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閱文成功IPO:網路文學巨頭的養成和面臨的挑戰

文丨林不二子

11月8日上午, 穿著深灰色西服的吳文輝坐在位於香港中環的香港交易所, 一邊刷著手機, 一邊對著面前的上市鑼微笑,

幾分鐘後的9點半, 他和同事梁曉東共同敲響了閱文集團的上市鑼, 至此, 吳文輝多年的上市夢終於實現。

半小時後, 閱文集團以每股55港元的價格發行, 隨後股價迅速飆升, 最高沖到了每股110港元, 最終上市首日以102.4港元/股的價格收盤, 市值達到928.17億港元。

網路文學巨頭“養成記”

自從今年初, 騰訊確認拆分閱文集團使其獨立上市的消息以來, 閱文集團就成了行業關注的物件, 知乎上也出現了關於如何看待閱文集團獨立上市的問題, 就這個問題, 馬化騰在參加今年兩會時做出了簡單的解釋, 獨立上市是早在收購時就定好的。 如果綜合看一下閱文集團的形成和其現狀, 獨立上市也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閱文集團成立於2015年3月, 由騰訊文學和原盛大文學整合而成。 在那之前, 盛大文學就一直有著IPO夢, 2011年到2013年, 盛大文學發起過4次IPO, 8次修改申請文件, 但因恰逢資本寒冬、中概股造假風波等原因幾次擱淺。 隨後, 時任盛大文學總裁、起點中文網董事長的吳文輝, 帶著核心團隊轉投騰訊文學,

使得盛大文學失去了核心, 最終在2015年3月與騰訊文學聯合成立閱文集團。

盛大文學作為曾經占網路文學市場約八成市場份額的巨頭, 在與騰訊文學整合後, 也直接使閱文集團成為網路文學市場的龍頭。 目前閱文旗下擁有眾多中文數位閱讀品牌,

市場上知名的網路閱讀平臺如起點中文網、紅袖添香、瀟湘書院等都隸屬于閱文集團。

根據Frost&Sullivan的報告, 截至2016年12月31日, 閱文集團擁有5.3百萬名作家, 8.4百萬部文學作品, 2016年12月的月活躍用戶總數達175.3百萬。

在作品品質上, 按照百度排名, 中國10大最高搜索率的網路文學作品中, 9部出自閱文集團內容庫;同時2016年中國發行的網路文學改編娛樂產品中, 按票房計, 20部大電影中的13部、20大最高收視率電視劇中的15部、20大最高收視率網劇的14部, 都是基於閱文集團的文學作品開發。

可以說閱文集團是IP市場裡的絕對領頭人, 《鬼吹燈之尋龍訣》、《鬼吹燈之九層妖塔》、《擇天記》、《鬥破蒼穹》、《全職高手》和《傲世九重天》等均源自閱文集團旗下。 而且因為其擁有的眾多優質IP,

也使閱文集團被資本市場看好, 僅從市值來看, 閱文集團是4個多的華策, 2個多的光線, 這在之前是難以想像的。

龍頭閱文集團的挑戰

毋庸置疑的, 閱文集團是當下網路文學市場裡的龍頭企業。 但即使走在行業最前列, 它也有著讓人難以忽視的硬傷。

根據閱文集團招股書顯示,近三年中,雖然集團收入連年上漲,但收入成本也隨之高漲,2014、2015年淨利潤分別是-0.21億元和-3.54億元,直到2016年才實現0.3億元的盈利。

不過僅是如此並不是什麼問題,問題在於閱文集團的收入太過依賴于單一業務。目前閱文集團的業務分為三大板塊:線上閱讀、版權運營、紙質圖書,而其主要收入都來自於線上閱讀,也就是大量訂閱用戶的訂閱費用。

儘管閱文集團已經在極力調整收入結構,但到了2016年線上閱讀收入仍然佔據總收入的67.3%,而版權運營和紙質圖書只占總收入的9.7%和8.8%。如果線上閱讀收入下降,則會對閱文的業務、財務狀況、經營業績等造成重大不利影響,這種影響在其上市後易引起更大的問題發生。

今年8月,閱文就與咪咕發生了一場官司,究其根本可能就是用戶爭搶引起的。儘管閱文已經是當下網路文學市場的巨頭,但喜愛閱讀網路文學的受眾,大部分對品牌的粘度不如對價格的敏感度高,當時咪咕閱讀推出了“9.9元包月”計畫後,據咪咕方表示,閱文集團通過技術手段對《太古神王》《神道丹尊》等上千部書籍進行了斷更,因此咪咕樂隊向杭州市中級法院提起訴訟。

當然,除了不健康的收入結構,高昂的內容成本也是閱文集團的一大問題。據招股書顯示,2014、2015到2016年中,內容成本分別占到年總收入的40.8%、24.4%和32.8%,這也是閱文集團毛利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目前閱文集團以“IP共營合夥人制”打造的《全職法師》動畫,雖然在騰訊視頻上首周點擊破千萬,但並沒有形成爆款,在豆瓣上只有367人評價,得分僅為5.8,和1.5萬人評價的8.2分《全職高手》,無法相比。

當然,閱文集團還有很多其他要面對的問題,比如怎樣保持和作者良好的關係,以留住尖端作者及作品IP,以及如果政策收緊,下一步要如何發展等等。儘管現在閱文集團成功上市,完成了階段性的小任務,但也還需要更長遠的考慮如何穩步的走下去。

網路文學的前景是

“泛娛樂星辰大海”

在閱文集團之前,中文線上和掌閱科技也都在A股上市,資本對它們也展示了友善的一面,這是資本對網路文學的樂觀預期。

2013年中國文學市場的市場規模從297億元增至40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0.7%,而在文學市場中,網路文學是增長最快的,從2013年到2016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44.9%,網路文學市場規模達到46億元,占中國文學市場總規模的11.4%,預期該百分比到2020年會增至22.7%。

根據Frost&Sullivan的報告,2016年中國票房收入最高的50部國產電影有36%改編自文學作品,收視率最高的50部國產電視劇有28%改編自文學作品,播放量最高的50部國產網路劇有52%改編自文學作品。

而在近期各大視頻網站公佈的2018年的片單中,IP劇仍然是市場的主流——而在《擇天記》《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流量大劇之後,《武動乾坤》《九州海上牧雲記》等待播劇集的表現或許會成為這些上市的文學公司在2018年能夠呈現什麼樣的泛娛樂版圖。

以文學IP為源頭,覆蓋動漫、影視、遊戲泛娛樂佈局,是閱文和其他文學類競品描繪的“美好新世界”,而在實現藍圖的路上,還需要包括電影、電視劇、動畫行業的共同努力,或許這也是閱文集團在數字閱讀市場之外要構建“IP運營平臺”的源動力——而成功IPO也將使得閱文集團在騰訊的大樹之下,在資本領域獲得更大的支撐。

*本文為讀娛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根據閱文集團招股書顯示,近三年中,雖然集團收入連年上漲,但收入成本也隨之高漲,2014、2015年淨利潤分別是-0.21億元和-3.54億元,直到2016年才實現0.3億元的盈利。

不過僅是如此並不是什麼問題,問題在於閱文集團的收入太過依賴于單一業務。目前閱文集團的業務分為三大板塊:線上閱讀、版權運營、紙質圖書,而其主要收入都來自於線上閱讀,也就是大量訂閱用戶的訂閱費用。

儘管閱文集團已經在極力調整收入結構,但到了2016年線上閱讀收入仍然佔據總收入的67.3%,而版權運營和紙質圖書只占總收入的9.7%和8.8%。如果線上閱讀收入下降,則會對閱文的業務、財務狀況、經營業績等造成重大不利影響,這種影響在其上市後易引起更大的問題發生。

今年8月,閱文就與咪咕發生了一場官司,究其根本可能就是用戶爭搶引起的。儘管閱文已經是當下網路文學市場的巨頭,但喜愛閱讀網路文學的受眾,大部分對品牌的粘度不如對價格的敏感度高,當時咪咕閱讀推出了“9.9元包月”計畫後,據咪咕方表示,閱文集團通過技術手段對《太古神王》《神道丹尊》等上千部書籍進行了斷更,因此咪咕樂隊向杭州市中級法院提起訴訟。

當然,除了不健康的收入結構,高昂的內容成本也是閱文集團的一大問題。據招股書顯示,2014、2015到2016年中,內容成本分別占到年總收入的40.8%、24.4%和32.8%,這也是閱文集團毛利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目前閱文集團以“IP共營合夥人制”打造的《全職法師》動畫,雖然在騰訊視頻上首周點擊破千萬,但並沒有形成爆款,在豆瓣上只有367人評價,得分僅為5.8,和1.5萬人評價的8.2分《全職高手》,無法相比。

當然,閱文集團還有很多其他要面對的問題,比如怎樣保持和作者良好的關係,以留住尖端作者及作品IP,以及如果政策收緊,下一步要如何發展等等。儘管現在閱文集團成功上市,完成了階段性的小任務,但也還需要更長遠的考慮如何穩步的走下去。

網路文學的前景是

“泛娛樂星辰大海”

在閱文集團之前,中文線上和掌閱科技也都在A股上市,資本對它們也展示了友善的一面,這是資本對網路文學的樂觀預期。

2013年中國文學市場的市場規模從297億元增至40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0.7%,而在文學市場中,網路文學是增長最快的,從2013年到2016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44.9%,網路文學市場規模達到46億元,占中國文學市場總規模的11.4%,預期該百分比到2020年會增至22.7%。

根據Frost&Sullivan的報告,2016年中國票房收入最高的50部國產電影有36%改編自文學作品,收視率最高的50部國產電視劇有28%改編自文學作品,播放量最高的50部國產網路劇有52%改編自文學作品。

而在近期各大視頻網站公佈的2018年的片單中,IP劇仍然是市場的主流——而在《擇天記》《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流量大劇之後,《武動乾坤》《九州海上牧雲記》等待播劇集的表現或許會成為這些上市的文學公司在2018年能夠呈現什麼樣的泛娛樂版圖。

以文學IP為源頭,覆蓋動漫、影視、遊戲泛娛樂佈局,是閱文和其他文學類競品描繪的“美好新世界”,而在實現藍圖的路上,還需要包括電影、電視劇、動畫行業的共同努力,或許這也是閱文集團在數字閱讀市場之外要構建“IP運營平臺”的源動力——而成功IPO也將使得閱文集團在騰訊的大樹之下,在資本領域獲得更大的支撐。

*本文為讀娛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