就按規則將這單錄入了平臺, 交了4800的6%也就是約288元給平臺。 楊某沒想到, 接下來的幾天, 他真的收到了返利。 平臺給了他10顆愛心豆, 一顆愛心豆一天是5塊多, 第一天50多塊錢, 第二就變成30多塊錢了, 金額不是固定的。

楊某說的愛心豆是平臺用來計算的一種虛擬幣。 在這個平臺上, 返利並非是現金, 而是虛擬幣。 類似的虛擬幣還有天使豆, 他們之間的換算關係非常複雜, 每消費一元就可以獲得一個天使豆, 滿500個天使豆就可以兌換一顆愛心。 但是當愛心轉化成錢提取時,

一顆愛心就不等同于500元錢了, 每顆愛心的價值由一套看似複雜的演算法算出, 實際上是與每天整個平臺的消費金額有關, 消費金額越高, 愛心值就越高, 反之則越低。 在專案運行的過程中, 每顆愛心值每天的價格在五六元上下浮動。 消費者每天能提現的金額, 就是根據自己擁有的愛心數量再乘以每天的愛心值, 這樣的提現將一直持續到消費者的消費額全部返還為止。 短短三天內, 楊某就獲得了一百多的帳面返利。

業務員透露平臺漏洞刷單可賺錢!

這時, 車行老闆陳某又得知了一個發財秘笈。 人人公益的業務員悄悄告訴陳某, 這個平臺有一個漏洞, 就是它並不核實消費者消費的真實性, 可以通過這個漏洞來掙大錢。

對於陳某來說, 這簡直就是一個天上掉餡餅的事兒。

刷單, 就是作為消費者虛構消費, 例如虛構100元消費, 如果商家讓利款為24元, 那麼消費者給商家24元交給平臺, 而沒有真實的消費, 同樣也可以逐漸獲得近一百元的消費返利, 這個獲利超過4倍。 而商家也可以獲得將近24元的讓利款返還, 近乎于空手套白狼。

消費者追加資金終上當 平臺一個月吸金10億

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 陳某立刻註冊了一個消費者號, 在自己商家帳號中注入了兩萬元。 而楊某也隨後跟進, 給了陳某兩萬元用於刷單。 短短十幾天, 兩人真的都獲得了近千元的帳面資金。

然而, 好景並沒有持續多長, 到了去年的12月28日, 平臺上的愛心值就逐漸降到了零。 更讓他們沒想的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平臺沒有辦法進行任何的操作,兩人追加投入的刷單的錢最終都打了水漂,楊海華想到了報警。

與此同時,警方也盯上了這個平臺,在經過縝密的調查摸排取證後,4月底,警方在“颶風行動”的統一指揮下成功收網,一舉打掉了這個“人人公益”公司。

揭底旁氏騙局:用後面會員的資金掩蓋前面的

這其實就是龐氏騙局的運營模式,用後面會員吸收的資金來掩蓋前面的。以這種模式運營,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讓所有投資者如約獲得全部返利,一旦後續沒有人投資,平臺也就沒錢給前面的人返利。而刷單,則成為人人公益平臺獲取資金的一條重要管道。

實際上,人人公益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利用刷單來積累資金池裡的資金。從一開始它就沒有任何監管真實消費的手段,默許了刷空單的行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吸引大量的商戶和消費者加入,甚至仇某的手下和親人都在以刷空單的方式套利,刷單額高達1.5個億。那麼,資金池裡的資金這麼多,真的會返如約還給消費者和商家嗎?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一方面,平臺設立了天使豆、愛心、愛心值這樣的概念,目的就是讓投資人不能一眼看穿兌換模式,也無法立即回款;另一方面,仇某承認,決定消費者每天提現額度的愛心值的高低,並非完全如宣傳一樣由平臺根據每天消費金額計算出來,而是受到仇某的控制,控制帳號達到八個。在專案啟動之前,仇某就控制了愛心值。

由此可見,普通的商家和消費者是很難真正如約拿到錢的,拿到錢的是他們的上線,也就是所謂的省級、市級、金牌、銀牌合夥人。在人人公益的參與模式中,普通的商家和消費者只是最底層的,其上還有多個代理人層級,要想成為這些合夥人,要麼向平臺繳納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的加盟費,要麼手下有多個商家或者消費者,要麼是人人公益的員工。在成為合夥人之後,只要發展一個下級,就能夠獲得一筆介紹費,同時收取下級消費金額的一定比例。層級越多,發展的人越多,合夥人抽取的錢就越多。這樣的合夥人多達2855個,可見,資金的大頭都被這些代理人層層瓜分。

警方:人人公益是新型傳銷

警方通過調查發現,人人公益的運作模式其實是一種新型的傳銷,與傳統傳銷有所區別的是,犯罪行為在網上進行,並且沒有實物交易。

人人公益所宣稱的公益行動真的去實施了嗎?其實他也只是一個噱頭而已,公司成立的大半年時間內,也只向某基金打入了20萬款,遠遠達不到他聲稱的資金池金額的1%,也就是1000多萬。

在大家的印象中,傳統傳銷的參與者大多數為中老年人,而這個平臺的參與者卻有很大不同,他們幾乎都是中青年,他們學歷不低,熟練掌握互聯網和手機APP的使用,能迅速接受新事物。消費者楊某自身是某名校經濟學碩士學歷,同樣落入了陷阱。

事實上,這類案件的受害者還有可能稀裡糊塗的成為了犯罪嫌疑人

最近一段時間,利用網路平臺,借助電子商務、消費返利、金融互助、愛心公益、高科技生物產品等形式,進行網路傳銷和非法集資犯罪活動呈高發態勢,被騙者幾乎遍佈全國各地。警方介紹,這類新型網路犯罪活動蔓延迅速,有很強的隱蔽性、欺騙性,而且非接觸性明顯,跨區域突出,取證難打擊難,社會危害性極大。對於這類犯罪活動,有關部門在加大打擊力度的同時,商家和消費者也要時刻警惕這些披著各類外衣的消費返利活動,否則,不僅得不著利,還可能虧了本。

更讓他們沒想的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平臺沒有辦法進行任何的操作,兩人追加投入的刷單的錢最終都打了水漂,楊海華想到了報警。

與此同時,警方也盯上了這個平臺,在經過縝密的調查摸排取證後,4月底,警方在“颶風行動”的統一指揮下成功收網,一舉打掉了這個“人人公益”公司。

揭底旁氏騙局:用後面會員的資金掩蓋前面的

這其實就是龐氏騙局的運營模式,用後面會員吸收的資金來掩蓋前面的。以這種模式運營,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讓所有投資者如約獲得全部返利,一旦後續沒有人投資,平臺也就沒錢給前面的人返利。而刷單,則成為人人公益平臺獲取資金的一條重要管道。

實際上,人人公益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利用刷單來積累資金池裡的資金。從一開始它就沒有任何監管真實消費的手段,默許了刷空單的行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吸引大量的商戶和消費者加入,甚至仇某的手下和親人都在以刷空單的方式套利,刷單額高達1.5個億。那麼,資金池裡的資金這麼多,真的會返如約還給消費者和商家嗎?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一方面,平臺設立了天使豆、愛心、愛心值這樣的概念,目的就是讓投資人不能一眼看穿兌換模式,也無法立即回款;另一方面,仇某承認,決定消費者每天提現額度的愛心值的高低,並非完全如宣傳一樣由平臺根據每天消費金額計算出來,而是受到仇某的控制,控制帳號達到八個。在專案啟動之前,仇某就控制了愛心值。

由此可見,普通的商家和消費者是很難真正如約拿到錢的,拿到錢的是他們的上線,也就是所謂的省級、市級、金牌、銀牌合夥人。在人人公益的參與模式中,普通的商家和消費者只是最底層的,其上還有多個代理人層級,要想成為這些合夥人,要麼向平臺繳納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的加盟費,要麼手下有多個商家或者消費者,要麼是人人公益的員工。在成為合夥人之後,只要發展一個下級,就能夠獲得一筆介紹費,同時收取下級消費金額的一定比例。層級越多,發展的人越多,合夥人抽取的錢就越多。這樣的合夥人多達2855個,可見,資金的大頭都被這些代理人層層瓜分。

警方:人人公益是新型傳銷

警方通過調查發現,人人公益的運作模式其實是一種新型的傳銷,與傳統傳銷有所區別的是,犯罪行為在網上進行,並且沒有實物交易。

人人公益所宣稱的公益行動真的去實施了嗎?其實他也只是一個噱頭而已,公司成立的大半年時間內,也只向某基金打入了20萬款,遠遠達不到他聲稱的資金池金額的1%,也就是1000多萬。

在大家的印象中,傳統傳銷的參與者大多數為中老年人,而這個平臺的參與者卻有很大不同,他們幾乎都是中青年,他們學歷不低,熟練掌握互聯網和手機APP的使用,能迅速接受新事物。消費者楊某自身是某名校經濟學碩士學歷,同樣落入了陷阱。

事實上,這類案件的受害者還有可能稀裡糊塗的成為了犯罪嫌疑人

最近一段時間,利用網路平臺,借助電子商務、消費返利、金融互助、愛心公益、高科技生物產品等形式,進行網路傳銷和非法集資犯罪活動呈高發態勢,被騙者幾乎遍佈全國各地。警方介紹,這類新型網路犯罪活動蔓延迅速,有很強的隱蔽性、欺騙性,而且非接觸性明顯,跨區域突出,取證難打擊難,社會危害性極大。對於這類犯罪活動,有關部門在加大打擊力度的同時,商家和消費者也要時刻警惕這些披著各類外衣的消費返利活動,否則,不僅得不著利,還可能虧了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