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950年國軍在此處碰到解放軍,淚流滿面的說:你們怎麼才來換防啊

海拔4000多米的賽圖拉, 位於地球第三極的喀喇昆侖與西昆侖的分水嶺。

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喀喇昆侖防區前, 這裡是最高海拔駐兵點, 是中國最西邊境的防禦大本營。

這個地方是一個哨所, 距皮山縣城424公里、距賽圖拉鎮15公里、海拔3800米。 由此前往印度, 是古老的商貿通道和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 也是通往印度拉達克首府列城的古絲綢之路上最後一個居民點。

在這裡氣候比較惡劣, 卻有著使人熱淚盈眶的故事。

故事需要從晚清說起。 1877年,左宗棠收復南疆後, 一百多清軍敢死隊員騎著駱駝、馬匹, 帶著糧草, 歷盡艱難, 跋涉一月, 艱難來到了這裡。 他們迅速與當時群眾聯手, 拉土運石, 在這裡建立了軍事哨卡。 從此, 這裡有了一個名字——賽圖拉哨所, 並且成了當時政府最高海拔駐兵點, 並成為中國最西邊境的防禦大本營。 同時, 清朝政府還在克裡陽卡和麻紮達拉設卡,

和這裡一起承擔著西部邊關800多公里的喀喇昆侖山的守防任務。 當年, 那些來到這裡的軍人們戍邊的歲月由此開始。

和所有的地方一樣, 用一句話就可以說清這裡的故事——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沒有人知道有多少人來到這裡, 奉獻過後,

又默默離開, 但大家都知道這裡的軍人一茬又一茬地被接了下來, 延續了一個完整而又感人的戍邊的故事。 清朝亡後是民國, 1928年這裡設治局, 成立邊卡隊, 並巡邏到康西瓦以遠, 守卡兵力曾經達200人。

解放前, 賽圖拉哨卡是中國最西防區的大本營。 這裡的官兵要負責800裡喀喇昆侖的守防任務。 幾百公里的巡邏點, 海拔全在四五千米的生命禁區, 全靠馬隊駝隊做交通工具, 馱上糧草, 走冰山, 穿戈壁, 過鹽鹼沼澤, 承受冰雹風雪的襲擊和強紫外線的輻射, 一次巡邏至少兩個月時間。

一個多世紀以來, 守在這裡的中國軍人遠離家人, 與世隔絕, 用青春的流失和生命的折損威懾外來侵略。 他們有很多怨言, 但只有一個想法, 腳下的這塊土地不能改變了主人。 。

1950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師第十團一個加強連進駐賽圖拉。 那時, 喀喇昆侖沒有修建公路, 完全與世隔絕。 解放軍進駐賽圖拉時, 哨所上的國民黨官兵以為換防的來了, 連聲埋怨:都幾年了, 才來啊, 怎麼又換裝了。

喀喇昆侖山上的當代軍人說,

十年前哨樓裡有一男一女兩具乾屍, 後來被某國借旅遊名義偷走了。 其實, 四周山坡就埋有不少永不腐化的守防者。 登上黑恰, 掘地一尺便能見到木乃伊。 領路的柯爾克孜老鄉嚇得匍匐黑土, 拜天扣地祈求胡達的原諒。

“我們終於不忍心將木乃伊搬進博物館, 重新掩埋了這些為戍邊而亡的將士。 ”後來解放軍說道

賽圖拉, 維語意思殉教者, 其名源於平臺上的一座古墓。

曾有多少人為守防殉身?沒有英名, 沒有記載, 沒有墳穴墓碑, 但, 他們始終沒有丟掉喀喇昆侖, 沒有失去中國西部邊境的天然屏障。 這是一批無愧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教民, 理應永被後人緬懷祭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