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哪些古錢幣能價值過百萬,哪些古錢幣值得收藏

清代銀幣、紙鈔、銅幣並行, 至嘉慶年間發行新式銀元, 而光緒年間鑄行金、銀幣更多。 洋務運動也影響到鑄幣業, 兩廣總督張之洞曾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委託使英大臣在英國訂 購全套造幣機器, 並在廣東錢局首鑄機制銀元和銅元。

其後, 各省紛紛仿效, 購制國外機械鑄造銀、銅元。 包括廣東錢局在內, 許多造幣機均訂購自著名的英國倫敦伯明罕造幣有限公司。 英國大工業的介入, 使銀幣也沾染上西方色彩。 錢幣正面鮮然可見滿漢文化的融合, 而錢背卻明確標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 當制十文較多, 當制二十文較少,

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現在市面真品一幣難求!

在中國, 古錢幣的鑄造歷史長、鑄造量大, 並且其意義與價值也是非常高的。 光緒元寶是銀幣收藏的大類, 歷來都受到很多藏家的關注, 不同版別的光緒元寶都有獨特的韻味, 值得藏家深品。 當時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 除中央戶部, 地方省所鑄銅元, 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

奉天省光緒元寶200-350w

北洋省光緒元寶 200-300w

廣東省光緒元寶200-300w

吉林省光緒元寶120-220w

湖南省光緒元100-200w

隨著時間漸漸的沉澱, 光緒元寶將來的增值空間是會越來越大。

宣統元寶是清朝貨幣名,

是宣統年間發行的宣統年號銀圓。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為前清之正式國幣, 原期辛亥十月發行。 尚未發行, 武昌事起, 國體忽變。

已經解往度支部之銀幣成為北洋兩鎮鎮壓武昌新軍之餉。 而寧廠所存銀幣(原期上海同期發行)及鄂廠所存之部分銀幣成為普通流通銀幣的一種。 1889年, 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廣東設造幣廠鑄造銀元。 幣面中央是漢文“光緒元寶”四字, 周圍有九個漢字“廣東省庫平七錢三分”, 後改為七錢二分;背面為蟠龍花紋及英文, 通稱“龍洋”

從古到今, 人們就有儲蓄錢幣的傳統習俗, 據瞭解, 錢幣收藏一般分為紙幣、金銀紀念幣和古錢幣三大類, 而古錢幣中銀元一直是一大熱點。 因為銀元材質珍貴, 藝術價值高。

同時, 銀幣製作量比古錢和民國紙幣少得多, 加上清末、民國戰亂連連等因素, 一些較珍貴的銀元品種存世量已稀少。 據悉, 一枚普通的“袁大頭”在2003年只要60000元, 而目前已達201180元—520800元左右。 據悉, 江南龍洋、袁大頭和孫中山開國紀念幣在銀元中都是最熱門的品種。

我國清代銀圓雖然製造時間不長, 但是有許多珍品幣流傳, 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 在近年的拍賣市場中卻屢有出現, 如:浙江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圓, 2004年拍賣成交價為127.5萬元。 奉天省造庫平銀一兩光緒元寶:光緒二十九年(西元1903年)鑄, 孤品, 現藏臺灣鴻禧美術館, 1991年6月在美國加州拍賣會上以28.7萬美元落槌, 現市場估價150-200萬元人民幣。 陝西省造庫平七錢二分光緒元寶:光緒二十五年(西元1899年)鑄, 市場估價為50-80萬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此幣與其他四枚全套曾在2003年出現在北京拍賣市場, 這套銀圓系陝西省委託英國伯明罕-希敦造幣廠代鑄樣品, 因陝西設局鑄幣計畫未能實施, 因此只完成試鑄幣存檔, 因此在收藏界頗為珍貴, 起拍價達到320萬元人民幣。

清朝光緒年間流通的貨幣之一。由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引‌‌進英國鑄幣機器鑄造銀元和銅元,之後各省紛紛仿效。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光緒元寶是大清光緒年流通大面值貨幣之首,是我國首批引進海外技術的印發流通貨幣,對於現今也蘊藏了一定歷史意義。錢幣雖小,卻能夠從上面讀出當時的社會文化,從而管中窺豹。光緒元寶全面進入發行階段以後,全國共有十九個省市的鑄造局同時進行鑄造,規模之大,歷代罕見。也足見當時光緒皇帝勵精圖治,想學習西方先進技術,重振大清王朝的決心。只是光緒皇帝生不逢時,清朝的權力始終被慈禧太后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光緒皇帝沒有實權,就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光緒元寶上!

戶部二十文光緒元寶反面

國機制銀幣的幣制單位問題,在其開制之初即已產生。在廣東設局造幣獲得成功後,就有人主張中國龍銀應以傳統計重單位的「兩」來結算,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底京城擬籌備設立銀圓局,當時軍機處及戶部致電各省詢問主幣龍銀重量應重若干。隨後,總局按照袁世凱指示進行一兩銀幣的生產,並委託日本正金銀行任辦模具。

這枚錢幣保存良好,反面龍紋栩栩如生,屬於錢幣中的精品,包漿自然,非常難得,「光緒元寶 戶部 庫平七錢二分 銀幣」為機制原模後鑄,但字體刻劃卻不失鐵畫銀鉤、渾然天成的感覺,而龍身以及龍麟更是刻劃細膩且精美大氣,是為藏家值得收藏的珍品之一。收藏價值極高。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雙帆幣

不同的歷史時期總要留下不同的歷史印跡。產自於民國二十三年的孫中山雙帆幣,則成為當時那個特定歷史時期市場上流通的主要幣種之一。讓人值得驚奇的是,該幣種經歷了長達百年之久的磨損,依然被民間藏家們所珍藏。

此錢幣正面圖案中間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側面頭像,上方標記著紀年“中華民國二十山年”。背面圖案是一艘雙帆船,正在揚帆起航的換面,幣值為“壹圓”,美國三藩市造幣廠試鑄未發行,存世罕少,收藏價值極高。

這兩枚錢幣保存的非常完好,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中國藝術品市場極度火爆,古錢幣、瓷器、書畫成為收藏熱點。由於古錢幣是不可再生之物,且存世量極為稀少,收藏價值無法估量。如今被各大收藏家和博物館搜刮而去,唯有在高端拍賣會上偶爾能見到古錢幣身影。“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由於官辦幣極為稀少以及歷史意義重大,珍惜程度市值都是其他錢幣無法比擬的。

二,版本介紹,孫中山開國紀念幣又稱孫小頭分三個版本(上六星,上五星,下五星)

孫中山開國紀念幣(上六星)

民國14年,國民政府又在廣州成立,民國 15年遷武漢,民國16年(西元1927年)定都南京。為紀念國父孫中山豐功偉績,中央所鑄貨幣均用國父像,南京、天津諸造幣廠於民國16年、17年重新大量鑄造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正面及背面基本上與前品相同,而左右上方分列六角星。紀重27克。由於該幣正背面圖案比較正規,中英文沒有差錯,又設置六角星,因當時地下私造錢莊較多官辦原造幣尤為珍貴。

孫中山開國紀念幣(上五星)

此幣也是比較少見的一種,可謂鳳毛麟角。該幣由天津造幣廠於民國17年(西元 1928年)鑄造。銀元正面及背面大體與上品相同,左右上方分列五角星。故稱上五角星版。該幣的特點是:五角星方位在上,五角星擺放左邊較正,右邊較向內斜。五角星與英文字母間距較遠。英文字母沒有錯版。

3.孫中山開國紀念幣(下五星)

民國元年(西元1912年)南京造幣廠根據財政部的命令,首先鑄造了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正面中央鐫孫中山側面肖像,週邊雙圈 (內一線圈,外珠點圈),邊緣上鐫中文隸書體“中華民國”4字,下鐫中文隸書體“開國紀念幣”5字,左右長枝花飾。背面中央豎鐫中文隸書體“壹圓”及嘉禾;週邊雙圈(內一線圈,外珠點圈),邊緣上鐫英文“THEREPUBLICOFCHINA”(中華民國),下鐫英文“ONEDOLLAR”(壹元),左右下方分列五角星。故稱下五角星版。該幣的特點是:五角星方位在下,左右兩個五角星擺放較正。五角星與英文字母間距較近。英文字母沒有錯版。袁世凱竊取大總統後,該幣即停鑄,因時間短暫,流用不多,尤顯珍貴。

起拍價達到320萬元人民幣。

清朝光緒年間流通的貨幣之一。由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引‌‌進英國鑄幣機器鑄造銀元和銅元,之後各省紛紛仿效。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光緒元寶是大清光緒年流通大面值貨幣之首,是我國首批引進海外技術的印發流通貨幣,對於現今也蘊藏了一定歷史意義。錢幣雖小,卻能夠從上面讀出當時的社會文化,從而管中窺豹。光緒元寶全面進入發行階段以後,全國共有十九個省市的鑄造局同時進行鑄造,規模之大,歷代罕見。也足見當時光緒皇帝勵精圖治,想學習西方先進技術,重振大清王朝的決心。只是光緒皇帝生不逢時,清朝的權力始終被慈禧太后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光緒皇帝沒有實權,就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光緒元寶上!

戶部二十文光緒元寶反面

國機制銀幣的幣制單位問題,在其開制之初即已產生。在廣東設局造幣獲得成功後,就有人主張中國龍銀應以傳統計重單位的「兩」來結算,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底京城擬籌備設立銀圓局,當時軍機處及戶部致電各省詢問主幣龍銀重量應重若干。隨後,總局按照袁世凱指示進行一兩銀幣的生產,並委託日本正金銀行任辦模具。

這枚錢幣保存良好,反面龍紋栩栩如生,屬於錢幣中的精品,包漿自然,非常難得,「光緒元寶 戶部 庫平七錢二分 銀幣」為機制原模後鑄,但字體刻劃卻不失鐵畫銀鉤、渾然天成的感覺,而龍身以及龍麟更是刻劃細膩且精美大氣,是為藏家值得收藏的珍品之一。收藏價值極高。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雙帆幣

不同的歷史時期總要留下不同的歷史印跡。產自於民國二十三年的孫中山雙帆幣,則成為當時那個特定歷史時期市場上流通的主要幣種之一。讓人值得驚奇的是,該幣種經歷了長達百年之久的磨損,依然被民間藏家們所珍藏。

此錢幣正面圖案中間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側面頭像,上方標記著紀年“中華民國二十山年”。背面圖案是一艘雙帆船,正在揚帆起航的換面,幣值為“壹圓”,美國三藩市造幣廠試鑄未發行,存世罕少,收藏價值極高。

這兩枚錢幣保存的非常完好,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中國藝術品市場極度火爆,古錢幣、瓷器、書畫成為收藏熱點。由於古錢幣是不可再生之物,且存世量極為稀少,收藏價值無法估量。如今被各大收藏家和博物館搜刮而去,唯有在高端拍賣會上偶爾能見到古錢幣身影。“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由於官辦幣極為稀少以及歷史意義重大,珍惜程度市值都是其他錢幣無法比擬的。

二,版本介紹,孫中山開國紀念幣又稱孫小頭分三個版本(上六星,上五星,下五星)

孫中山開國紀念幣(上六星)

民國14年,國民政府又在廣州成立,民國 15年遷武漢,民國16年(西元1927年)定都南京。為紀念國父孫中山豐功偉績,中央所鑄貨幣均用國父像,南京、天津諸造幣廠於民國16年、17年重新大量鑄造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正面及背面基本上與前品相同,而左右上方分列六角星。紀重27克。由於該幣正背面圖案比較正規,中英文沒有差錯,又設置六角星,因當時地下私造錢莊較多官辦原造幣尤為珍貴。

孫中山開國紀念幣(上五星)

此幣也是比較少見的一種,可謂鳳毛麟角。該幣由天津造幣廠於民國17年(西元 1928年)鑄造。銀元正面及背面大體與上品相同,左右上方分列五角星。故稱上五角星版。該幣的特點是:五角星方位在上,五角星擺放左邊較正,右邊較向內斜。五角星與英文字母間距較遠。英文字母沒有錯版。

3.孫中山開國紀念幣(下五星)

民國元年(西元1912年)南京造幣廠根據財政部的命令,首先鑄造了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正面中央鐫孫中山側面肖像,週邊雙圈 (內一線圈,外珠點圈),邊緣上鐫中文隸書體“中華民國”4字,下鐫中文隸書體“開國紀念幣”5字,左右長枝花飾。背面中央豎鐫中文隸書體“壹圓”及嘉禾;週邊雙圈(內一線圈,外珠點圈),邊緣上鐫英文“THEREPUBLICOFCHINA”(中華民國),下鐫英文“ONEDOLLAR”(壹元),左右下方分列五角星。故稱下五角星版。該幣的特點是:五角星方位在下,左右兩個五角星擺放較正。五角星與英文字母間距較近。英文字母沒有錯版。袁世凱竊取大總統後,該幣即停鑄,因時間短暫,流用不多,尤顯珍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