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大學考題如何出新意?最強試卷在這裡!

雖然還未進入期末考試月, 但大學老師們已經為考試試卷設計忙碌起來。 是在往年試卷基礎上小修小改, 還是來一場別出心裁的大考驗?考試設計可是一項技術活。

考試設計“潛規則”

吉林某大學概率論考試題為了檢測同學是否來聽課, 在考試卷中增加了“找出背影”與“找出板書”兩道題, 每題分值為20分。

四川某學院《形勢與政策》課的考題, 分值30分。

本門課程一共上幾周課?上課地點在哪裡?請列舉本班一名經常曠課的同學的名字。

任課老師長得最像以下哪位藝人?……

很難相信上述內容是部分高校的期末考試題。 每到期末考試周, 總有一些奇葩試題刷新朋友圈, 但部分考題為了奇葩而奇葩, 甚至用試題代替檢驗課堂出勤, 既沒有對知識的檢驗, 也失去了考試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未免太過兒戲。 一場合格的期末考試到底應該如何設計?

連結:

北大法學院車浩老師為《刑法分論》出的期末考試題目在網上頗負盛名, 這四套大型案例題目被網友封為“神考題”四大名作, 分別被定位為“最巧合”“最悲情”“最宮鬥”和“最史詩”。 四套題目設計不僅情節曲折, 涵蓋大量的知識點, 而且充滿了對人性的關照以及對法學教育的思考,

後集結成書出版。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與學中心指出, 學生對於期末考試最常見的抱怨就是考試內容不是平時的課程作業、小測驗和課程講授內容。 不論這種聲音是否準確, 但考試到底要考什麼內容確實是值得討論的話題。

最差的期末考試是題目設計沒有重點。 想要考查所有課堂內容或者只是隨機考查一些知識點都會讓考試效果大打折扣。 教師不應在設計考卷時才開始思考考試題目, 早在進行課程目標設計、制定課程大綱時, 就應胸有成竹, 對本課程重點內容有所把握。 期末考試設計只是驗證學生是否達成了課程目標的一環而已。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與學中心給出了一些關於考試設計的建議:

●教師重溫在學期中講過的內容, 將內容分為重要、知曉即可、可有可無三類。 大多數內容從“重要類”中選取。

●確定如何用最好的方式考查重要內容。 考查形式則根據具體的內容不同而變化。 比如教師要考查的是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是分析還是應用, 都可能影響考試形式。

●在設計考題時, 教師可以從學生中徵集試題。 這樣做有兩個明顯的益處:一是學生提供的題目可以給教師以啟發, 讓教師瞭解學生認為哪些內容真正重要;二是讓學生有機會從整體思考這門課程所學內容。

●考試設計草稿完成後, 建議教師親自做一次試卷, 最好能讓其他人也做一次試卷。 通常情況下, 對於教師來說是清楚明晰的表述,

但對別人來說可能會產生誤解。

●在考試和評分結束後, 對試卷設計和學生回答情況進行分析。 學生的錯誤情況是否超出了教師的預期?明年可以作出哪些調整?

除了以上建議, 考試題目還應比日常練習和小測驗增加一些難度, 對學生形成一定挑戰性。 考試風格要與整個學期課程講授的風格保持一致, 並在考試進行前就制定好詳細而專業的評分標準, 以免學生不買帳。

資料鏈接:

麥可思-中國2016屆大學畢業生培養品質跟蹤評價顯示, 23%的2016屆本科畢業生認為母校的“課程考核方式不合理”。

這場考試有點“燃”

明尼蘇達大學教與學中心指出,學生會根據考試的形式來決定自己學習的方式,如果學生認為考試要考知識細節,他們就會花大量時間記憶,如果他們覺得考試會考查理論和概念應用於實際問題解決,他們就會勤練技能。

所以,教師選擇考試的形式對於教師希望學生如何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傳統考試,課程的考核也有多種替代形式,比如學生和老師都耳熟能詳的期末論文、PPT展示、小組彙報等。明尼蘇達大學還為教師提供了更多形式靈活的期末考核方法。

●開卷考試這種形式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開卷考試的試卷設計更有講究。如果教師選擇開卷考試,那麼試題就不應該是事實性或記憶性題目,而是要以知識應用型題目為主,答案也不應該是明晃晃寫在書本上的例題,而是要有一定開放性,鼓勵學生思考。

連結:

圖為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刑法分論》期末試卷。試卷上只有一道題:用現代刑法分析事件中各人的刑事責任。題後列出了“草船借箭”“焚書坑儒”“完璧歸趙”“圖窮匕見”“蔣幹盜書”五個典故。

●合作型考試主要鼓勵學生討論材料、互相啟發。這種考試類型更適合考核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具體形式也較為多變,學生可以兩兩一組或多人一組,先討論再分別作答。也可以讓小組得出一致結論,形成一個答案,組員分數相同。

●表現型考試則要求學生在處理複雜任務時,展現出對知識的良好應用,教師在現場觀察並評判學生表現。這種考試要求教師事前細緻地規劃和把控好時間。

以上三種形式的考試具有一定共通性,考試考查的不是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或是背誦,更多關注的是理論應用、問題解決和能力培養。而在具體應用中,不同課程、不同學科結合日常教學特點,也可以將考試玩出更多花樣來。

2017年春天,加拿大瑞爾森大學電腦科學課程教師設計了一場典型的表現型與合作型考試相結合的期末大考。不過對學生來說,這場考試恐怕是學涯中最讓人緊張的考試。這場考試沒有試卷也不用紙筆,允許交頭接耳,允許團隊協作。考試的內容是前所未有的刺激:拆炸彈!

電腦科學課程教授之一亞曆克斯•弗旺將學生分為四組,在考試過程中,每組學生用自製的機器人拆除假炸彈。看似好玩的一場考試其實在環節設計上複雜而刺激。

首先,學生需要在十五分鐘之內,讓大機器人扛著小機器人上樓,方式可以選擇:上臺階或者按電梯均可。這個環節並不容易,考試使用的臺階就是真實生活中的樓梯臺階。有學生操縱的機器人剛登上三級臺階就不幸摔下來。而使用電梯的難度則在於讓機器人按對按鈕。

接下來進入迷宮般的“犯罪現場”,學生需要在15分鐘左右的時間裡,操縱小機器人穿過狹窄的障礙場地,找到裝炸彈的容器,使炸彈失效。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還需要繪製出地圖並準確描述環境。同時這場考試也將細節做到了極致,參與考試的學生和裁判均穿著寫有“小心”字樣的“防爆背心”,給參加考試的學生製造了身臨其境的緊張感。

作為一場典型的結合了合作型和表現型的考試,拆炸彈考試不僅讓學生前所未有地重視,也引發了加拿大多家媒體關注。拆炸彈看似刺激而有趣,其實考試考查的是學生的程式設計、設計以及臨場應變能力,希望學生能夠將所學變成所用,以解決現實社會中面對的問題。考試內容既沒有為難學生,也沒有超綱。

弗旺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12周課程裡,學生也是通過問題解決模式來學習,比如讓機器人打開殘疾人使用的無障礙通道大門、按電梯,甚至踢足球賽。為了參加考試,學生花了好幾周時間進行準備。比如學生德文•迪納瑞爾演示了自己設計的機器人是如何裝載攝像頭並發射橡皮筋擊倒樂高玩具,同時躲避玩具前的障礙——老鼠夾。至於考試成績,教授則大方地表示,如果機器人能夠順利穿過迷宮,學生就能拿高分。

當然,考試形式的創新要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專業課程的特點來進行規劃。不是所有課程都適合來一場“爆炸”,也不是所有考試都能拿來創新。只要能夠考查學生所學,無論是紙筆考試還是創新型考試都有其價值。

主要參考文獻:

[1] The Canadian Press. "Ryerson University Students Will Disarm Fake Bombs with Robots for Final Exam." The Star, 18 Apr. 2017.

[2]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網站、明尼蘇達大學網站

麥可思研究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對於使用產生的一切侵權問題,我們將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專注高等教育,微信搜索“麥可思研究”查看更多內容。

這場考試有點“燃”

明尼蘇達大學教與學中心指出,學生會根據考試的形式來決定自己學習的方式,如果學生認為考試要考知識細節,他們就會花大量時間記憶,如果他們覺得考試會考查理論和概念應用於實際問題解決,他們就會勤練技能。

所以,教師選擇考試的形式對於教師希望學生如何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傳統考試,課程的考核也有多種替代形式,比如學生和老師都耳熟能詳的期末論文、PPT展示、小組彙報等。明尼蘇達大學還為教師提供了更多形式靈活的期末考核方法。

●開卷考試這種形式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開卷考試的試卷設計更有講究。如果教師選擇開卷考試,那麼試題就不應該是事實性或記憶性題目,而是要以知識應用型題目為主,答案也不應該是明晃晃寫在書本上的例題,而是要有一定開放性,鼓勵學生思考。

連結:

圖為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刑法分論》期末試卷。試卷上只有一道題:用現代刑法分析事件中各人的刑事責任。題後列出了“草船借箭”“焚書坑儒”“完璧歸趙”“圖窮匕見”“蔣幹盜書”五個典故。

●合作型考試主要鼓勵學生討論材料、互相啟發。這種考試類型更適合考核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具體形式也較為多變,學生可以兩兩一組或多人一組,先討論再分別作答。也可以讓小組得出一致結論,形成一個答案,組員分數相同。

●表現型考試則要求學生在處理複雜任務時,展現出對知識的良好應用,教師在現場觀察並評判學生表現。這種考試要求教師事前細緻地規劃和把控好時間。

以上三種形式的考試具有一定共通性,考試考查的不是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或是背誦,更多關注的是理論應用、問題解決和能力培養。而在具體應用中,不同課程、不同學科結合日常教學特點,也可以將考試玩出更多花樣來。

2017年春天,加拿大瑞爾森大學電腦科學課程教師設計了一場典型的表現型與合作型考試相結合的期末大考。不過對學生來說,這場考試恐怕是學涯中最讓人緊張的考試。這場考試沒有試卷也不用紙筆,允許交頭接耳,允許團隊協作。考試的內容是前所未有的刺激:拆炸彈!

電腦科學課程教授之一亞曆克斯•弗旺將學生分為四組,在考試過程中,每組學生用自製的機器人拆除假炸彈。看似好玩的一場考試其實在環節設計上複雜而刺激。

首先,學生需要在十五分鐘之內,讓大機器人扛著小機器人上樓,方式可以選擇:上臺階或者按電梯均可。這個環節並不容易,考試使用的臺階就是真實生活中的樓梯臺階。有學生操縱的機器人剛登上三級臺階就不幸摔下來。而使用電梯的難度則在於讓機器人按對按鈕。

接下來進入迷宮般的“犯罪現場”,學生需要在15分鐘左右的時間裡,操縱小機器人穿過狹窄的障礙場地,找到裝炸彈的容器,使炸彈失效。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還需要繪製出地圖並準確描述環境。同時這場考試也將細節做到了極致,參與考試的學生和裁判均穿著寫有“小心”字樣的“防爆背心”,給參加考試的學生製造了身臨其境的緊張感。

作為一場典型的結合了合作型和表現型的考試,拆炸彈考試不僅讓學生前所未有地重視,也引發了加拿大多家媒體關注。拆炸彈看似刺激而有趣,其實考試考查的是學生的程式設計、設計以及臨場應變能力,希望學生能夠將所學變成所用,以解決現實社會中面對的問題。考試內容既沒有為難學生,也沒有超綱。

弗旺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12周課程裡,學生也是通過問題解決模式來學習,比如讓機器人打開殘疾人使用的無障礙通道大門、按電梯,甚至踢足球賽。為了參加考試,學生花了好幾周時間進行準備。比如學生德文•迪納瑞爾演示了自己設計的機器人是如何裝載攝像頭並發射橡皮筋擊倒樂高玩具,同時躲避玩具前的障礙——老鼠夾。至於考試成績,教授則大方地表示,如果機器人能夠順利穿過迷宮,學生就能拿高分。

當然,考試形式的創新要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專業課程的特點來進行規劃。不是所有課程都適合來一場“爆炸”,也不是所有考試都能拿來創新。只要能夠考查學生所學,無論是紙筆考試還是創新型考試都有其價值。

主要參考文獻:

[1] The Canadian Press. "Ryerson University Students Will Disarm Fake Bombs with Robots for Final Exam." The Star, 18 Apr. 2017.

[2]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網站、明尼蘇達大學網站

麥可思研究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對於使用產生的一切侵權問題,我們將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專注高等教育,微信搜索“麥可思研究”查看更多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