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從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中你看到了什麼

2017年10月19日, 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在阿聯酋阿布達比閉幕。 中國代表團繼2015年在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實現金牌零的突破後, 在本次大賽中表現十分出色, 參加47個項目比賽, 獲得了15枚金牌、7枚銀牌、8枚銅牌和12個優勝獎, 取得了中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以來的最好成績。

中國以15枚金牌列金牌榜首位。 工業機械裝調項目選手宋彪以所有參賽選手最高分獲得阿爾伯特大獎。 數控銑專案選手楊登輝獲中國代表隊國家最佳獎。

看到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 據說當年為了提升我國的汽車製造的水準, 我國的車企特意將一輛從德國進口的賓士全部拆開,

世人都知道中國人的模仿和抄襲能力是一流的, 然而在將拆散的汽車重新組裝後, 他們發現汽車的整體感覺明顯不如未拆前的狀態。 從那時開始國人開始對德國技工的高超水準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同時也感受到了我們與工業強國的差距。

然而時過境遷, 如今我們的技工水準早已不是當初那個賬下阿蒙, 但為何我們依然被標榜為只是個工業大國, 卻不是工業強國呢?在我看來我們的企業真正缺的不是技工, 而是企業發展的戰略眼光。 這就好比, 一個制衣女工不管她的技術多麼高超, 但真正吸引消費者的不是制衣的技術, 而是服裝的款式和用料。 換句話來說就是, 不是我能做什麼東西,

而是我應該做什麼東西。

下面這個故事, 或許就是能很好的說明這個問題。

故事還得從6年前說起。 2010年, 雲計算的概念正火, 業界眾說紛紜。 就在那一年深圳舉辦的IT峰會上, 馬雲、馬化騰、李彥宏三位元互聯網大佬也就雲計算展開過一次辯論, 各自都發表了觀點:

馬化騰說那時做雲計算還為時過早, 可能要等幾百年、一千年後;李彥宏則表示雲計算是新瓶裝舊酒, 用雲計算賺錢會比較累;而馬雲則表示雲計算是一種資料分享機制, 如果阿裡不做雲計算, 將來會死掉, 他認為阿裡巴巴做雲計算是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

很明顯, 三位掌門人分成了兩派:百度和騰訊屬於唱衰派, 而阿裡巴巴則屬於力挺派。

時過境遷,

6年之後的2016年7月13日, 百度首次對外發佈了完整的開放雲戰略, 推出天算、天像、天工三大智慧平臺以及一些基礎雲產品。

巧合的是, 就在幾天前, 馬化騰也在深圳前海為騰訊雲舉行了一場浩大的產品推薦會, 他在現場用了將近30分鐘時間介紹騰訊雲的規劃, 表明騰訊雲今年已經成為騰訊在企業級領域最重要的業務, 將重點投入。

至此, BAT三巨頭均已推出完整的雲計算戰略。 但是, 相對於2009年就開始商用的阿裡雲, 無論百度還是騰訊, 都顯得起步過晚。 6年前的戰略選擇, 決定了今天雲計算的市場格局。

IDC的研究資料顯示, 阿裡雲自2014年在中國公有雲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市場佔有率29.7%。 摩根士丹利在今年6月的報告中預估, 到2019財年年底,

阿裡雲在中國市場份額會達到58%。

德意志銀行的報告預計, 阿裡雲營收將在2019年達到677億元人民幣, 接近該行對亞馬遜的AWS 2016年的營收預測。

不懂技術的馬雲, 在中國把雲計算做得最成功, 這是戰略眼光。

什麼是企業戰略?馬雲是這麼回答的:在王堅(阿裡雲創始人)加入阿裡之前, 我們開會討論公司的未來, 覺得雲計算和大資料代表未來, 對國家、民族、社會的發展有長遠的意義, 所以我們要幹, 這是第一點。

但是怎麼做雲計算大資料?我們誰也不知道。 現在來了個人叫王堅, 他說我知道怎麼做, 為什麼不支持呢?這是第二點;第三點, 即使萬一做失敗了, 那也沒關係, 咱們的人倒下70%, 還有30%活著, 咱們活下來的人繼續打掃戰場, 換個方向繼續幹,

總要把它做出來。

阿裡巴巴首席風險官劉振飛也說, 雲計算是公司戰略, 什麼叫戰略?戰略就是公司一定要幹, 理解了執行, 不理解你也要執行。

不管是騰訊還是百度他們都有去做雲計算的實力, 但他們選擇了觀望, 所以讓阿裡捷足先登。 這當中有一點是我們要注意的, 就是馬雲要做這個項目絕對不是他一個人腦子一熱就決定要上馬的, 他後面是有一支龐大的諮詢團隊在為他服務的, 即智囊團。

這也就是為什麼世界500強公司都會與諮詢公司合作的原因, 這也是他們能一直保持領先的因素。

深圳直線管理諮詢公司在為企業做免費體檢的過程中, 除了能瞭解企業的病症, 更多是為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把脈, 為企業的發展壯大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為企業的發展壯大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