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百度AI+手機的故事,搜狗講不了!

隨著蘋果推出iPhone X成為眾多消費者追捧的對象, AI巨頭們與手機廠商的深度合作也逐漸浮出水面。 近日有消息稱, 百度已經與多家手機廠商達成深度全面合作, 通過AI技術、產品和內容提升手機的搜索及其他服務體驗。 搜索從和流覽器合作到跟手機廠商合作, 從以往生硬的花錢買流量到提供技術+內容的全面AI增值服務, 全新的合作時代已經開啟。 而對於被傳上市認購遇冷的搜狗來說, 這一合作, 不啻於兜頭再被潑下一桶冰水。

百度AI+手機:衍生無限可能

百度與手機廠商的合作被認為是業界雙贏。

AI對智慧手機帶來的改變不僅僅是面部識別功能那麼簡單, 對於智慧手機而言, 其角色正在從資訊設備向個人助理升級。 因此, 語音辨識能力、面部識別能力、智慧掃描能力等都將是智慧手機的基礎能力, 交互和服務不再被封閉在孤立的App中, 流量與技術的共生關係日益強化。

百度+手機廠商:留給搜狗的時間不多了

當下, AI與手機廠商合作已經成為主流趨勢。 當百度借助AI武器, 在技術、內容與管道等方面與手機廠商全面結盟、提升了與手機廠商合作的門檻之後, 近年來號稱大力投入AI的搜狗, 是否也能提供同樣的合作模式、搶回即將失去的市場份額?可惜, 業界普遍看來, 好不容易走上美股舞臺的搜狗, 前景堪憂。

搜狗的招股說明書顯示,

2014年-2017年上半年, 搜狗在研發投入方面的資料分別是1.23億美元、1.31億美元、1.38億美元和7130萬美元, 不僅基數很小而且漲幅也非常的慢。 反觀BAT中的阿裡, 前不久在成立阿裡達摩院時, 聲稱三年要投入1000億元, 用在人工智慧、量子計算、智聯網等前沿基礎技術的研究上。 同樣, 百度財報披露, 其2016年在研發上砸入了100億元, 過去三年, 研發投入高達200億元。 別說跟國外的蘋果、穀歌、Facebook、亞馬遜等相比, 即使對比BAT, 搜狗的投入也顯得小兒科得多。

場景和資料缺失, 計算能力和人才積澱不足, 資金投入不夠……所有這些, 讓搜狗在AI領域可謂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也是為什麼, 在最近發佈的2017年人工智慧產業未來企業百強排行榜中, 搜狗僅僅排在了第17位,

排名甚至在科大訊飛、金山雲、漢王科技等之後。 而和搜狗前後"同一陣營"的只是諸如大華股份、智臻智慧、智車優行、碳雲智慧等等一些名不經傳的公司。

實際上, 除了語音搜索、搜狗汪仔、機器翻譯、知識演算法、智慧家居機器人等這些或相對成熟或沒有成熟的零星產品之外, 搜狗在AI世界的廣袤天地裡, 比如圖像技術、語音技術、自然語言、視頻技術、知識圖譜、資料智慧、增強現實、自動駕駛等等諸多領域, 搜狗的佈局、開拓和積累, 可謂少之又少。

即使如此, 除了輸入法和搜索, 搜狗選擇向美國資本市場主講AI, 其實是在賭趨勢。 與其說搜狗是相信自身的技術實力, 不如說其是在相信趨勢的力量。 這種賭明天的做法, 美國現實的崇尚"用數字說話"的投資者未必會認可,

見慣了"忽悠"的手機廠商們, 更不會隨隨便便就信以為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