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大全的華夏幸福小鎮咋招商,可能和你想得不一樣……

我在華夏做過產業規劃總監, 後來才去的中興大城, 當時策劃的時候不叫機器人小鎮, 叫機器人產業園, 那個時候也沒有特色小鎮的提法。

當時我們提了三個發展階段:機器人產業園、機器人社區和機器人新城。 基本思路是先做產業, 然後逐步融入城市功能, 吸引高級人才在此就業和居住。

當時之所以確定了要做機器人產業, 有兩個層面的考慮:一個層面是基於產業發展趨勢的判斷, 那一年國家領導剛參觀考察了中國科學院, 發表了一個講話, 提出要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 我們做了很多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研究, 認為這個發展方向很清楚;另一個層面是基於區域發展趨勢的判斷, 就是京津冀一體化產業轉移的趨勢, 北京的製造業往外轉移, 周邊地區要承接這個產業轉移。

當時能落實的開發面積是八百畝, 做大規模的製造很難形成產業聚集,

而且香河距離北京很近, 應該承接高端產業, 最後就確定了做機器人。

剛開始的時候很困難, 因為香河當時的機器人產業基礎幾乎為零。 大概有一年多的時間, 幾乎招不到像樣的企業。 有一次相關招商負責人很高興的跟我們說, 招到了一個做“機器人視覺識別系統”的企業, 大家都覺得很高端, 後來搞清楚了, 原來是做電腦攝像頭的, 很低端那種。 後來我們考慮, 這樣的企業還是不要。

差不多過了兩年, 招商的情況才好起來, 但一旦形成一定規模的聚集, 園區發展就很容易了, 因為這個細分產業的“圈子”很小, 來了七八家, 相關公共服務平臺也就自然起來了, 上下游互相認識介紹的就都跟著來了, 這就是區域經濟學上講的聚集效應。

現在已經聚集德國尼瑪克、伊貝格、匯天威、柏惠維康、星和機器人等各類領軍企業近40家, 成為河北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龍頭產業基地。

有了這個基礎, 我們就開始策劃機器人社區, 後來特色小鎮的政策出臺, 就改叫機器人小鎮了, 其實內涵是一樣的。 都是從傳統產業園的形態, 向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形態轉變, 具體叫社區還是叫小鎮是無所謂的事情。

一個地區發展產業這個問題, 說容易也容易, 說難也難。 容易之處在於, 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和國家戰略總體都是容易理解的, 本地區的資源優勢地方政府也很清楚的, 二者結合起來, 找到本地區產業發展定位, 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中國經濟發展大趨勢一直很好, 找准了定位努力去做, 發展起來並不困難。

真的難點在於堅持做正確的事情, 產業發展跟房地產開發不一樣, 時間比較長, 三五年也就初見成效, 尤其是前兩年起步特別困難, 因為沒有形成聚集, 招商主要靠規劃圖紙和嘴皮子。

但真的堅持兩三年,

進來了幾家好的企業, 形成初步聚集了, 就會比較順利。 在這中間很容易因為眼前的誘惑, 放棄正確的方向。

比如我們做機器人產業園, 當時就有一家很知名的大電商企業想要300畝地做電子商務基地, 一下子要投資好幾十億。 當時機器人企業又招不到, 很多人都動搖了, 說乾脆給他, 搞物流算了。 但後來還是穩住了。

中國有很多地方的產業發展遇到困難, 吃虧就吃在這上面, 就是產業門類太多太雜, 為了眼前的招商數字好看, 什麼企業都要, 很快就把土地填滿了, 但都是一些很低端的, 然後就沒有進一步發展空間了。

但問題又要辯證的看。 這種產業雜亂導致無法形成聚集的錯誤, 我們一般稱之為一類錯誤, 也就是有了正確的定位沒有堅持。同時也有二類錯誤,就是定位確實定錯了。

也就是有了正確的定位沒有堅持。同時也有二類錯誤,就是定位確實定錯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