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養生小課堂」據說,會“挑食”的人胃都比較好!

資料顯示, 中國有腸胃病患者1.2億, 消化道潰瘍發病率10%, 慢性胃炎發病率30%, 是當之無愧的“胃病大國”。

而在全球六大高發癌症中, 消化道相關腫瘤就占了5個,

包括胃癌、肝癌、食管癌、腸癌和胰腺癌。 遺憾的是, 有將近一半的國人胃難受時忍著, 腸道便血很久了也不看醫生。

對號入座, 自查脾胃健康

1

臉色是否發黃

主要表現為吃飯不香, 飯後肚子發脹, 有腹瀉或便溏症狀。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

臉色就會逐漸變成“萎黃”, 即臉頰發黃、消瘦枯萎, 這是因為脾的氣和津液都不足, 不能給身體提供足夠營養造成的。

2

鼻頭是否暗淡

用手摸摸鼻頭會發現有一個小坑, 以小坑為中心, 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

如果鼻頭發紅是脾胃有熱證, 表現為特別能吃, 但吃完容易餓、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膩等。

3

口唇是否無血色、乾燥

脾胃很好的人, 其嘴唇紅潤、幹濕適度、潤滑有光。 反過來說, 如果一個人的嘴唇乾燥、脫皮、無血色, 就說明脾胃不好。

4

睡覺時是否流口水

一個人的脾氣充足, 涎液才能正常傳輸, 一旦脾氣虛弱, “涎”就不聽話了, 睡覺時會流口水。 如果經常不自覺流口水, 可從健脾入手, 進行調理。

5

是否便秘

正常情況下, 人喝進去的水通過脾胃運化, 才能成為各個臟器的津液, 如果脾胃運化能力減弱, 就會導致大腸動力不足, 繼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6

睡眠是否不好

胃不和, 臥不安。 脾胃不好的人, 睡眠品質也會降低, 出現入睡困難、驚醒、多夢等問題。

7

精神狀態是否不佳

脾胃運化失常, 容易導致健忘、心慌、反應遲鈍等。 相反, 脾胃健運, 能讓大腦得到滋養, 就會神清氣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這些習慣傷胃很深

暴飲暴食

飲食過量會擾亂胃腸道正常的消化吸收節律, 致使胰腺這個“消化酶工廠”在短時間內分泌大量消化液, 導致胃脹不適, 甚至是急性胃擴張、急性胰腺炎, 嚴重者可導致胰腺癌。

建議:

三餐固定時間吃, 以免“饑不擇食”。

細嚼慢嚥, 慢慢體會飽的感覺, 七八分飽後放下筷子。

心情低落時, 建議讓注意力分散10分鐘, 或者小口喝水或茶等飲品, 避免“情感性進食”。

吃飯太快

如果進食過快、食物沒有煮爛、進食黏稠食物, 極易引起胃潰瘍、胃炎等胃腸道疾病, 甚至還會導致胃裡“長石頭”。

建議:

正餐吃飯時間至少20分鐘, 每口飯儘量嚼爛嚼軟再咽。

不必糾結每口飯該嚼多少次, 有意識地放慢速度即可。

脾胃功能差的老年人更要放慢進餐速度, 增加咀嚼次數。

纖維攝入不足

膳食纖維攝入嚴重不足, 導致大量“三高”及腸道疾病患者出現。

充足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和吸水膨脹, 防止便秘, 縮短有害物質在腸道的停留時間。 有研究表明, 膳食纖維攝入量與腸癌發生率呈負相關。

並非只有口感粗糙的食物中存在膳食纖維。大麥、胡蘿蔔、柑橘、燕麥等也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也能減緩食物的消化速度,平衡餐後血糖,降低膽固醇水準。

如有腹脹、腹痛等消化道不適,可用蒸煮方式處理粗糧和蔬果使其軟爛。

壓力和焦慮情緒

胃腸道可謂最大的“情緒器官”,胃腸道功能受神經、內分泌系統協同支配、調節,其擁有的神經細胞數量僅次於中樞神經,對心理刺激十分敏感。

壓力過大時,人的消化功能會出現“情緒化”反應,處於焦慮、憤怒、憂傷、緊張等不良情緒下,會出現食欲不振、上腹部隱痛、反酸、燒心、便秘等症狀。

建議: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正確看待生活、工作中的挫折。

陷入嚴重焦慮、抑鬱情緒時,不妨求助心理醫生。

若胃腸不適等症狀較重,可在消化科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藥物。

濫用藥物

一些藥物中是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等,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傷胃黏膜,引起炎症和潰瘍。

濫用抗生素還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使其失去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導致腸道菌群紊亂。

建議:

生病時不要自行用藥,不要擅自停藥、換藥、增減藥量,應及時諮詢相關醫生,遵醫囑服用藥物。

會“挑食”的人有個好胃

挑食對普通人來說意味著營養缺失,但是對胃不好的人來說,避開某些“禁忌”主動挑食,才能更好地保護嬌弱的胃。

主食

少吃脹氣的豆類

容易胃脹氣的人,要少吃或不吃黃豆、黑豆、綠豆等食材,因為它們比較難消化,而且容易產氣。

其他雜豆比如芸豆、紅小豆、鷹嘴豆等都可以吃,但胃不好的人,烹調之前最好把豆類充分浸泡8小時以上。

胃動力不足的人,最好把食材直接打成糊糊喝,消化吸收效果會更有保障。此外,糙米、小米、大黃米等全穀食材都很養胃。

如果熬粥,還可以放入蓮子、山藥乾等,再加點棗肉和桂圓肉,既有營養價值,對胃又非常友好。

蔬菜

少吃苦味的

胃不好的人,可以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暖胃的蔬菜品種:

南瓜,其中含有豐富的果膠成分,能夠保護胃部不受刺激;

胡蘿蔔,能夠增強脾胃抵抗力;

甘藍,不僅能抵抗胃部潰瘍、保護並修復胃黏膜組織,還可以保持胃部細胞活躍,降低病變幾率。

但苦味蔬菜,如苦瓜、萵苣、苦菊等,大多性寒,脾胃虛寒的人應少吃。

需要提醒的是,蔬菜富含未經軟化的纖維,有些還含一定量的抗營養物質,如草酸,它們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胃不好的人最好別生吃蔬菜。

水果

少吃酸性的

一些酸性水果,如檸檬、楊梅、山楂、葡萄、李子等,容易引起慢性胃炎的人泛酸,對胃潰瘍患者也會造成一定的刺激,因此儘量少吃或不吃。

此外,脾胃虛弱的人最好不吃性寒的梨、柚子等。蘋果、梨、桃、香蕉、鳳梨等水果,可以做熟再吃,比如蒸、煮湯等。

肉類

避開太肥的

胃的脾性是喜燥惡寒,因此胃不好的人可以多吃些溫陽暖胃的肉類,如牛、羊肉。

吃魚可以選擇溫熱性的鯽魚,因為它性平味甘,有和中補虛、溫胃進食的功效,最適宜搭配豆腐、蘑菇直接燉湯食用。

另外,脂肪含量高的肥肉會刺激消化道收縮,可能減慢胃排空、加重便秘,也可能加速腸胃蠕動,導致腹瀉加重。

油炸過的肉類也一樣,不利於腸道健康。因此,最好選擇蒸、煮、燴、燜等烹調方法,不宜用油煎、炸等方法。

調料

控制辣椒量

姜中含有薑辣素,能刺激消化道的神經末梢,引起胃腸蠕動,增加唾液、胃液和腸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健脾胃、增食欲,很適合胃寒的人食用。

八角又叫大茴香,其主要成分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腸神經,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有健胃、行氣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痙攣、減輕疼痛。

脾胃不好的人吃了油膩的葷菜容易脹氣,加點八角能起到緩解作用。

但辣椒應該少用,吃多了會破壞神經末梢靈敏性,久而久之使胃腸黏膜受損,也容易讓腸胃產生灼燒感,導致胃食管反流等問題。

飲品

不喝寒涼的

可以泡桂花茶喝,把幹桂花加點紅糖,泡進紅茶中。

桂花溫中散寒、暖胃止痛;

紅糖健脾暖胃、活血化瘀;

紅茶則有暖脾胃、助消化的功能。

因此,脾胃虛寒及脾胃功能較弱的人喝了可以溫胃,但脾胃濕熱的人就不適合。胃不好的人最好少喝性寒涼的飲品,如苦丁茶,否則會加重脾胃虛寒的症狀。

並非只有口感粗糙的食物中存在膳食纖維。大麥、胡蘿蔔、柑橘、燕麥等也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也能減緩食物的消化速度,平衡餐後血糖,降低膽固醇水準。

如有腹脹、腹痛等消化道不適,可用蒸煮方式處理粗糧和蔬果使其軟爛。

壓力和焦慮情緒

胃腸道可謂最大的“情緒器官”,胃腸道功能受神經、內分泌系統協同支配、調節,其擁有的神經細胞數量僅次於中樞神經,對心理刺激十分敏感。

壓力過大時,人的消化功能會出現“情緒化”反應,處於焦慮、憤怒、憂傷、緊張等不良情緒下,會出現食欲不振、上腹部隱痛、反酸、燒心、便秘等症狀。

建議: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正確看待生活、工作中的挫折。

陷入嚴重焦慮、抑鬱情緒時,不妨求助心理醫生。

若胃腸不適等症狀較重,可在消化科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藥物。

濫用藥物

一些藥物中是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等,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傷胃黏膜,引起炎症和潰瘍。

濫用抗生素還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使其失去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導致腸道菌群紊亂。

建議:

生病時不要自行用藥,不要擅自停藥、換藥、增減藥量,應及時諮詢相關醫生,遵醫囑服用藥物。

會“挑食”的人有個好胃

挑食對普通人來說意味著營養缺失,但是對胃不好的人來說,避開某些“禁忌”主動挑食,才能更好地保護嬌弱的胃。

主食

少吃脹氣的豆類

容易胃脹氣的人,要少吃或不吃黃豆、黑豆、綠豆等食材,因為它們比較難消化,而且容易產氣。

其他雜豆比如芸豆、紅小豆、鷹嘴豆等都可以吃,但胃不好的人,烹調之前最好把豆類充分浸泡8小時以上。

胃動力不足的人,最好把食材直接打成糊糊喝,消化吸收效果會更有保障。此外,糙米、小米、大黃米等全穀食材都很養胃。

如果熬粥,還可以放入蓮子、山藥乾等,再加點棗肉和桂圓肉,既有營養價值,對胃又非常友好。

蔬菜

少吃苦味的

胃不好的人,可以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暖胃的蔬菜品種:

南瓜,其中含有豐富的果膠成分,能夠保護胃部不受刺激;

胡蘿蔔,能夠增強脾胃抵抗力;

甘藍,不僅能抵抗胃部潰瘍、保護並修復胃黏膜組織,還可以保持胃部細胞活躍,降低病變幾率。

但苦味蔬菜,如苦瓜、萵苣、苦菊等,大多性寒,脾胃虛寒的人應少吃。

需要提醒的是,蔬菜富含未經軟化的纖維,有些還含一定量的抗營養物質,如草酸,它們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胃不好的人最好別生吃蔬菜。

水果

少吃酸性的

一些酸性水果,如檸檬、楊梅、山楂、葡萄、李子等,容易引起慢性胃炎的人泛酸,對胃潰瘍患者也會造成一定的刺激,因此儘量少吃或不吃。

此外,脾胃虛弱的人最好不吃性寒的梨、柚子等。蘋果、梨、桃、香蕉、鳳梨等水果,可以做熟再吃,比如蒸、煮湯等。

肉類

避開太肥的

胃的脾性是喜燥惡寒,因此胃不好的人可以多吃些溫陽暖胃的肉類,如牛、羊肉。

吃魚可以選擇溫熱性的鯽魚,因為它性平味甘,有和中補虛、溫胃進食的功效,最適宜搭配豆腐、蘑菇直接燉湯食用。

另外,脂肪含量高的肥肉會刺激消化道收縮,可能減慢胃排空、加重便秘,也可能加速腸胃蠕動,導致腹瀉加重。

油炸過的肉類也一樣,不利於腸道健康。因此,最好選擇蒸、煮、燴、燜等烹調方法,不宜用油煎、炸等方法。

調料

控制辣椒量

姜中含有薑辣素,能刺激消化道的神經末梢,引起胃腸蠕動,增加唾液、胃液和腸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健脾胃、增食欲,很適合胃寒的人食用。

八角又叫大茴香,其主要成分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腸神經,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有健胃、行氣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痙攣、減輕疼痛。

脾胃不好的人吃了油膩的葷菜容易脹氣,加點八角能起到緩解作用。

但辣椒應該少用,吃多了會破壞神經末梢靈敏性,久而久之使胃腸黏膜受損,也容易讓腸胃產生灼燒感,導致胃食管反流等問題。

飲品

不喝寒涼的

可以泡桂花茶喝,把幹桂花加點紅糖,泡進紅茶中。

桂花溫中散寒、暖胃止痛;

紅糖健脾暖胃、活血化瘀;

紅茶則有暖脾胃、助消化的功能。

因此,脾胃虛寒及脾胃功能較弱的人喝了可以溫胃,但脾胃濕熱的人就不適合。胃不好的人最好少喝性寒涼的飲品,如苦丁茶,否則會加重脾胃虛寒的症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