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蒲松齡曾在此古刹秉燭夜讀,秋色更是迷人

青雲寺, 位於淄川區嶺子鎮槲林村500米處的盤山與九紋山幽谷中,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般陽二十四景之一。

青雲寺舊名上泉庵,

建於明代正統年間, 明、清兩代多次重修。

《淄川縣誌》載:(僧)圓明, 於西南山中創建青雲寺者也。 寺初名上泉庵, 正統中, 僧人淨明結茅於此, 捨身以為浮圖, 開山為田, 自耕而食, 有徒曰道通, 再傳曰德山, 皆苦身修行, 墾田漸廣。 三傳至圓明, 於正德六年出家,

不數年遂成大刹, 又於中建精舍數間, 招名流讀書其內, 百餘年來, 文人墨士碑版題詠之盛, 一時稱最, 至今述邑中名勝, 以青雲寺稱首焉。

正統為明英宗朱祁鎮年號, 即1436—1449年, 正德六年為1511年, 據此可知, 此寺已有五百五十多年歷史。

青雲寺為佛道合一建築,

全盛時有寺田一百多畝, 僧、道三十餘人。

四山環合, 景色秀麗

青雲寺的山沒有峻峰嵯峨, 也沒有懸崖萬仞, 但它簡古、淡泊, 平中見奇。

回環旋繞的群山平淡得連名字也沒有, “不為一時之名, 亦不期後世之名”, 結成一個特異的環境。

在古代, 青雲寺以九紋呈彩、四盤據勝、月山照晚、途井涵春、龍台薦靄、龜林毓秀、輞穀回應、屏壁舒卷、鴿崖繞回、鷹峰崚嶒十景而聞名遐邇。

主要建築

主要建築有天王殿、祖師殿、伽藍殿、觀音殿、地藏王殿、碧霞元君行宮、鐘鼓樓等, 占地面積2651平方米。坐北朝南,自東向西分為四個院落。

天王殿坐北朝南,過道門,殿門上方雕刻“青雲寺”三字,面闊三楹10米,進深5.5米。磚石結構,抬梁式混合結構硬山頂,屋面施青筒瓦,置脊飾吻獸,無脊刹。設前廊,有兩根簷柱,木質門直欞窗,簷柱上鑲有木質垂株雀替,廊坊施油彩。內有四大天王塑像,牆上繪有壁畫,當門石獸為蹲獅。

人文薈萃之地

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青年時期曾與其摯友李希梅、張篤慶等就讀于青雲寺。

後來他執教於西鋪村畢際有家,又曾多次往遊,留下了許多詩文。

《聊齋志異》中不少篇目,就是蒲松齡在從西鋪村到青雲寺的路上構思而成。

《蒲松齡集》中收錄了蒲松齡有關青雲寺的兩首詩:

閏月朔月,青雲寺訪李希梅

諸鋒委折碧層層,春日林泉物色增。

山靜桃花幽入骨,谷深溪柳淡如僧。

崩崖蒼翠雲霞滿,禪院荒涼鬼物憑。

遙憶故人丘壑裡,半窗風雨夜挑燈。

重游青雲寺

深山春日客重來,塵世衣冠動鳥猜。

過嶺尚愁僧舍遠,入林方見寺門開。

花無覓處香盈穀,樹不知名翠作堆。

景物依然人半異,一回登眺一徘徊。

著名文人張至發、張中發、王教、畢自嚴、高珩、畢際有、唐夢賚、沈潤、孫蕙、邱璐、沈燕及、邱行素、畢道遠、畢柳村等都有詩文讚美青雲寺。般陽八士中的唐夢賚、沈燕及、邱行素以及張中發、張篤慶、李希梅、蒲松齡等名人撰寫的碑刻七十余方,可惜在文革期間遭到嚴重毀壞。

蒲松齡所撰《青雲寺重修二殿記》碑僥倖保存下來,現存于蒲松齡紀念館。此碑長170釐米,寬70釐米,青石陰刻,楷書,碑文176字,為研究青雲寺及蒲松齡的珍貴文物。

蒲松齡撰《青雲寺重修二殿記》:

青雲寺淄之奧區也。縈青繞白,幽入仙源,天小雲深,畫成方幅,蠟屐芒屩之侶,常攜茶灶而來,擔簦負笈之人,輒泱氊車而去。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此之謂矣。數年來,祖師天王兩殿,椽蠹瓦缺,樵牧增悲;鼠竄狐棲,山光減色。丘子伯興,孫子景賢,慨然倡善;且喜香花信士,共傾盆鬥之誠;錦秀才人,不忘江山之助。遂使西林香穀,披妙曼之風雲;雲鷲龍魚,睹琉璃之宮闕。金容滿月,雅欲開顏;碧嶂流霞,居然展笑。非祗園之盛事,山靈之功臣歟?是不可以不記。——皇清康熙歲次辛巳孟夏吉日立

境地清幽

寺中的樹奇且古。

觀音殿前,兩株古柏藹然偕立,閑視遠山,參透古今,仿佛持法濟世的菩薩。

最奇的是靈泉精舍院中的那棵黃荊。黃荊本是灌木,在山間亂野裡毫無倫次的瘋長著,而這一株卻是兩人多高,碗口粗細,枝葉蓬蓬若巨傘,不卑不亢地立在聖水井邊,異姿瑰特,卓爾不群,若不是修行得道,也一定是“自有歲寒心”了。

五角楓、槲楝子、油耕樹,傍依山崖,根植絕隙。

寺中的井奇,有五口之多,高低錯落,形神各異。觀音殿前的“井中井”最為奇特,上下兩個井臺串在一起,自上面下望,邃深細窈。

每年的四月初八為廟會,香火極盛。

占地面積2651平方米。坐北朝南,自東向西分為四個院落。

天王殿坐北朝南,過道門,殿門上方雕刻“青雲寺”三字,面闊三楹10米,進深5.5米。磚石結構,抬梁式混合結構硬山頂,屋面施青筒瓦,置脊飾吻獸,無脊刹。設前廊,有兩根簷柱,木質門直欞窗,簷柱上鑲有木質垂株雀替,廊坊施油彩。內有四大天王塑像,牆上繪有壁畫,當門石獸為蹲獅。

人文薈萃之地

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青年時期曾與其摯友李希梅、張篤慶等就讀于青雲寺。

後來他執教於西鋪村畢際有家,又曾多次往遊,留下了許多詩文。

《聊齋志異》中不少篇目,就是蒲松齡在從西鋪村到青雲寺的路上構思而成。

《蒲松齡集》中收錄了蒲松齡有關青雲寺的兩首詩:

閏月朔月,青雲寺訪李希梅

諸鋒委折碧層層,春日林泉物色增。

山靜桃花幽入骨,谷深溪柳淡如僧。

崩崖蒼翠雲霞滿,禪院荒涼鬼物憑。

遙憶故人丘壑裡,半窗風雨夜挑燈。

重游青雲寺

深山春日客重來,塵世衣冠動鳥猜。

過嶺尚愁僧舍遠,入林方見寺門開。

花無覓處香盈穀,樹不知名翠作堆。

景物依然人半異,一回登眺一徘徊。

著名文人張至發、張中發、王教、畢自嚴、高珩、畢際有、唐夢賚、沈潤、孫蕙、邱璐、沈燕及、邱行素、畢道遠、畢柳村等都有詩文讚美青雲寺。般陽八士中的唐夢賚、沈燕及、邱行素以及張中發、張篤慶、李希梅、蒲松齡等名人撰寫的碑刻七十余方,可惜在文革期間遭到嚴重毀壞。

蒲松齡所撰《青雲寺重修二殿記》碑僥倖保存下來,現存于蒲松齡紀念館。此碑長170釐米,寬70釐米,青石陰刻,楷書,碑文176字,為研究青雲寺及蒲松齡的珍貴文物。

蒲松齡撰《青雲寺重修二殿記》:

青雲寺淄之奧區也。縈青繞白,幽入仙源,天小雲深,畫成方幅,蠟屐芒屩之侶,常攜茶灶而來,擔簦負笈之人,輒泱氊車而去。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此之謂矣。數年來,祖師天王兩殿,椽蠹瓦缺,樵牧增悲;鼠竄狐棲,山光減色。丘子伯興,孫子景賢,慨然倡善;且喜香花信士,共傾盆鬥之誠;錦秀才人,不忘江山之助。遂使西林香穀,披妙曼之風雲;雲鷲龍魚,睹琉璃之宮闕。金容滿月,雅欲開顏;碧嶂流霞,居然展笑。非祗園之盛事,山靈之功臣歟?是不可以不記。——皇清康熙歲次辛巳孟夏吉日立

境地清幽

寺中的樹奇且古。

觀音殿前,兩株古柏藹然偕立,閑視遠山,參透古今,仿佛持法濟世的菩薩。

最奇的是靈泉精舍院中的那棵黃荊。黃荊本是灌木,在山間亂野裡毫無倫次的瘋長著,而這一株卻是兩人多高,碗口粗細,枝葉蓬蓬若巨傘,不卑不亢地立在聖水井邊,異姿瑰特,卓爾不群,若不是修行得道,也一定是“自有歲寒心”了。

五角楓、槲楝子、油耕樹,傍依山崖,根植絕隙。

寺中的井奇,有五口之多,高低錯落,形神各異。觀音殿前的“井中井”最為奇特,上下兩個井臺串在一起,自上面下望,邃深細窈。

每年的四月初八為廟會,香火極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