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說中國人最勤勞而最不敬業?值得深思

近來, 國際調查機構發佈了兩個涉及中國員工的資料, 得出這樣的排名:中國、德國、美國、加拿大、英國、印度、荷蘭、法國。 以每週平均工作時間為例,

中國員工是44.6小時, 隨後的德國員工是35.5小時。 中國員工平均帶薪假10天, 德國員工是25天。 由此中國員工被視為“世界勤勞冠軍”。

另有一個是蓋洛普公司進行的調查, 該公司公佈2011-2012年全球雇員對工作投入程度調查結果。 資料如下:全球員工敬業比例為13%, 中國員工敬業比例為6%, 世界最低, 是美國的五分之一。 其中辦公室員工的敬業程度更是低至3%。

包括常被認為是勤勉的日本人和韓國人, 敬業率也分別只有7%和11%;敬業率最高的三個國家分別為:巴拿馬(37%)、哥斯大黎加(33%)和美國(30%)。

中華民族向來以勤勞、勇敢和智慧聞名於世。 可是最勤勞、無償加班多、累覺不愛、人均財富創造少, 這些關鍵字串聯在一起, 給“中國人勤勞嗎”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中國人辛勞有餘, 勤勞不足。 勤勞不是一個詞, 而是兩個詞, 勤快和辛勞。 最勤勞卻敬業度低, 這說明中國人辛勞卻不勤快, 辛勞是被動的, 勤快是主動的, 缺乏主觀能動性的所謂最勤勞只能帶來累、越來越累的心理感覺。 為什麼辛勞?

因為資產價格飆升、兩極分化加劇,

所以必須付出更多的勞動才能維持在高成本水泥森林中的生存;因為公共資源匱乏、環境透支嚴重, 所以必須將一天中很多時間和精力用在擠地鐵、趕公交等去工作的準備階段;因為行政壁壘森嚴、官僚主義毒性仍重, 所以必須將很多不創造價值的繁瑣事情也納入到工作之中。

為什麼不勤快?因為在30多年經濟快速增長之後, 階級固化已經積累到不容忽視的量級, 當權貴階級及其子女越來越具有“機會”壟斷力, 普通人通過勤快就能獲得成功的可能性不斷下降, 越來越多的勞動者被迫將工作視作養家糊口的行當, 而非有夢可尋的事業。

勤勞導向的企業價值觀值得商榷。 勤勞一直被視作中國人的傳統美德, 這種觀念如此深入人心以至於形成了一種固化和變形的“思想鋼印”, 是否付出簡單勞動被很多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當做評價一個勞動者是否愛崗敬業的核心指標, 而不是做出了多少創新性貢獻、創造了多少實際價值。

這就自然而然帶來了一種劣質博弈均衡, 企業管理者以勤勞為業績評價主導指標, 上班磨洋工、下班才開始幹活, 甚至加班繼續混時間的員工受到褒獎, 真正有效率、有貢獻的員工卻只能攤上鞭打快牛的厄運, 長此以往,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勢必掉入“劣幣驅逐良幣”的陷阱, 企業運營和以國有企業為支柱的全社會價值創造都缺少一種積極向上、創新發展的人文氛圍。

從某種程度上講, 低敬業度是中國員工對高資本盤剝率的報復。

就像奴隸無法向奴隸主敬業一樣, 在血汗工廠裡, 當然更談不上敬業度, 而這種低層次的雇傭關係卻是中國製造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