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田地裡的野生寶貝,你認識嗎?

葛也是豆科, 葛屬。 最近對植物有了濃厚的興趣, 才發現許多植物的花、葉、果類似著, 可又分別著, 真的非常有趣。 比如這葛, 其花與秋扁豆花就極其相似, 卻又有不同。

記起拍這組葛花時, 是2013年八月下旬。 我受蘭記者邀約, 一早趕去羅山拍一組用於旅遊宣傳的圖。 他說會有馬隊和古裝騎手去山頂空地實景演練配合。 為了搶早上那段最美的攝影時光, 作為天天自然醒的我也是拼了, 定了鬧鐘絕早起來, 外面黑濛濛中就坐上蘭記者的車, 奔了羅山山頂。 晨霧迷蒙中, 在山頂看古代壯士策馬賓士廝殺的場景,

真是不虛此行。 又見阿蘭滾在地上, 就在馬蹄下仰臉端著相機搶抓鏡頭, 渾不覺危險, 不由得為這些敬業的攝影人點贊。 那些個大片, 都傾注著攝影人無數心血、勞苦, 甚至危險重重。

及至太陽漸漸升高, 熱度和烈度都增了幾分, 光線不再適合攝影, 我們也就趁機在阿蘭帶領下逛起了羅山盛景。 去往蓮花盆途中, 溝谷、密林、山岩隱蔽處, 一叢叢葛撐起一大片一大片的綠色, 攀岩爬樹, 如同在崖壁間築起綠色的吊床和簾幕。 那綠葉間, 紫色的葛花盛開, 如綠蔭中舞蹈的紫色小仙子, 搖曳著, 使人心生憐愛與欣悅。

我對葛有著特殊的感情。 兒時老家的溝谷裡也滿是這樣野生的葛。 孩子們去往東壃最深的那條溝裡探險, 都要仰仗這些密實粗壯結實的葛藤做來回的繩梯,

一個個拽著扯著上上下下攀爬。 那條溝, 大人們是不許孩子單獨去的。 溝極其的深, 樹木茂密, 遮天蔽日, 底下腐敗的落葉特別厚, 一個不小心就把腿陷了進去, 好半天拔不出來。 可那條溝裡有一道天然的泉水, 甘甜清澈, 泉水出處的石頭上, 經常蹲著幾隻紅肚皮的特別小的青蛙, 泉水自然形成一條小河, 河道內長滿密實水草, 水流過去, 水草自然臥倒伏貼, 如用梳子梳過的光滑。 在溝裡的密林中可以撿拾到蘑菇等菌類, 溝壁上還有許多小野果可以摘食。 有時一兩隻野兔快速匿於草木深處, 又有野鳥飛起, 運氣好了撿幾窩野鳥蛋的時候也是有的。 孩子們身子輕, 此處的野葛藤又粗壯堅實,
小夥伴們就順著野葛藤密實的地方, 尋了幾條上下的通道。 那時的我雖然野, 但父母並未給我安排太多野外的活兒, 只記得跟著小夥伴偷偷去過這條溝兩三次, 那荊棘與灌木、喬木混雜一片的溝穀間的野葛藤路, 還真是不好找尋, 沒有人帶著, 是萬萬難尋的。 但這幾次, 那種危險和刺激, 已讓我終生難忘了。

在野外, 葛藤也是天然的繩索。 因家鄉屬於丘陵地帶, 深深淺淺的溝、嶺特別多, 在山坡上幹活, 若回家時有東西需要捆紮, 恰好手邊忘帶繩索, 大人或者孩子的, 自然就會去往溝邊找尋葛藤, 尋一根長短粗細合適的, 割下, 只管捆紮了物品, 一路背了回家便可。 上次曬特色農產品活動, 鶴影曬了他們家鄉的特產食用葛,

說那個葛粉特別好的食療作用。 我當時微有遺憾:為什麼我家鄉這麼多的葛, 當年卻沒聽說葛也是寶貝, 可以采來葛根食用呢?又想, 也許這野生的葛, 與現在食用的葛, 終是不同吧?只是, 離開家鄉這麼久, 不知那些葛還在嗎?即使它們在, 沒了一路歡笑的孩子扯了他們上上下下做繩梯, 它們也會寂寞的吧?

葛的藥用價值, 鶴影在他曬特產的帖裡說的很詳盡了, 在此我不再贅述。 發兩張葛的圖片, 紀念一下關於葛的舊時光。 也分享兩張那天的隨拍圖。

作者:阿兮

作者:阿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