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深挖場景,廣積資料,量子保賦能保險公司|愛分析調研

量子保有意識篩選資料價值大的場景, 已開拓四大類場景。 現階段仍需深耕這四大類場景, 合作場景的數量和品質仍可加強。

通過與場景合作, 量子保能獲得幾十項用戶資料欄位。 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多以及相同使用者在不同場景的資料交叉積累, 量子保的用戶畫像維度將不斷完善。

指導 | 凱文 張揚

調研 | 張揚 青川

撰寫 | 青川

量子保是一家保險科技公司, 創始人湯鵬曾是易到聯合創始人兼CTO, 負責易到的產品和研發, 創建了大資料車輛匹配平臺。 從創始人背景來看, 量子保技術基因很強。

在易到任職過程時, 湯鵬帶領團隊進行乘客意外險的設計與運營, 用於流量變現。 2016年9月, 量子保正式成立。 2017年4月, 湯鵬宣佈從易到辭職, 兩個月後出任量子保CEO。 目前, 量子保約有60名員工, 其中一半來自易到, 另一半則來自保險領域, 兼具科技與保險屬性。

B2B2C模式, 為保險公司提供產品和技術服務

量子保採用的是B2B2C模式, 連接保險公司、場景、用戶。 其中量子保並不直接接觸C端用戶, 而是借助場景實現與用戶的交互。

作為保險公司與場景之間的紐帶, 量子保在業務鏈條中提供產品、技術服務, 包括與場景方一道設計保險產品, 進行定價和風險的管理;以及與保險公司系統對接, 由保險公司完成承保。

從保險公司角度看, 除了眾安、平安等頭部公司, 大部分保險公司缺乏開拓線上業務的能力, 包括開拓合作場景的能力、互聯網技術能力以及相應的產品設計能力。 因此, 中小保險公司對開拓線上管道、拓展保費來源有強烈的需求。

場景方面, 隨著使用者消費模式、行為習慣的改變, 產生了很多新的風險,

比如乘坐網約車的意外風險、退貨時運費的損失、外賣配送不及時等, 產生了相應的保險需求。 對場景方來說, 保險主要有三方面作用, 分別是保險公司背書、提升用戶體驗和流量變現。

量子保這類平臺的出現, 解決了場景、保險公司雙方需求, 發展潛力巨大。

選擇高頻、有交易屬性的場景, 合作場景數量和品質會成為護城河

在消費金融中, 場景決定了篩選出來的用戶是否有持續運營價值, 對業務發展具有長期影響。 在場景險中, 場景兼具獲客、資料等價值, 如何選擇場景、選擇哪些場景同樣至關重要。

相比消費金融, 場景險還處於早期, 用戶需求二次開發的價值還未顯現, 所以量子保目前更關注場景的資料價值。

在場景篩選上, 量子保主要與具有高頻交易屬性的互聯網場景合作。 這類場景具有豐富的資料價值, 能據此進行產品設計、動態定價。 此外, 創新險種保費通常較低, 高頻場景能提高保費規模。

目前量子保合作平臺可以分為四大類, 分別是電商、航旅、出行、O2O, 代表合作機構有花點時間、航班管家、亞朵酒店、小鳴單車、連咖啡等。

從合作案例可以發現, 目前量子保合作的多為行業內第二梯隊的平臺。 這些平臺相比第一梯隊流量相差較大, 覆蓋使用者規模存在局限, 資料價值有待提高。 此外, 這類平臺能貢獻的保費規模也相對較低。

另一方面, 如同攜程、淘寶直接與保險公司合作一樣, 未來其他頭部平臺自營保險業務的可能性較大。

相比之下, 第二梯隊的公司缺乏相應的人力、物力, 對協力廠商保險科技公司更依賴, 所以量子保選擇這類公司, 合作關係相對穩定。

此外, 在場景篩選過程中, 量子保有意識篩選資料價值比較大的場景, 會淘汰僅有流量價值但資料價值不高的場景, 這有利於提高其場景品質和資料獲取規模。

目前, 場景險仍處於發展的早期, 在保險行業滲透率比較低, 雖有眾安保險上市, 但參與公司數量有限。 對於量子保來說, 現階段關鍵仍是佈局更多的場景, 增加合作平臺的數量, 積累更多使用者資料。 場景的數量和品質將會成為企業重要的護城河。

產品和資料能力影響與保險公司合作深度

未來,量子保覆蓋足夠多場景、使用者後,其發展路徑有兩種可能,一是運營用戶的生命週期價值,為用戶提供包括但不限於保險的各類金融產品,量子保獲得傭金及服務費收入。在這種情況下,保險公司仍將作為保險承保方的角色出現,與目前定位相差不大。

另一種可能的發展路徑是成為一家2B的技術服務公司。量子保為保險公司輸出互聯網保險的技術能力、產品設計能力以及風險定價能力。這種模式下,最終決定二者合作深度在於量子保的資料、產品等能力。

愛分析從場景、客群、資料、產品/技術、理賠、保險公司六個維度評價保險科技公司。

場景方面,量子保有意識篩選資料價值大的場景,已經開拓四大類場景。量子保現階段將繼續深耕這四大類場景,合作場景的數量和品質仍可加強。

客群方面,量子保已經覆蓋了200多萬使用者,使用者規模已有一定積累。現階段客群上首要目標仍是增加使用者數量,未來可基於運營用戶生命週期的思路篩選客群。

資料方面,通過與場景合作,量子保能獲得幾十項用戶資料欄位。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多以及相同使用者在不同場景的資料交叉積累,量子保的用戶畫像維度將不斷完善。

產品/技術方面,量子保目前已有數百款保險產品,形成一定的規模。此外,用戶投保時量子保能在毫秒級回饋定價結果,百萬級訂單處理能力,即時出單,具有較好的產品和技術能力。

保險公司方面,量子保已經與40余家保險公司達成合作,與平安、人保等頭部保險公司均有合作,其中與合眾保險等合作更加深入,直接與核心系統對接,為量子保與保險公司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礎。

近日,愛分對量子保創始人&CEO湯鵬進行了訪談,現摘取部分訪談內容如下。

愛分析:您之前在易到從事技術工作,為何選擇保險方向創業?

湯鵬:我們在做專車的過程中發現專車盈利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大部分傭金都用在了補貼用戶、司機上了,專車市場也很難有終局。

在有幾千萬用戶、幾百萬車主的情況下,我們嘗試挖掘流量的價值,包括二手車、汽車後服務、保險等。基於用戶乘車的場景,我們開發一款保障其乘車安全的保險,提升用戶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易到每天依靠返傭能獲得幾十萬收入,還是很可觀的。

所以我覺得保險這個市場挺有意思,後來跟保險公司交流發現它們也非常希望做互聯網保險,但是跟淘寶、京東這種流量巨頭合作的比較多,再往下做就比較麻煩了。因為保險公司內部系統比較複雜,想要對接一個外部系統很麻煩,希望有一個平臺來幫它們對接。大部分保險公司也缺乏對互聯網產品的反欺詐、風險定價能力,這恰好是我們擅長的。

所以我們做了量子保,定位為保險科技公司。一方面對接場景、管道,幫它們實現流量變現;另一方面對接保險公司,為它們帶來管道價值和技術價值。

愛分析:場景方有哪些需求?

湯鵬:保險能為場景方帶來的價值有三點,第一是保險公司背書,第二是用戶體驗,第三是流量變現。雖然現在有一些平臺付費的模式,但這只是一個過渡階段,每天幾千萬單的話一單一分錢也要幾十萬,是一個很大的成本,未來還是會轉到用戶付費,為平臺帶來流量價值。

愛分析:是否嘗試過對用戶做二次運營?

現在也有一些嘗試,比如分析駕考資料,預計使用者多長時間會上路,即便用戶不買車,也有可能租車上路,這時候把他分流到相應的產品,比如為他推全年的上路責任險——就是作為司機的責任險而不是車險。

愛分析:如何持續挖掘用戶價值?

湯鵬:我們首先關注場景價值,其次才是使用者的價值屬性,然後再看怎麼挖掘,我認為現階段場景屬性大於使用者屬性。

我們現在重點不是挖掘用戶價值,直接對應到另一個賺錢的產品,而是應該快速的把整個市場占下來。對應剛才說的四個場景,通過不斷增加的資料閉環為客戶提供產品、矯正模型,這是我們這個階段最關鍵的事情。

愛分析:之前會有一些淘汰掉的場景?

湯鵬:有一些,我們重點關注場景的資料價值。有一些場景可以提供大保單,但是資料價值不大,慢慢就會淘汰掉。我們自己定位是保險科技公司,因此更看重資料價值。

愛分析:會獲取哪些使用者資料?

湯鵬:會有幾十個甚至更多的資料欄位,我們事先跟平臺約定好哪些用來作為風控判斷維度。我們有一個可以自學習、自完善的系統,可以發現潛在的定價因數。

我們之前在易到做打車過程中建立了動態定價模型,每次打車基於你的位置、車輛需求度、當時的時間節點、天氣等因素,會得到一個加五塊還是加十塊能打到車的結果。實際上換到現在保險產品中就是動態定價和風險定價,我們有比較成熟的系統。

愛分析:如何做到動態定價?

湯鵬:首先要有一個初始模型,然後通過理賠資料修正初始模型,這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永遠接近真相的過程。我們跟新場景合作,它也會提供一些歷史資料,説明建立風險模型。

愛分析:保險公司能拿到哪些資料?

湯鵬:我們給保險公司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資料,保險公司更關心的是用戶怎麼區分,比如身份證號碼,用戶投保的險種等,需要的資料欄位沒那麼多。

愛分析:保險公司還會再做一遍風險定價?

湯鵬:平安這種規模比較大,自己有系統的還會再做一遍,但大部分中小保險公司完全沒有系統。保險公司會看結果,如果賠錢的話可能三四個月就不幹了。長期跟保險公司一起為客戶提供服務是我們最大的價值。合作比較多的保險公司對我們的技術能力、風控能力都比較認可,保險中定價是最重要的,我們的動態定價模型對它們來說非常有幫助意義。

愛分析:跟保險公司系統如何對接?

湯鵬:我們跟合眾保險等兩三家保險公司是核心系統打通的,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相比簡單的API對接,核心系統打通可擴展性更強。

愛分析:保險公司有處理高併發業務的能力?

湯鵬:我們跟場景、平臺方是即時對接的,保險公司那邊有的可以即時對接,有的則需要每天批量處理資料,沒有高併發能力。受限於核心系統架構,保險公司那邊想改變也比較困難,短時間內很難具備處理高併發業務的能力。

愛分析:針對不同的場景,保險產品都是定制的?

湯鵬:每個行業我們都有一些標品,然後在標準產品的基礎上做一些微創新、微定制,這樣可以保證快速接入場景。如果一單一單談效率很低,對接也慢。

愛分析:合作中收費模式是怎樣的?

湯鵬:我們向保險公司收一個技術服務費。我們除了流量價值,把流量接過來外,更多提供技術價值,解決控費問題。收費思路一方面按照訂單方式,每筆訂單有一定比例的分成,另一方面也看本身風險管理的效果,有一個動態比例的收費。

愛分析:理賠環節的流程是怎樣的?

湯鵬:理賠環節也是我們負責,通過區塊鏈、智慧合約的方式,一部分理賠可以系統化處理,比如航延險、鮮花保鮮險可以通過機器識別來判斷,但這種理賠額度不會特別高。涉及到人傷、物品損失的,還是要靠人覆核一遍,跟保險公司一起處理。

產品和資料能力影響與保險公司合作深度

未來,量子保覆蓋足夠多場景、使用者後,其發展路徑有兩種可能,一是運營用戶的生命週期價值,為用戶提供包括但不限於保險的各類金融產品,量子保獲得傭金及服務費收入。在這種情況下,保險公司仍將作為保險承保方的角色出現,與目前定位相差不大。

另一種可能的發展路徑是成為一家2B的技術服務公司。量子保為保險公司輸出互聯網保險的技術能力、產品設計能力以及風險定價能力。這種模式下,最終決定二者合作深度在於量子保的資料、產品等能力。

愛分析從場景、客群、資料、產品/技術、理賠、保險公司六個維度評價保險科技公司。

場景方面,量子保有意識篩選資料價值大的場景,已經開拓四大類場景。量子保現階段將繼續深耕這四大類場景,合作場景的數量和品質仍可加強。

客群方面,量子保已經覆蓋了200多萬使用者,使用者規模已有一定積累。現階段客群上首要目標仍是增加使用者數量,未來可基於運營用戶生命週期的思路篩選客群。

資料方面,通過與場景合作,量子保能獲得幾十項用戶資料欄位。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多以及相同使用者在不同場景的資料交叉積累,量子保的用戶畫像維度將不斷完善。

產品/技術方面,量子保目前已有數百款保險產品,形成一定的規模。此外,用戶投保時量子保能在毫秒級回饋定價結果,百萬級訂單處理能力,即時出單,具有較好的產品和技術能力。

保險公司方面,量子保已經與40余家保險公司達成合作,與平安、人保等頭部保險公司均有合作,其中與合眾保險等合作更加深入,直接與核心系統對接,為量子保與保險公司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礎。

近日,愛分對量子保創始人&CEO湯鵬進行了訪談,現摘取部分訪談內容如下。

愛分析:您之前在易到從事技術工作,為何選擇保險方向創業?

湯鵬:我們在做專車的過程中發現專車盈利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大部分傭金都用在了補貼用戶、司機上了,專車市場也很難有終局。

在有幾千萬用戶、幾百萬車主的情況下,我們嘗試挖掘流量的價值,包括二手車、汽車後服務、保險等。基於用戶乘車的場景,我們開發一款保障其乘車安全的保險,提升用戶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易到每天依靠返傭能獲得幾十萬收入,還是很可觀的。

所以我覺得保險這個市場挺有意思,後來跟保險公司交流發現它們也非常希望做互聯網保險,但是跟淘寶、京東這種流量巨頭合作的比較多,再往下做就比較麻煩了。因為保險公司內部系統比較複雜,想要對接一個外部系統很麻煩,希望有一個平臺來幫它們對接。大部分保險公司也缺乏對互聯網產品的反欺詐、風險定價能力,這恰好是我們擅長的。

所以我們做了量子保,定位為保險科技公司。一方面對接場景、管道,幫它們實現流量變現;另一方面對接保險公司,為它們帶來管道價值和技術價值。

愛分析:場景方有哪些需求?

湯鵬:保險能為場景方帶來的價值有三點,第一是保險公司背書,第二是用戶體驗,第三是流量變現。雖然現在有一些平臺付費的模式,但這只是一個過渡階段,每天幾千萬單的話一單一分錢也要幾十萬,是一個很大的成本,未來還是會轉到用戶付費,為平臺帶來流量價值。

愛分析:是否嘗試過對用戶做二次運營?

現在也有一些嘗試,比如分析駕考資料,預計使用者多長時間會上路,即便用戶不買車,也有可能租車上路,這時候把他分流到相應的產品,比如為他推全年的上路責任險——就是作為司機的責任險而不是車險。

愛分析:如何持續挖掘用戶價值?

湯鵬:我們首先關注場景價值,其次才是使用者的價值屬性,然後再看怎麼挖掘,我認為現階段場景屬性大於使用者屬性。

我們現在重點不是挖掘用戶價值,直接對應到另一個賺錢的產品,而是應該快速的把整個市場占下來。對應剛才說的四個場景,通過不斷增加的資料閉環為客戶提供產品、矯正模型,這是我們這個階段最關鍵的事情。

愛分析:之前會有一些淘汰掉的場景?

湯鵬:有一些,我們重點關注場景的資料價值。有一些場景可以提供大保單,但是資料價值不大,慢慢就會淘汰掉。我們自己定位是保險科技公司,因此更看重資料價值。

愛分析:會獲取哪些使用者資料?

湯鵬:會有幾十個甚至更多的資料欄位,我們事先跟平臺約定好哪些用來作為風控判斷維度。我們有一個可以自學習、自完善的系統,可以發現潛在的定價因數。

我們之前在易到做打車過程中建立了動態定價模型,每次打車基於你的位置、車輛需求度、當時的時間節點、天氣等因素,會得到一個加五塊還是加十塊能打到車的結果。實際上換到現在保險產品中就是動態定價和風險定價,我們有比較成熟的系統。

愛分析:如何做到動態定價?

湯鵬:首先要有一個初始模型,然後通過理賠資料修正初始模型,這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永遠接近真相的過程。我們跟新場景合作,它也會提供一些歷史資料,説明建立風險模型。

愛分析:保險公司能拿到哪些資料?

湯鵬:我們給保險公司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資料,保險公司更關心的是用戶怎麼區分,比如身份證號碼,用戶投保的險種等,需要的資料欄位沒那麼多。

愛分析:保險公司還會再做一遍風險定價?

湯鵬:平安這種規模比較大,自己有系統的還會再做一遍,但大部分中小保險公司完全沒有系統。保險公司會看結果,如果賠錢的話可能三四個月就不幹了。長期跟保險公司一起為客戶提供服務是我們最大的價值。合作比較多的保險公司對我們的技術能力、風控能力都比較認可,保險中定價是最重要的,我們的動態定價模型對它們來說非常有幫助意義。

愛分析:跟保險公司系統如何對接?

湯鵬:我們跟合眾保險等兩三家保險公司是核心系統打通的,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相比簡單的API對接,核心系統打通可擴展性更強。

愛分析:保險公司有處理高併發業務的能力?

湯鵬:我們跟場景、平臺方是即時對接的,保險公司那邊有的可以即時對接,有的則需要每天批量處理資料,沒有高併發能力。受限於核心系統架構,保險公司那邊想改變也比較困難,短時間內很難具備處理高併發業務的能力。

愛分析:針對不同的場景,保險產品都是定制的?

湯鵬:每個行業我們都有一些標品,然後在標準產品的基礎上做一些微創新、微定制,這樣可以保證快速接入場景。如果一單一單談效率很低,對接也慢。

愛分析:合作中收費模式是怎樣的?

湯鵬:我們向保險公司收一個技術服務費。我們除了流量價值,把流量接過來外,更多提供技術價值,解決控費問題。收費思路一方面按照訂單方式,每筆訂單有一定比例的分成,另一方面也看本身風險管理的效果,有一個動態比例的收費。

愛分析:理賠環節的流程是怎樣的?

湯鵬:理賠環節也是我們負責,通過區塊鏈、智慧合約的方式,一部分理賠可以系統化處理,比如航延險、鮮花保鮮險可以通過機器識別來判斷,但這種理賠額度不會特別高。涉及到人傷、物品損失的,還是要靠人覆核一遍,跟保險公司一起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