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印度開莊 日本梭哈 中國“不跟”

近日, 日本拿下的印度首條高速鐵路孟買至艾哈默德巴德項目面臨波折報價, 報價近中國企業3倍。 (2017年11月6日《鳳凰財經》)

筆者還記得, 在印度公佈印度首條高鐵中標商為日本企業時, 網路中彌漫著兩種聲音:一種認為中國的高鐵企業這次在印度遭遇了“滑鐵盧”(挫敗), 被日本占了先機;另一種則相反, 認為中國最終沒有中標實際上一件好事, 因為中國更加看重了實惠, 而不是所謂的大國“面子”。

現在看來, 後者更加靠近正確一些。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裡, 我國在鐵路國際市場上都給人一種印象: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高鐵網,

鐵路乃至高鐵技術今非昔比, 世界領先, 帶著這種自信以不可阻擋之勢拿下一個個訂單, 好像來者不拒一樣。 其實, 這真的只是一種印象, 中國鐵路的決策層們還是保持著高度理智的。 不慕虛名, 求真務實, 才能更具備競爭力。

就拿此次日本新幹線在印度高鐵專案遭遇波折報價來說, 中方的放棄是一次極為理智的選擇。

首先, 印度在未通知中標方的情況下, 直接將建設完成時間提早了整整一年。 熟悉高鐵工程的人應該知道, 高鐵工程是錯綜複雜, 牽一髮而動全身的, 任何工期的修改都將帶來極大的造價變更, 此次日方遭遇的將近中方企業三倍報價的風波即是佐證。 其次, 高鐵的運營管理十分嚴格,

需要強力的國家執行力和齊全的基礎設施, 而這些條件在印度都亟待提高;最後, 在出現越境對峙風波後, 高鐵作為一種可以置換資源的工具, 在前期投入和後期成本的回收上能否像從前那樣輕鬆, 筆者不禁要畫上一個問號。

總之, 此番中國高鐵沒有在印度“亮相”, 雖然讓期盼中國高鐵走向世界的朋友們有些遺憾, 但筆者認為, 這件事折射出了一個道理:中國鐵路在走向世界的同時, 更該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保持高度理性:就在十九大前, 中印剛經歷過邊界對峙, 此時中國高鐵進入印度未必是好事。

進入“新時代”, 中國高鐵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必將會更加自信、更加從容。

王福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