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天你嘮叨了嗎?好父母,不嘮叨!

有知乎上有人提問:最反感父母的時候是什麼時候?贊最多的是父母嘮叨的時候。

心理學中有一種現象叫做“超限效應”, 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

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馬克.吐溫聽牧師演講時, 最初感覺牧師講得好, 打算捐款;十分鐘後, 牧師還沒講完, 他不耐煩了, 決定只捐些零錢;又過了十分鐘, 牧師還沒有講完, 他決定不捐了。 在牧師終於結束演講開始募捐時, 過於氣憤的馬克.吐溫不僅分文未捐, 還從盤子裡偷走了2元錢。 馬克.吐溫的這種逆反心理就是“超限效應”。

家庭教育中, 父母對孩子的嘮叨就是典型的超限效應。

“你怎麼又這樣了?我都說了多少遍了你就是記不住?”很多時候, 父母以為多說孩子才能記住。 卻不知, 父母一次、二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情的批評, 會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最後反感討厭。 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曾做過一個實驗:他要求參與者償試不要想像一頭白色的熊, 結果人們的思維出現強烈反彈, 大家在腦海裡浮現出一隻白熊的形象。 這就是“白熊效應”又稱“反彈效應”。

一名初一的女生早戀了, 她說“父母說多了會產生逆反情緒。 天天叫我不要早戀, 後來我故意早戀, 就是為了氣他們……”

可見家長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 應對孩子“犯一次錯, 只批評一次”。 如果非要批評也不要簡單的重複, 要換個角度換個說法。 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 超限效應、反彈效應也會隨之減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