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年小麥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及原因分析

一、發生時期及特點

一是初春小麥雪腐雪黴病發生偏重, 3月下旬, 小麥雪腐雪黴病普遍發生, 平均發病率5~40%, 最高可達100%;平均死苗率2.83%,

最高死亡率可達6.24%, 是我區近10年最重的年份。 據測報站4月5~11日冬麥田調查, 小麥雪腐雪黴病發生隨著氣溫回升, 田間濕度下降, 麥苗逐漸返青, 發病減輕, 病葉率為3~5%;

二是白粉病和銹病隨天氣變化發病嚴重。 小麥白粉病4月下旬開始發病, 5月中旬進入普發期, 6月中旬病害發生達到最大值。 據五月初調查, 小麥白粉發病率平均為13.6%, 最高可達64.7%, 病葉平均嚴重度可達1%, 五月末小麥白粉發病率平均為83.6%, 最高可達100%, 病葉平均嚴重度可達20%。 小麥銹病5月中旬開始發病, 6月初進入普發期, 6月中旬病害發生達到做大值。

三是小麥一代棉鈴蟲發生較重, 歷年最重的一年, 百網網捕達平均47頭, 發生時期在6月底至7月上旬。

二、原因分析

1.小麥雪腐雪黴病:發生偏重, 近10年最重的年份。 3月份平均氣溫-2.3℃, 比歷年及去年同期平均值明顯偏低;月總降水4.6mm, 比歷年明顯偏少, 比去年同期值略偏多。 加之上年冬季農田積雪厚、凍土層淺, 融雪晚而快, 3月底物候期普遍偏晚6~11天。 終雪日和開春期3月24-26日, 明顯晚于上年8~11天。

2.小麥白粉病和銹病:前期輕後期重。

一是5月中下旬氣溫偏高, 降水量略偏少等氣象因素分析, 氣象條件利於小麥白粉病和銹病的發生;二是個別小麥品種抗病性弱。

3.小麥棉鈴蟲:主要發生6月, 根據調查, 棉鈴蟲蟲口密度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極值, 最高可達百網133頭。

一是越冬代棉鈴發生期早。 受溫濕度因素影響, 環境因素有利於棉鈴蟲的發生, 棉鈴蟲成蟲發生時間明顯較去年提前。 二是越冬代發生數量大。 根據誘蛾數量統計, 截至5月25日測報燈累計誘蛾量為18頭, 雌雄比為1:1, 誘蛾量較去年同期高5倍且雌蛾量明顯大於去年同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