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聚焦“雙11”|離“雙11”還剩3天,“剁手”前你急需幹了這碗雞湯

點擊上方“中國環境新聞”可以訂閱哦!

5000萬!

10億!

191億!

571億!

1207億!

從2009年到2016年, 天貓雙“11”銷售額實現了從千萬級到千億級的巨大飛躍, 今年雙“11”成交額達千億級似乎已板上釘釘, 毫無懸念。

千億量級讓雙“11”成為真正的狂歡。 一個普通淘寶賣家提前數月備戰, 一個普通買家提前數天點擊了“開團提醒”的按鈕。

“我這是為祖國貢獻GDP了!”

12日淩晨, 刷單的快感逐漸消失。 數天后, 面對一些衝動之後不知何處安放的物品, 常有身邊朋友這樣調侃。

理性消費的聲音並不缺少, 但當一群人都在狂歡, 還有多少人能 “眾人皆醉我獨醒”?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幾年前, 一個考察團從國內去德國。

走進德國餐館, 公派的駐地同志按照國內的習慣, 為大家多點了些菜, 大家也不推讓。

用餐結束後, 還有三分之一剩在桌面上。 結完賬, 大家剛走出餐館大門沒幾步, 便被餐館的工作人員叫住了。 原來在一旁用餐的幾位白人老太太說他們剩的菜太多,

太浪費了。 一位考察團成員嫌她們多管閒事。

“我們吃飯, 我們付錢, 剩多剩少管你什麼事?!”

老太太一聽這話, 很生氣地掏出手機撥打電話。

一會兒, 一個穿制服的社會保障機構的工作人員來到現場, 問完情況後, 立馬開出50馬克的罰款單。 駐地同事乖乖認罰, 一再說“對不起!”

這位工作人員收下馬克, 鄭重地說:“吃多少, 就點多少。 錢是你自己的, 但資源是全社會的, 你們不能夠、也沒有理由浪費!”

到德國之前, 大家猜想, 德國是個經濟發達、工業化程度很高的資本主義國家, 人們的生活一定是紙醉金迷、燈紅酒綠。 但這第一餐就讓考察團成員在遭遇尷尬的同時, 領教了德國人的節儉之風。

還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聞名全球、富甲寶島的大富豪王永慶在發跡之前曾有一位忘年交蔡先生。

成名之後, 這位十年未見的摯友從美國返回臺灣拜訪他。 中午, 王永慶留蔡先生吃飯。

蔡先生想, 多年不見, 估計王永慶會邀三五好友作陪, 去外面的酒店設宴。

出乎意料, 王永慶只是叫人送來了兩份速食盒飯。

用餐結束後, 王永慶問一臉驚訝的蔡先生:“你猜我這件西裝穿了多長時間?”

蔡先生搖了搖頭。

王永慶笑著說:“中國抗戰的時間, 8年!”接著, 王永慶又告訴蔡先生, 這天中午, 正好是自己吃速食52周年。

穿了8年的西裝、52年如一日吃盒飯,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 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 這就是聞名全球的大富豪的儉樸生活。

一個是世界一流的富國, 一個是世界一流的富豪, 他們是消費不起嗎?為何生活如此儉樸?

我國雖然解決了溫飽問題, 但仍然是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資源小國, 但我們平時請客吃飯, 往往拼命點菜, 餐畢剩下的也很多。

這種“奢華”不僅僅表現在吃飯上。 就消費方面, “我消費, 我付錢”似乎公平合理、與旁人無關。

曾幾何時, “節約光榮, 浪費可恥”也是我們大力宣揚的光榮傳統。

在韶山毛澤東故居紀念館裡, 陳列著毛澤東同志建國後使用過的部分物品。 參觀者莫不對毛主席那補丁摞補丁的襯衣、那磨得透底的鞋子、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茶杯印象深刻。

開國總理周恩來更是以節儉為美德。

他的一條浴巾用了20多年,上面補了14塊補丁,住院時還把它當作枕巾枕在頭下。一雙皮鞋穿了20多年,鞋底換了幾次。

泱泱大國最高領導者的儉樸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美德的教益。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經濟條件的改善,這種傳統美德正在被人們淡忘,人們比闊、競奢、鬥富,死要面子活受罪,追求奢侈、揮霍浪費之風愈來愈烈。

一部分人曲解了“拉動內需求發展”的口號,把浪費資源和能源的現象視為為發展經濟作貢獻,以為消耗、浪費越大,就是貢獻越大,各類資源能源被無端耗費。

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人們不再愁吃愁穿,但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的“宣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仍是非常正確且必要的。

在過去物質尚不豐裕的困難時期,我們節儉,那是現實所迫;而在經濟條件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的今天,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倡行節儉,則是一種自覺的歷史抉擇,它需要我們具備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和立足長遠的歷史胸懷。

我們必須對子孫後代負責,能源和資源不僅屬於我們這一代人,還屬於我們的子孫後代,我們不能、也沒有權利胡亂浪費。

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米,對於個人和家庭是一樁小事,但對於我們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則是一件大事。

據測算▼

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滴水,全國每年可以節約用水21.9萬立方米;

每個家庭每個月節約一度電,則相當於建了一個360萬千瓦的發電廠;

每人每月節約一張紙,則相當於保護了2.6萬棵大樹;

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則可供一個人吃137年,可供5萬人吃一天......

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對於我們每一個普通公民來說,最簡單、最容易做到的莫過於改變“窮大方”的習慣。

而在雙“11”前夕,最簡單的莫過於花幾分鐘冷靜想想,“剁手”之前是否有必要“收手”。

作者單位: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江蘇省環保廳

原題:有一種美德,叫節儉

開國總理周恩來更是以節儉為美德。

他的一條浴巾用了20多年,上面補了14塊補丁,住院時還把它當作枕巾枕在頭下。一雙皮鞋穿了20多年,鞋底換了幾次。

泱泱大國最高領導者的儉樸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美德的教益。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經濟條件的改善,這種傳統美德正在被人們淡忘,人們比闊、競奢、鬥富,死要面子活受罪,追求奢侈、揮霍浪費之風愈來愈烈。

一部分人曲解了“拉動內需求發展”的口號,把浪費資源和能源的現象視為為發展經濟作貢獻,以為消耗、浪費越大,就是貢獻越大,各類資源能源被無端耗費。

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人們不再愁吃愁穿,但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的“宣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仍是非常正確且必要的。

在過去物質尚不豐裕的困難時期,我們節儉,那是現實所迫;而在經濟條件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的今天,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倡行節儉,則是一種自覺的歷史抉擇,它需要我們具備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和立足長遠的歷史胸懷。

我們必須對子孫後代負責,能源和資源不僅屬於我們這一代人,還屬於我們的子孫後代,我們不能、也沒有權利胡亂浪費。

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米,對於個人和家庭是一樁小事,但對於我們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則是一件大事。

據測算▼

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滴水,全國每年可以節約用水21.9萬立方米;

每個家庭每個月節約一度電,則相當於建了一個360萬千瓦的發電廠;

每人每月節約一張紙,則相當於保護了2.6萬棵大樹;

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則可供一個人吃137年,可供5萬人吃一天......

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對於我們每一個普通公民來說,最簡單、最容易做到的莫過於改變“窮大方”的習慣。

而在雙“11”前夕,最簡單的莫過於花幾分鐘冷靜想想,“剁手”之前是否有必要“收手”。

作者單位: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江蘇省環保廳

原題:有一種美德,叫節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