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民意為先,東墳村的基層黨建從“環形互動”開始~

十九大精神宣講中, 曾贊榮書記曾到党建工作基層聯繫點東墳村調研。 這個黨員數並算不多的村子, 到底有什麼不同?本期, 我們一起走進城關街道東墳村, 看看他們如何以民意為先, 創新“環形互動”機制, 開展基層黨建。

工作有沒有落到實處, 要讓老百姓來說,

工作做得好不好, 要讓老百姓來評價。

圖為東墳村村史館

將溝通和民主作為基層黨組織服務百姓的首要方式, 以村民利益作為工作的首要衡量標準。

在城關街道東墳村黨支部, 獨創的“環形互動”機制, 最大限度發揮了“民意”的作用, 給村民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

看效果:30畝垃圾場變樹林

村裡曾有個約30畝的垃圾場, 一些收廢品流動人員焚燒廢舊塑膠, 黑煙滾滾嗆得人不敢出門。 黨支部通過“環形互動”機制徵求村民意見, 制定治理方案, 所有黨員在黨支部帶領下出“義務工”。

許多群眾也被黨員的奉獻精神所感動, 大家連續奮戰一個月將垃圾場掩埋, 種上了旱柳、碧桃、楊樹等樹苗千餘株。 又在村裡設置了分類垃圾箱, 有專職保潔員進行日清日潔。 環境變美了, 群眾和黨組織的心也在不知不覺中拉近了。

路面整治前後

啟動“環形互動”黨建工作機制幾年來, 東墳村黨支部先後完成了“關愛與問候”“平原造林”“設立‘黨員之家’活動站”“生態環境改造”“社區化圍牆建設”“安全主題宣傳”等主題活動,

治理了村域環境、豐富了村民業餘文化生活。

解內涵:環形互動良性溝通

所謂“環形互動”是指將群眾、黨員、支部三個群體, 迴圈溝通, 更好地收集民意以決策。

將黨支部會議、重大決策等內容每月通過“黨員之家”及時回饋給黨員, 由全體黨員及時將黨支部的決策部署向村民公開。與此同時,積極收集群眾的意見建議,瞭解群眾困難、問題,並及時回饋給黨支部,黨支部根據群眾意見建議制定工作措施,形成“支部—黨員—群眾—黨員—支部”溝通聯繫的良性互動。

作保障:“四三一”工作機制

為確保群眾意見收集回饋和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村黨支部結合村內實際,還建立了“四三一”工作機制。

“四”是四個堅持

即由黨支部書記帶頭,堅持村“兩委”幹部包片制度、堅持黨員聯繫戶制度、堅持村民會議制度、堅持入戶走訪制度,著力解決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夯實“環形互動”群眾基礎。

“三”是三個公開

即堅持將村黨支部會議、重大決策向全體黨員和群眾公開;將群眾意見和建議在黨支部會議上公開;將黨支部、村委會幹部辦公電話和手機號碼向群眾公開,讓村政事務在陽光下運行。

“一”是一個責任

即對制定的主題事項,按照“首問負責”的原則,明確責任人員,明確完成時限,確保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饋,切實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牆面整治前後

通過強化制度執行,“環形互動”黨建工作機制得到了有效的貫徹落實,保障了村內各項工作的開展。現在,村內大事小情,幹部群眾全部參與和監督,不僅為村民營造了一個潔淨、美麗、有序的生活環境,同時也拉近了幹群關係。

“環形機制”來源

這要回溯到2013年年初一次被“推翻”的決議:為了不讓流經村南的馬刨泉河水白白浪費,村黨支部提出想通過人工引流的方式,圍造出一片湖面,能改善環境,還能給村民營造一個休閒觀光的新去處。

黨員代表會議上,這一想法得到了黨員代表的支援。但還未等項目落實,就有黨員反映,有些村民不同意打造這個湖面,原因是怕沒有過濾裝置,時間長了形成一潭死水反而污染環境。

經過實地調研和論證,村黨支部最終決定將此方案暫時不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討論,等有了讓湖水“淨”起來的辦法後再行實施。這樣,這個經過黨員代表大會通過的決議被“推翻”。

通過這件事,我深刻地認識到村黨支部做任何決策前,都應該聽聽群眾的呼聲,徵求一下群眾的意見,這樣才能讓每個決策都能得到百姓的稱讚與擁護。也就是這樣,產生了現在的‘環形互動’黨建工作機制。

村黨支部書記顧建成

談感受:做好農村的事

上圖:村民參加居家花藝課堂

左圖:老人們在村中休閒場所休息

右圖:黨員積極參與村中事物討論

“黨的十九大剛剛閉幕,下一步我們的工作重點就是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用十九大精神引領我們村各項工作開展。首先要求黨員要認真學習領會好十九大精神,在此基礎上,按照‘環形互動’黨建工作機制,黨員深入到群眾中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並在此過程中,收集百姓對下一階段村黨支部工作的意見建議,從而推動村黨支部工作開展,切實做到‘把農村的事兒做好,把百姓的事兒做實’,不斷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數。”顧建成說。

由全體黨員及時將黨支部的決策部署向村民公開。與此同時,積極收集群眾的意見建議,瞭解群眾困難、問題,並及時回饋給黨支部,黨支部根據群眾意見建議制定工作措施,形成“支部—黨員—群眾—黨員—支部”溝通聯繫的良性互動。

作保障:“四三一”工作機制

為確保群眾意見收集回饋和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村黨支部結合村內實際,還建立了“四三一”工作機制。

“四”是四個堅持

即由黨支部書記帶頭,堅持村“兩委”幹部包片制度、堅持黨員聯繫戶制度、堅持村民會議制度、堅持入戶走訪制度,著力解決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夯實“環形互動”群眾基礎。

“三”是三個公開

即堅持將村黨支部會議、重大決策向全體黨員和群眾公開;將群眾意見和建議在黨支部會議上公開;將黨支部、村委會幹部辦公電話和手機號碼向群眾公開,讓村政事務在陽光下運行。

“一”是一個責任

即對制定的主題事項,按照“首問負責”的原則,明確責任人員,明確完成時限,確保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饋,切實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牆面整治前後

通過強化制度執行,“環形互動”黨建工作機制得到了有效的貫徹落實,保障了村內各項工作的開展。現在,村內大事小情,幹部群眾全部參與和監督,不僅為村民營造了一個潔淨、美麗、有序的生活環境,同時也拉近了幹群關係。

“環形機制”來源

這要回溯到2013年年初一次被“推翻”的決議:為了不讓流經村南的馬刨泉河水白白浪費,村黨支部提出想通過人工引流的方式,圍造出一片湖面,能改善環境,還能給村民營造一個休閒觀光的新去處。

黨員代表會議上,這一想法得到了黨員代表的支援。但還未等項目落實,就有黨員反映,有些村民不同意打造這個湖面,原因是怕沒有過濾裝置,時間長了形成一潭死水反而污染環境。

經過實地調研和論證,村黨支部最終決定將此方案暫時不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討論,等有了讓湖水“淨”起來的辦法後再行實施。這樣,這個經過黨員代表大會通過的決議被“推翻”。

通過這件事,我深刻地認識到村黨支部做任何決策前,都應該聽聽群眾的呼聲,徵求一下群眾的意見,這樣才能讓每個決策都能得到百姓的稱讚與擁護。也就是這樣,產生了現在的‘環形互動’黨建工作機制。

村黨支部書記顧建成

談感受:做好農村的事

上圖:村民參加居家花藝課堂

左圖:老人們在村中休閒場所休息

右圖:黨員積極參與村中事物討論

“黨的十九大剛剛閉幕,下一步我們的工作重點就是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用十九大精神引領我們村各項工作開展。首先要求黨員要認真學習領會好十九大精神,在此基礎上,按照‘環形互動’黨建工作機制,黨員深入到群眾中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並在此過程中,收集百姓對下一階段村黨支部工作的意見建議,從而推動村黨支部工作開展,切實做到‘把農村的事兒做好,把百姓的事兒做實’,不斷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數。”顧建成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