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司馬光除了砸缸還因什麼而聞名

說起司馬光, 我們的腦海裡總是會想起那個耳熟能詳的故事, 司馬光砸缸, 不過除了這件事, 在他的一生中, 當一名合格的諫臣, 或是一名合格的史官, 他都是盡職盡責, 在自己的職位上充分的發光發熱。

從小時候開始, 司馬光就是一個聰慧的機智的孩子, 這一點, 從砸缸的事蹟中也可以窺見一二, 當小朋友掉進缸裡時, 他的反應既不是慌亂, 也不是急於求助大人, 而是根據掉進缸裡的孩子再晚一點就會溺死的實際情況選擇了直接砸破缸子。 這不只是對於情形的掌握, 和機智的能想出辦法的大腦, 還有當斷立段的魄力。 俗話說, 三歲看老, 這些優秀的特質, 也不短斷的影響著司馬光今後額選擇和人生道路。

總而言之, 小時候的司馬光憑藉著出色的特質成為了自己父親的著力培養者, 走到哪裡都帶著司馬光去開拓眼界, 有了這樣的教育環境。 司馬光在心態, 成熟度, 眼光等方面, 都有著長足的長進。

在步入仕途後, 司馬光遇到了第一個知己, 是忘年交也是恩人, 他是龐籍。 在龐籍升官時, 他一直都記得司馬光, 屢次向皇上上書舉薦司馬光。 在卸任後, 兩人的友誼也一直延續了下去。 在官場上這個爾虞我詐的地方,

能夠交到這樣一個朋友, 確實是很幸運的一件事。 在之後, 司馬光升遷, 也與王安石政見不同, 經歷了很多坎坷。 不過在仕途這條道路上, 司馬光一直秉持著正義的理念, 在每個需要自己提出意見的地方, 不畏強權不一昧的明哲保身, 而是每次都堅持進諫並言之有物。

除此之外, 在政治之外, 司馬光曾經專任史官, 這段經歷, 讓他開始對歷史有了一個深入的研究。 並促使他開始修撰《資治通鑒》。 這部史書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在中國歷史上, 也是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在史書中, 也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司馬光的一生, 不管做什麼, 他的眼光都能長遠並且精准, 他永遠知道自己的能力範圍並在此基礎上, 發揮出百分之一百二的能力。 這是他的智慧, 他或許沒有位及權臣, 但他在史官這個位置上卻是開創了歷史。

每個人都是一樣, 永遠都要認清自己想要什麼, 自己能做什麼, 然後再做到最好, 這便是成功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