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舊城改造|建築語言如何續寫小城故事

會同縣地處位於湖南省西部, 西與貴州省天柱縣接壤, 是一個歷史悠久、山清水秀的小城。 “時見曰會, 殷見曰同”, 這裡自古以來是帝王接見諸侯的地方。

歷史文化資源豐富, 人們世世代代在這裡安居樂業, 是一座美麗寧靜的湘西小城。

縣城全景鳥瞰航拍圖

這裡既有民族特色的木建築, 也有歷史遺留的灰磚青瓦建築, 更多的為改革開放後建設的典型小城鎮建築。 道路兩旁的建築整體形象不協調, 普遍存在空調、廣告位亂掛, 管線裸漏的情況, 相關公共設施缺乏的現象, 在這種比較糟糕的現實情況下要對舊城進行改造, 就需要對整個城鎮動一次“整容手術”, 讓它舊貌換新顏, 續寫新的小城故事。

我們將這次改造的主題定義為小城故事, 以故事敘述的方式來對縣城區域進行區域劃分, 每一段路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性格和故事, 我們要做的就是去發現它, 用建築的語言細說故事。

故事採用當地的民俗風情故事、紅色文化故事和生態美境故事, 以現代手法進行詮釋。 注重縣城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用街角節點串連起沿街街景, 互相融匯、協調, 組成整個會同縣城獨有的特色小城故事, 從而形成一個城市的整體形象。

民俗風情故事在會同河兩岸、改河街與南正街演繹。利用會同古民居樣式、湘西民居樣式、街巷市井文化、高椅古村與民族文化,對會同河兩岸保存比較完整的民俗建築進行整理優化,打造富有民俗特色的河道景觀。利用古建築元素、民族紋樣、街巷花園、廣場廊橋、跨河吊橋等營造地道純正的民俗風情。

民俗風情故事街區(效果圖)

紅色文化故事會在將軍路、林城大道、解放路等縣城其他主要街道進行演繹。我們借助粟裕將軍故事與紅色精神,打造紅色歷史時間街道和將軍主題街區。

在原有建築的基礎上進行還原清理,力求建築主體部分視覺上的協調統一,並且局部增加門頭和門廊,營造出高低錯落,凹凸有致的城市立面特色,再結合富有歷史感的塗料顏色將立面重新刷漆,還原城市的質樸本真,在沿路景觀綠化的襯托下營造出簡潔大氣的城市輪廓。

紅色故事街道(改造施工中)

生態美境故事則在雙擁路、會同河、高速連接線演繹。通過山中梯田人家畫面的塑造、自然景點故事花園的節點打造及河道自然景觀的修復來表現生態和美的主題。景觀元素以梯田、花海、自然肌理、多層鄉土植物、竹製品、廣木材料等構成。

生態美境故事街區(正在施工中)

每個故事的敘述都有它的高潮部分,景觀廣場便是我們小城故事的重點,以將軍路為例,分佈著高椅印象、陽光、紅色足跡3個廣場。

高椅印象廣場是會同老街的北入口,運用白牆和馬頭牆,設計了一個具有高椅標誌性特徵的景牆,景牆一面鄰水,三面環山,勾勒出高椅古村的抽象輪廓,映射高椅古村的風貌。

陽光小廣場位於縣人民政府正對面,在原有鋪裝上增加設計細節、文化元素和樹池,增設“為人民服務” 的端景,以滿足居民對廣場的使用功能和精神需求。

紅色足跡廣場位於粟裕公園入口,將代表粟裕革命征程第一步的“腳印”作為主元素,配合文化性構築物,來講述粟裕革命初期的事蹟,增添廣場的文化內涵。

夜晚,小城寧靜祥和。夜景亮化是凸顯一座小城特色的重要名片,也是夜晚最能體現出小城故事氛圍的因素,我們力求通過燈光亮化的處理打造會同寧靜休閒的夜晚環境,突出重要空間、節點及元素的局部照明,突出人文氛圍和歷史感,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縣城是城鎮,但是卻帶有濃厚的鄉村感,在這裡生活、經濟都依賴於農村,但是相對於鄉村,他們又擁有更多城市人的感覺,喜歡時尚、潮流的東西,但是對於民俗、傳統文化的元素又情有獨鍾,這讓我們選擇以故事敘述的方式來達到改造一座城市面貌的目的,融合這裡的特色產業,以此再來帶動入城沿線郊區的發展建設。

也許這是一種嘗試也是一種挑戰,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這片土地變得更宜居宜業,在很久的將來故事仍在繼續……

傾聽會同的小城故事

▌本期作者:劉洋

80後,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建築學專業,大學畢業後留在杭州工作三年多,之後回到老家湖南,雖然之前一直從事城市建設,也沒有農村生活的經驗,但是對於鄉村那種真實,淳樸,寧靜的生活有著深深的嚮往,從2016年開始,懷著強烈的熱情和虛心學習的態度投入到農村建設當中,希望把設計和現場實踐聯繫起來,做能落地的設計,真真實實為中國鄉村做一點事情。

民俗風情故事在會同河兩岸、改河街與南正街演繹。利用會同古民居樣式、湘西民居樣式、街巷市井文化、高椅古村與民族文化,對會同河兩岸保存比較完整的民俗建築進行整理優化,打造富有民俗特色的河道景觀。利用古建築元素、民族紋樣、街巷花園、廣場廊橋、跨河吊橋等營造地道純正的民俗風情。

民俗風情故事街區(效果圖)

紅色文化故事會在將軍路、林城大道、解放路等縣城其他主要街道進行演繹。我們借助粟裕將軍故事與紅色精神,打造紅色歷史時間街道和將軍主題街區。

在原有建築的基礎上進行還原清理,力求建築主體部分視覺上的協調統一,並且局部增加門頭和門廊,營造出高低錯落,凹凸有致的城市立面特色,再結合富有歷史感的塗料顏色將立面重新刷漆,還原城市的質樸本真,在沿路景觀綠化的襯托下營造出簡潔大氣的城市輪廓。

紅色故事街道(改造施工中)

生態美境故事則在雙擁路、會同河、高速連接線演繹。通過山中梯田人家畫面的塑造、自然景點故事花園的節點打造及河道自然景觀的修復來表現生態和美的主題。景觀元素以梯田、花海、自然肌理、多層鄉土植物、竹製品、廣木材料等構成。

生態美境故事街區(正在施工中)

每個故事的敘述都有它的高潮部分,景觀廣場便是我們小城故事的重點,以將軍路為例,分佈著高椅印象、陽光、紅色足跡3個廣場。

高椅印象廣場是會同老街的北入口,運用白牆和馬頭牆,設計了一個具有高椅標誌性特徵的景牆,景牆一面鄰水,三面環山,勾勒出高椅古村的抽象輪廓,映射高椅古村的風貌。

陽光小廣場位於縣人民政府正對面,在原有鋪裝上增加設計細節、文化元素和樹池,增設“為人民服務” 的端景,以滿足居民對廣場的使用功能和精神需求。

紅色足跡廣場位於粟裕公園入口,將代表粟裕革命征程第一步的“腳印”作為主元素,配合文化性構築物,來講述粟裕革命初期的事蹟,增添廣場的文化內涵。

夜晚,小城寧靜祥和。夜景亮化是凸顯一座小城特色的重要名片,也是夜晚最能體現出小城故事氛圍的因素,我們力求通過燈光亮化的處理打造會同寧靜休閒的夜晚環境,突出重要空間、節點及元素的局部照明,突出人文氛圍和歷史感,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縣城是城鎮,但是卻帶有濃厚的鄉村感,在這裡生活、經濟都依賴於農村,但是相對於鄉村,他們又擁有更多城市人的感覺,喜歡時尚、潮流的東西,但是對於民俗、傳統文化的元素又情有獨鍾,這讓我們選擇以故事敘述的方式來達到改造一座城市面貌的目的,融合這裡的特色產業,以此再來帶動入城沿線郊區的發展建設。

也許這是一種嘗試也是一種挑戰,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這片土地變得更宜居宜業,在很久的將來故事仍在繼續……

傾聽會同的小城故事

▌本期作者:劉洋

80後,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建築學專業,大學畢業後留在杭州工作三年多,之後回到老家湖南,雖然之前一直從事城市建設,也沒有農村生活的經驗,但是對於鄉村那種真實,淳樸,寧靜的生活有著深深的嚮往,從2016年開始,懷著強烈的熱情和虛心學習的態度投入到農村建設當中,希望把設計和現場實踐聯繫起來,做能落地的設計,真真實實為中國鄉村做一點事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