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108科技快報丨中國科學院發佈新一代人工智慧晶片“寒武紀”、智神星8日表演“沖日”……

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發佈新一代人工智慧晶片“寒武紀”

11月6日, 中國科學院等在北京發佈了全球新一代人工智慧晶片“寒武紀”系列——分別是3款面向智慧手機等終端的“寒武紀”處理器IP, 兩款面向伺服器等雲端的“寒武紀”高性能智慧處理器, 以及1款專門為開發者打造的人工智慧軟體平臺。 研製團隊稱, 力爭在未來3年佔有中國高性能智慧晶片市場30%的份額, 並使全世界10億台以上的智慧終端機設備集成有“寒武紀”終端智慧處理器。

—— 《中國青年報》

質子刀精准治療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 我國大陸科學家首次在臺灣長庚紀念醫院將全數字平板PET用於質子束線上監測, 並取得良好效果, 這項研究表明有了全數字PET的精准追蹤, 質子放療精准度將大大提高。 據瞭解, 基於即插即成像平臺的質子監測“數位PET”系統, 實現了“全數位”和“精確採樣”兩大突破, 相比目前廣泛使用的傳統數模PET, 它不僅能實現更高的成像解析度和靈敏度, 還具有性能優異、使用便利、製造快捷等革命性的優勢。 —— 人民網

小行星跨國追蹤完成首次演練

近日,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官網報導, NASA行星預防協調辦公室聯合世界十幾家天文臺, 圓滿完成首次小行星跨國追蹤演練。 該活動利用小行星2012 TC4近距離掠過地球事件, 對曾被認為會撞擊地球的該行星進行了跟蹤, 全方位驗證了國際小行星預警系統的有效性。 實際演練證明, 當小行星碰撞地球等危險事件來臨時, 各國天文臺之間的通訊聯絡以及美國國內天文臺和政府機構的相互溝通,

都能暢通無阻地進行。 —— 《科技日報》

新研究

我國新研究揭秘“吃人肉細菌”攻擊術

創傷弧菌是一類讓人類談“菌”色變的病原細菌, 俗稱“吃人肉細菌”, 能引發敗血症、組織壞死等, 致死率極高。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朱永群團隊近日發現這類病原菌的“攻術”, 它分泌的毒素會定向“凍”住宿主細胞的信號通路, 讓細胞動彈不得甚至“散架”。 相關論文近日發表於《科學》雜誌。 該項研究推動了人們對於病原菌致病分子機制的理解, 也加深了人們對於宿主本身細胞信號轉導通路的認識, 並將有助於研發針對創傷弧菌和霍亂弧菌等致病菌的新型抗菌藥物。 ——《科學》

我國研發出高性能仿生智慧水凝膠

近日, 合肥工業大學成功設計並研發了可快速高效自修復的高性能仿生智慧納米複合水凝膠。 研究人員對凝膠的生物安全性評估結果表明, 該材料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能及生物相容性, 可作為藥物載體負載抗癌藥物在近紅外光下進行可控釋放。 —— 《中國科學報》

長碳納米管或像石棉一樣致癌

近日, 美國《當代生物學》雜誌發表的一項動物研究表明, 被廣泛用於工業和消費品生產中的長碳納米管可能具有與石棉相似的致癌作用。 研究人員向小鼠胸膜植入長碳納米管, 結果觀察到慢性炎症的形成、致癌信號傳導途徑的啟動以及抗癌基因的失活與丟失, 最終32只小鼠中有多達四分之一出現間皮瘤。 研究人員指出,不是所有的納米纖維都會造成危害。—— 新華網

新看點

我國計畫在2018年發射新型“太空擺渡車”

近日,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表示,中國“太空擺渡車”有望在2018年新添成員:遠征一號乙上面級將與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組合,執行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上面級”是一種運載工具,是在原有的三子級火箭上面增加相對獨立的一級。它類似于“擺渡車”,可以先後把不同的衛星“乘客”直接送入各自的工作軌道。—— 中國新聞網

遠望號測量船隊年底前將執行4次海上測控任務

北斗三號全球組網首發雙星5日晚順利進入軌道,這意味由遠望3號、7號船組成的遠望號測量船隊圓滿完成海上測控任務。據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介紹,遠望號測量船隊年底前還將執行4次海上測控任務。根據計畫,執行完北斗三號任務後,遠望3號船將返回母港短暫休整,遠望7號船將首次停靠外港後繼續執行任務。—— 新華網

智神星今日將上演“沖日”表演

天文預報顯示,智神星即2號小行星11月8日上演“沖日”表演,借助於小型天文望遠鏡,公眾有望一睹其神秘身影。智神星是在1802年3月28日被德國天文學家奧伯斯在室女座附近天區首先發現。由於它是第二顆被發現的小行星,因此也被稱為第2號小行星。天文學家說,沖日是觀測小行星難得的機遇。沖日期間,太陽一落山,智神星即從東方地平線升起,直到第二天日出才從西方落下,因此整夜均可觀測。—— 新華網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研究人員指出,不是所有的納米纖維都會造成危害。—— 新華網

新看點

我國計畫在2018年發射新型“太空擺渡車”

近日,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表示,中國“太空擺渡車”有望在2018年新添成員:遠征一號乙上面級將與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組合,執行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上面級”是一種運載工具,是在原有的三子級火箭上面增加相對獨立的一級。它類似于“擺渡車”,可以先後把不同的衛星“乘客”直接送入各自的工作軌道。—— 中國新聞網

遠望號測量船隊年底前將執行4次海上測控任務

北斗三號全球組網首發雙星5日晚順利進入軌道,這意味由遠望3號、7號船組成的遠望號測量船隊圓滿完成海上測控任務。據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介紹,遠望號測量船隊年底前還將執行4次海上測控任務。根據計畫,執行完北斗三號任務後,遠望3號船將返回母港短暫休整,遠望7號船將首次停靠外港後繼續執行任務。—— 新華網

智神星今日將上演“沖日”表演

天文預報顯示,智神星即2號小行星11月8日上演“沖日”表演,借助於小型天文望遠鏡,公眾有望一睹其神秘身影。智神星是在1802年3月28日被德國天文學家奧伯斯在室女座附近天區首先發現。由於它是第二顆被發現的小行星,因此也被稱為第2號小行星。天文學家說,沖日是觀測小行星難得的機遇。沖日期間,太陽一落山,智神星即從東方地平線升起,直到第二天日出才從西方落下,因此整夜均可觀測。—— 新華網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