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清明遊鴻山,掃泰伯墓

點擊上方江南晚報訂閱

錫城熱點新聞即時推送


每到清明, 鴻山周邊的居民都有游鴻山掃泰伯墓的習俗, 據考已延續千年。

鴻山最初叫鐵山, 因山上有泰伯墓, 故被當地人稱為吳王墩。 唐代起為紀念在此隱居的東漢高士梁鴻, 改稱為鴻山。 此山雖不大, 卻有“鴻山十八景”, 多數與泰伯、梁鴻的遺跡有關, 最有名的景觀是泰伯墓、鴻隱堂等, 明朝文徵明有詩:“梁鴻宅裡尋高跡, 泰伯陵間看德碑”。

相傳泰伯奔吳, 立國、建都, 在位49年, 壽終後葬在鐵山。 自東漢為泰伯修墓立廟以來的1800餘年中, 久經滄桑, 歷代修葺達30餘次。 古皇陵墓區前為月牙池, 池北是欞星門、石坊門中刻“至德墓道”, 中門上懸“三讓高蹤”匾額。 再上為祭台、月臺。 月臺中有碑亭, 刻泰伯墓等古跡。 1999年, 政府對泰伯墓陵區進行全面整修和擴建。 從原占地三畝擴至二十三畝, 新的皇陵景區有香花石橋、石牌樓、石人石獸、禦碑亭、仰止閣,

以及宗會堂、懷德堂、碑廊等。 整個皇陵基本上恢復唐代盛世時泰伯墓的原貌。

鴻隱堂又名鐵山寺、鴻山寺, 原為東漢高士梁鴻與妻子孟光隱居的故宅。 舊時, 無錫民間流傳著一首民歌, “梁鴻孟光到梅裡, 隱居江南浚梁溪;鴻山腳下傳耕織, 舉案齊眉好夫妻”。 “梁溪”“鴻聲”等地名都是為紀念梁鴻而來。 鴻隱堂在歷史上幾經修葺、改名, 曾有過“梁鴻祠”“鐵山寺”“鴻山寺”等名字。 從1989年起, 政府對其進行了為期兩年的修繕。 目前的殿堂兩進, 山門一座, 堂前山門處西側立了碑亭, 大殿上由泥塑大師柳家奎重塑了梁鴻與孟光夫妻像, 恢復了明代文徵明題寫的“鴻隱堂”匾額和歐陽子撰寫的抱柱聯。 為頌揚高士隱跡,

又把“鐵山寺”復原為“鴻隱堂”。 又將鐵山寺重建於鴻隱堂西側。

十八景中的一些景點隨著時間的推移, 已經看不到往昔的影子, 但有關十八景的故事和傳說卻一直在流傳。 去年, 經過梳理、重建, 鴻山街道又重新發佈了“鴻山十八景”, 除泰伯墓和鴻隱堂外, 還有望虞亭、梁鴻墓、香寶堂、鴻泉井、滌硯池、洗心軒、朱砂潭、石灘、月影石、試劍石、白龍洞、眼空台、天泉池、龍娘廟、石壁、放鶴檯燈等景點。 十八景絕大部分在鴻山的山道上, 有的景點很隱蔽, 為此街道又製作了“鴻山十八景”地圖, 為前去遊玩的遊客提供了方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