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腳上長滿痛風石,痛不欲生,醫生說5種植物泡水喝完就好了

近日, 廣州某中醫院的門診來了一位40歲的痛風患者, 他稱自己受痛風折磨已有十年之久, 每次發作起來都痛不欲生, 尤其是在夜間, 好幾次有想把自己的腳剁去的衝動。

果然, 醫生看到他的雙手、雙肘、腳趾關節處都長滿了痛風石, 看上去大小不一, 小的如芝麻, 大的如雞蛋。

什麼是痛風石?

對於痛風, 相信很多人都有瞭解, 但是痛風石又是什麼呢?其實, 通俗點來說, 痛風石就是晚期痛風的一種表現。 在痛風病人的發病過程中, 會出現一種堅硬如石的結節, 稱為"痛風石", 又名痛風結節。 是尿酸鈉結晶沉積於軟組織, 引起慢性炎症及纖維組織增生形成的結節腫。

換句話來說, 一旦痛風出現痛風石, 那就證明, 你的痛風很嚴重了。

不做手術, 可以溶解痛風石嗎?

患者自述:“每次痛風急性發作時, 醫生就會給我開些秋水仙堿、非甾體類抗炎藥等藥吃, 雖然能暫時的緩解疼痛, 但是包塊一直都不見好轉, 久不久就復發一次, 尤其是每次一吃完海鮮, 當天就發作!”

對此, 醫生解釋:痛風石的形成與病程、血尿酸水準有關。 病程越長, 發生痛風石的幾率就越大。 高尿酸血症持續時間越長, 越易發生痛風石。 反之, 痛風石越多、越大,

表明高尿酸血症未得到很好控制, 即病情越重。

而對於尿酸過高來說, 一方面是攝入出了問題, 一方面是排泄出了問題。

想要溶解痛風石和控制痛風不發作, 除了手術和藥物治療以外, 食療是最科學有效的方式。 因為手術取出痛風石, 不會排除病情復發的可能,

一旦痛風石重新長出來, 還是會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一樣的痛苦。 另一方面, 吃西藥雖然能暫時的控制疼痛, 但是服用久了身體會產生耐藥性, 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當然, 飲食治療也不僅僅只是控制嘌呤的攝入量, 這樣雖能使血尿酸下降, 當僅可降低大約1mg/dl。 痛風患者除了不能吃高嘌呤食物以外, 醫生建議平常還得多吃一些可以加速尿酸排泄的食物。

著名醫書《金匱要略》裡面有一個降專門治療痛風的方子, 叫菊苣梔子茶, 從古至今, 中醫常用此來治療痛風和溶解痛風石, 它具有卓越的降尿酸效果。

做法:取菊苣、桑葉、梔子、葛根、百合各取5克, 洗淨入鍋後煮上一個小時, 取湯水飲用即可。 沒有條件的可以沖袋泡茶, 兩天喝一次。

藥理分析:

菊苣根主要成分有糖類、有機酸類、生物鹼類、三萜類、倍半萜類和香豆素等, 對於降尿酸的醫學作用明顯, 梔子花中富含的梔子苷可通過促進尿酸排泄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清尿酸水準。 桑葉、葛根、百合有利尿、消腫、解毒提高機體免疫力等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