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正心谷創新資本葉春燕:從平臺到垂直,從守正到出奇,我的方法論

“優先平臺和管道, 其次頭部內容, 再次垂直內容”是她一貫的投資邏輯。 加上強調創新和投資“不同”, 篩選垂直賽道和頭部內容, 葉春燕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文化投資方法論。

作者 | 邵樂樂

葉春燕見證了中國文娛行業投資從興起到火爆的過程。 作為國內最早專注文化領域的投資人, 從2011年加入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開始, 葉春燕的文化投資涵蓋了影視、遊戲、文娛平臺、教育等多個泛娛樂領域, 在中文投期間依次投資了新華網、駿夢遊戲、開心麻花、綠洲網路、心動網路、金海岸、炫彩遊戲、羅輯思維、微播易、嗨學網等十多個公司。

葉春燕

2016年, 葉春燕加入原匯添富基金總經理林利軍創立的正心谷創新資本, 成為負責文化和互聯網投資的合夥人。 在她的推動下, 正心穀相繼投資了B站、羅輯思維、開心麻花、樂逗遊戲等平臺型公司和頭部內容生產者,

以及新世相、小糖人、日食記、動漫堂、皮皮魯等垂直內容生產者。

很多人好奇她成功捕獲這些明星項目背後的投資方法論是什麼。 比如, 當多數VC對羅輯思維B輪2億美元估值持猶疑態度時, 她如何主導了2015年中文投對羅輯思維10%的領投?新基金正心穀為什麼加倉羅輯思維、投資B站?為什麼投資擅長刷屏事件的新世相?又如何切入當下火熱的新消費投資?

在捕獲這些明星項目上, 葉春燕都表現出了足夠的魄力, 也在研究和實踐中過程中形成了邏輯嚴密的方法論。

她一般會從最底層的結構性變化出發去尋找投資機會, 比如從人口、技術、經濟、社會文化的大變化, 去發現行業趨勢。 在這個基礎上, “優先平臺和管道, 其次頭部內容,

再次垂直內容”是她一貫的投資邏輯。 加上強調創新和投資“不同”, 篩選垂直賽道和頭部內容, 葉春燕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文化投資方法論。

在平臺方面, 有黏性的內容加互聯網屬性的媒體娛樂平臺成為葉春燕優先關注的項目。 因為互聯網發展到後期, 電商屬性的交易性平臺和功能屬性的社交性平臺在獲客方面會越來越難, 流量成本越來越貴, 內容則往往自帶流量, 是互聯網獲客和增加粘性很重要的一個點。

更重要的是, 借助平臺型項目, 可以獲取看好行業的最大利益, 並能更精准地投資行業內的頭部內容或者垂直內容。

B站是滴滴以外, 正心穀投資的代表性平臺類項目之一。 對企業家的支持和認同、對二次元行業的看好、從戰略和資本建議給予B站的幫助,

成為正心穀拿到B站這類搶手項目的重要原因。

“其實中國的創業者是很孤獨的, 很多時候創業者需要支援和建議, 或者你能不能在心靈上跟他形成共鳴, 在他孤獨的時候給他一些支撐, 在企業關鍵戰略選擇的時候給他一些建議, 這點是很重要的。 ”葉春燕說。

“回頭看, 原來在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邏輯很清楚, 就是投某個細分領域的前幾名。 現在在正心穀, 我也會借鑒那個時候的思路, 投資在某個領域裡面有非常獨特能力的公司或占了根據地的公司, 然後給它時間, 慢慢發酵出來。 ”葉春燕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說道。

在她看來, 文化行業發展下去, 每個垂直人群的深層服務擁有可觀的價值空間。

在包括小糖人、新世相等垂直內容領域的專案投資上, 她看中的要點包括:第一、是否能夠抓住並深度服務垂直人群, 第二、創業者的長板是否足夠長。

通過長板效應形成品牌調性和產品矩陣, 是葉春燕認為這些公司接下來的重點發展策略。

她希望自己未來能在精選項目的基礎上, 捕獲能夠代表這個時代和使用者記憶的標誌性的文化公司, 投資能給大家帶來溫暖和力量的內容。 “好像我們小時候對《西遊記》的記憶, 或者我們青春時候類似《灌籃高手》等一些伴隨我們成長的記憶。 這也是我願意投內容公司的很重要原因, 也是我做文化投資時另外一個判斷標準:要有點情懷。 ”

以下是葉春燕的口述整理。

“媒體娛樂平臺是更容易抓住的機會”

B站董事長陳睿

雖然專注於文娛領域,但是我第一還是比較看重大的結構性變化,這些具體落到文化教育這些行業,可以帶來新的創業和投資機會。

所謂大的結構性變化即經濟、人口和科技的變化。科技的因素體現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對整個行業的改造。垂直內容能夠興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跟互聯網有關的,互聯網改變了垂直內容價值的放大週期和速度。

第二,我會投不同和創新。中國人一般比較喜歡跟風的東西,但你要獲得超額收益,就要投不同的東西。如果你看我投的很多項目像羅輯思維、開心麻花、新世相,似乎都有點怪怪的。

第三,我想投一些特別優秀的企業家。比如,正心谷投資的樂逗遊戲。從遊戲投資的時點來講,這並不是一個最好的時點,因為遊戲到後期要麼是平臺很強勢,要麼是超級頭部內容很強勢。發行在整個產業鏈中相對沒有那麼強的話語權,可能只有中小遊戲公司才需要發行公司。但是,樂逗本身團隊非常優秀,創始人格局比較大,對團隊的激勵和中高層的人才配備、包括從發行轉自研的規劃都比較強。這個案例中,投企業家的因素更大一點。

我們和別人可能不太一樣,他們只專注A輪或專注C輪,我們是從A輪到D輪都投,很重要的一個穿透點是企業家本身。企業家很多閃光點可能在A輪或早期就已經有顯現,當然在到D輪過程中,可能成長速度略有不同,但根本性的東西可能改變不多,比如人品、行業洞察動力、學習能力、執行力。

最後,做文化的企業家還要有一些情懷,這種情懷可能本身體現為他對產品的追求,對內容品質的追求。

我在整個文化領域中具體的投資邏輯,優先平臺,其次管道,或者說與內容相關的生產機制,然後是頭部內容,或者是針對某一垂直、重度人群的內容服務。

對我而言,投平臺主要是投媒體娛樂型平臺。互聯網領域裡平臺主要有電商、社交媒體、功能工具和媒體娛樂四類平臺。最近幾年有黏性的內容加互聯網屬性的媒體娛樂平臺可能是更容易抓住的機會,比如愛奇藝、今日頭條、B站、快手、鬥魚、快看之類。

在投資了這類平臺性案子之後,按照這個思路梳理行業裡的頭部內容,就會變得容易很多。

其實,這兩年出現的媒體娛樂型平臺的獨角獸越來越多。因為互聯網後期,新的社交平臺很難湧現,工具使用者增長遇到瓶頸,電商類交易性平臺獲客也越來越難,內容就成為互聯網獲客和增加粘性很重要的一個點。這類平臺和一般的互聯網平臺不完全一樣,很難形成全面的壟斷,因為內容是天然分散的,一旦形成一些聚集效應和領先優勢,就更容易出手。

不論是在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還是正心穀,我們都是研究驅動的投資風格。比如在二次元領域,我們繪製了整個二次元行業的地圖來判斷哪些項目可以投:比如視頻類、動畫類、漫畫類平臺有哪些?不同的平臺延伸到頭部公司、做發行的有哪些?做授權的有哪些?創造頭部IP的源頭公司有哪些?哪些是行業關鍵卡位的公司?

即便你投了一個頭部公司,也要瞭解它在行業產業鏈處於哪個具體的位置。這和我外交學和經濟社會學的學科背景有一定的關係,我喜歡自上而下的思維方式:從一個宏觀的驅動力出發,落到具體行業發生的變化是什麼。

怎樣投到下一代年輕人關注的內容和平臺,是我們基金投資B站的出發點。B站有大量興趣導向的內容,可以慢慢形成一個長尾的興趣聚合。但是,關鍵點是你要觀察它的資料,這個平臺的DAU(日活躍用戶數量)是怎麼樣從幾十萬、幾百萬跨越到幾千萬的,有沒有慢慢形成一個自迴圈的正向生態。

企業家也是我們決定投資B站非常重要的原因。陳睿(B站董事長)進入B站後,一方面,他對二次元的理解很深;另一方面,相比二次元的一些偏內容的創業者,陳睿本身相對成熟,具有很強的商業能力和管理能力,這是我覺得B站能夠進入另一個階段很重要的原因。

作為二次元人群的集散地和潮流的發源地,B站在維護平臺氛圍和人群調性與進行商業化之間平衡地很好,既沒有盲目地擴張開放,也在廣告和遊戲方面做得非常節制。

B站確實是非常搶手的投資標的,但我們為什麼能夠打動B站?

首先是大家在理念、戰略和價值觀上的一致。一級市場的投資模式有點兒像婚姻,大家要在一起走好久。認不認可價值觀、是不是對這個事情和行業有信心,投資人對創始人的打法認不認同,這些是最底層的東西。

有時候創業者會拿一些投資,但他並不認同投資人,只是因為需要拿那筆錢,但是他有選擇權的時候就更傾向於底層價值觀一致的投資人,這個是我覺得我們能打動B站的一點。

對於看好的公司,我們願意重倉投入去幫助企業家。2016年,正心谷重金領投了B站,這個階段,拿那麼大一筆錢對它很有利,這筆錢可以奠定它在二次元領域的格局,跟行業第二、第三拉開絕對的距離。如果沒有這筆錢,很多事情都沒辦法做得那麼從容。

在研究和公司戰略發展方面,我們也給B站提了些建議,分享了對這個行業演變的理解,如果你在這個行業做一個事情可能需要哪些點,關於這些點我們有什麼想法,哪些方面能夠幫到你。

其實,中國的創業者是很孤獨的。很多模式是中國獨有的,創業者可能沒有一個東西可以參照,大多數時候都是在黑暗中摸索,所以很多時候創業者需要支援和建議,或者你能不能在心靈上跟他形成共鳴,在關鍵的時候給一些建議,這點非常重要。

中國的人口基數足夠大,90後、00後甚至10後都是二次元用戶,二次元文化是個長期現象。在市場不小的情況下,正心穀投資肯定是優先平臺。除此之外,還可以投細分品類,比如能創造頂尖IP的公司、能把IP放大的動畫製作公司。

二次元的垂直品類如果能做好深度服務,我覺得還是有很大機會的。在這個邏輯下,正心穀投了動漫堂。這個領域裡,最核心的還是IP,動漫堂的《一人之下》是騰訊動漫前三名,下面還有一堆IP可以孵化生長。

這些東西是可以長期穿透二次元人群。如果你回想《火影》或者《海賊王》,都是穿透了幾代人的記憶,這種頂尖IP有它的意義的。你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需要這些熱血的、為理想奮鬥的精神產品,這種產品是有生命力的,而且這個市場足夠大,它可以切泛二次元的人群。

投資皮皮魯對我們來說則是一個想讓我們小時候喜歡的IP重新煥發新生的故事。皮皮魯有近300個IP,這裡面有很多東西是可以穿越時間的,怎麼讓這些IP通過新管道、新的展現方式影響新一代人群,重新煥發生機,是我們投完之後會和企業家一起去做的一個深入嘗試。

抓住羅輯思維:反覆運算、演化和大格局

劉蘇裡和他的萬聖書園在“得到”推出了鄧曉芒等50位名家大課

大多數公司在投之前,我至少會跟創始人聊三到五次,我會觀察他是不是在變化,他的想法每次跟你講的是不是有不一樣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做了哪些調整。這是蠻重要的一個過程,你觀察他有沒有學習力、洞察力和執行力,和你的價值觀是否匹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羅輯思維,一直在變,一直在琢磨和演化。這個創業者是你每次去見,你都覺得他變化了,比上一次又進步了一點,或者更新了一點,他又有一些新的想法。這種專案和創業者是不停地處於一個演變過程,這種變化會讓你很激動。

我一直以來都會問創業者這麼兩個問題:第一、你自己個人的夢想是什麼;第二、公司的願景是什麼。很多公司跑到最後會忘記這兩點,但這是企業最後會長成一家什麼樣的公司的關鍵問題。

2015年出現了一個所謂的結構性變化,即微信公眾號生態的崛起,羅輯思維是其中最有標杆性的頭部內容。我們決定投資羅輯思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真正認可他們想改變出版、教育的傳統模式的願景。

從一開始,羅輯思維與其他的公號邏輯和做法就是不同的,這也是我比較喜歡的。大家都在做自媒體,有人拼命搞內容、刷量、做廣告變現,羅輯思維則一開始就想抓住某一個調性的人群,再去深度服務這個人群。進一步講,當大家都只在做內容和廣告變現的時候,羅輯思維已經開始做電商。

2015年的時候,內容電商或者說社區電商到底成不成立?其實是成立的,但是天花板比較低。社群電商有天然的瓶頸,羅輯思維估值又不便宜,這也是很多投資人當時下不了手的很大原因。

為什麼我們(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投了?第一,它深耕人群,抓住了一波付費意願和能力很強的用戶;第二,就算從電商這個邏輯來看,我覺得他有可能變成一個中產階級生活電商平臺,這個平臺是一個達人的集合或者說一個高品質生活集市,羅胖可以在上面賣書,其他的人也可以在上面賣不同屬性的內容或產品。

羅輯思維團隊在2015年已經在圖書出版和發行領域已經做出一些突破,所以改革出版業的願景是有可能做成的,往往一本書一周賣到在其他平臺一年的銷售量。它打破了傳統電商的幾個固有局限性。第一,因為重度垂直和內容能力,產生了很多自然流量,用戶精准且有粘性,解決了電商獲客成本高的問題,;第二,它獨家出版的書和一些有調性的產品是異質化的,而很多電商平臺其實都是同質化的標品;第三,因為使用者對內容的認可,複購比率和付費比率高許多。

一個優秀的創業公司一定有能力“守正出奇”。羅輯思維守住了內容電商和社群電商這塊根據地,然後從羅胖個人品牌升級到達人品牌的優選平臺,這個邏輯我認為是成立的。

當然投資的兩個關鍵糾結點在於,第一個是怎麼降低對羅胖的依賴;第二個是怎麼從一個公眾號的自媒體跳脫出來,變成一個獨立的平臺。

相對來說,內容是能夠穿透平臺的。很多人願意跟著內容走,它比淘品牌脫離淘寶會容易很多。羅輯思維在2015年的時候已經解決了對羅胖的依賴,羅胖是台前的呈現方式,但他背後有一個社會化的內容生成機制。此外,任何公司創始人其實都對創業公司至關重要,從這點上是天然依賴關鍵人物的,只是羅胖在羅輯思維額外擔當了發言人角色。

羅輯思維能不能變成現在“得到”的模式,當時你可能還看不清楚,但是如果一想到他是要去改變整個中國的出版傳媒和教育的傳統模式,你就會覺得這裡面有太多事情可以做了,有非常大的故事,而這個團隊很可能是最有可能做成的。

“得到”走到現在是讓我很驚喜的,但是它產生的過程確實是一個不斷摸索和反覆運算的過程,那時候,羅輯思維已經組建了二三十人規模的技術團隊為獨立app做準備,基本想做一個知識電臺,同時摸索中產電商平臺模式。當然如果當時選擇走了達人電商或中產生活電商平臺這條路肯定會艱辛許多。

內容生產機制是可以去複製和規模化的,羅輯思維就從賣實品的店變成賣虛品的店,這個是他們團隊擅長的。相比之下,通過投資形成的鏈條有一個痛點是,這些被圈進來的達人每一個都想自然生長、每一個都需要不同的建議。但是,當你自己的主營業務都需要花費100%精力的時候,這些投資項目還要再額外牽扯你30%的精力。這也是為什麼羅輯思維調整戰略,不再做對外投資的原因。

“得到”把頭部內容聚合起來,已經初步有了平臺的屬性,付費能力和使用者的重度屬性讓“得到”一直在暢銷榜前五六十名。

嚴格意義上,內容現在是過剩的。“得到”是要給精英人群提供最頂尖、最優質的內容,給你這個行業最乾貨、最鮮活、最有內在能量的東西,這種調性是“得到”獨具的。那麼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怎麼把時間集中在最優選的內容上,這是“得到”很重要的屬性。

這就是我反復強調的一個基本點,這個團隊在不停地反覆運算和演化。

羅輯思維總體在慢慢沉澱著公司的內核,守正出奇,滾動往前走,而不是波動,就是所謂“時間的朋友”,這很重要。很多文化公司的大問題是存在波動,有時好,有時壞,有時候能上去,沒什麼東西突然又下來。

“得到”現在提的是終身教育。從表層來看,“得到”專欄及電子書的生產正在改變傳統的出版和教育模式。出版和教育兩者結合也是天然比較深的。再深層次上,他們希望做的是人類最經典知識的重新生產和分發,解決的是現代教育跟生活、職業教育脫節的問題。

“得到”的核心用戶是知識性的男性人群,它真正要變成一個巨大的平臺,用戶還要進一步突破。所以我覺得“得到”未來還有很大的一個仗要打。

“有些公司天然是需要長大的,那它怎麼長大?”

新世相推出了“逃離北上廣”等刷屏事件

整個行業發展下去,每個垂直人群的深層服務是非常有價值的。

在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時,投資邏輯很清楚,就是投某個細分領域的前幾名。當時投的大量A輪都是性價比很好的A輪,後面這幾年慢慢發酵起來了。我現在在正心穀借鑒了當時的思路,投某個領域裡有非常獨特能力的公司,給它時間,慢慢發酵出來。

2017年我在正心穀投了小糖人、動漫堂、新世相、日食記等幾個公司。這幾個公司有幾個特別的點:一個是抓垂直人群,一個是長板特別長。另外,這幾公司的創始團隊都比較綜合,創始人很懂內容,聯合創始人很懂運營、資本,或者是整個戰略,這是個很好的配合。

目前,中國在青春劇這塊兒相對空白一點,小糖人在品質控制和情感溫度方面會比一般網劇把握地更為深入,這也是我們很看中的。小糖人創始團隊比較專注打造精品內容,在內容、資本、法務等方面的結構很好,商業能力、結構化能力和佈局能力更強一點。

投資小糖人很重要的一點還在於,行業發展到現在,IP又沒那麼稀缺了,但是生產能力很強或者能夠精品化呈現IP、對IP起放大作用而不是起消解作用的公司卻是很少。大量的公司很可能都是臨時攢班子,生產一下就交工了,所以品質感不強。

小糖人現在有很重要的一個驅動力是,大量好的、大的IP都在找他們合作,這些是穩定盤。雖然不是所有IP都是你的,但好處是你可以通過大IP把很多藝人、人才團隊聚合和鍛煉起來。

我會希望小糖人做成一個小的正午陽光。小糖人在捧新人方面很強,很少用特別著名的演員,所以成本控制得很好。他們願意用新人導演、新人編劇和新人演員,可以通過項目和故事本身把一些新人給捧出來並且圈進來,最後就是一個生產機制的自迴圈。

小糖人的品牌思路和麻花出品的背書一樣。影視行業的管道變化之後,to C這塊會有比較多的機會,也就比較成熟了。我覺得越到後面大家越會看到,文化會越來越出現品牌現象,所以你要保護你自己的品牌,這個品牌是靠你一部一部作品呈現的。

這是我投很多文化類公司會跟他們強調的一個點,你要讓用戶對你有認知,讓他們想到你就對你有一個標籤。比如,日食記是日系的、治癒系的、清新的,你想到小糖人一定會想到青春,它的東西是有情感屬性、有品質的。

內容公司會涉及到成長問題,怎麼從單個內核內容變成系列內容。《星球大戰》一個系列,可以支撐公司幾十億美金的估值,那小糖人能不能把你的IP做成系列片?嚴格意義上,小糖人的青春系列是占住的,後面還有《大唐懸疑錄》這條懸疑線和“等故事成長”這條成長線。你會發現他走的會比較順利,有能力做這個事情。

新世相在整個內容生產的分發方面,也是一個有趣的嘗試和思考。它一度想通過網劇或其他線下活動把“逃離北上廣”等IP引子進一步放大。新世相也有很多使用者參與內容的生產,這裡面有很多打動人心的東西,情感元素天然在,故事性也有,那新世相有沒有可能變成一個大的編劇平臺或者一個故事生髮機?我認為這可能是新世相走出來另外一條路的方式,它可能會成為一個另類的網劇公司,可以在故事的生產方面很強。

內容的互聯網屬性強不強,或者它對新管道的運用是不是能夠成熟,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方面。這是能讓內容公司估值上翻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你要有一個翅膀。互聯網屬性最強的,就可能做成平臺。還要看一些內容能不能抓住新的互聯網管道,把本身的價值放大。

作為文娛行業的一個投資人,我不會冒然去切很多消費品,但是肯定會想有什麼樣的一個結合。

日食記可能是我們通過內容去切消費的一個嘗試。你要看到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原來消費品有可能就是央視打廣告,一下子就出來了。現在管道變分散了,你沒有辦法直接觸達到某個人群,給到他們一個強認知,只能通過有調性的東西去抓某個人群。因為本身現在大眾消費品基本上已經全覆蓋了,你只能說針對某個人群,針對某一些不同屬性的產品找到不一樣的管道或者內容去傳遞這個消費品的屬性。

消費裡面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用內容給產品賦予意義,情感的連接會更牢固。日食記的糖、咖啡和麵會比一般的貴,那你為什麼會願意溢價去買呢?因為你相信它的選品,你相信這個東西更有調性、更有品質。

內容類別電商也可能會有自己的消費品牌,但是不是成為公司主業,還是需要再觀察。這涉及到內容切電商的規模化問題。當你擴大品類和規模的時候,就很難維持獨特的調性,或者叫異質性,大的電商平臺開個精選頻道就很容易複製。所以,內容電商規模化的同時,怎麼把核心用戶和核心調性穩固住,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我投的這幾個垂直類型公司,會有大的空間,有可能從一個種子慢慢變成一棵樹。小糖人從單核IP慢慢佈局系列片,新世相通過IP或者知識服務的方式放大自己,日食記也從短視頻去切消費品。這些公司可能做不到1000億,但至少10億到100億是大概率的。

對於投資公司來說,投資的本質在於成長,很多創業公司天然是需要長大的,那他怎麼長大?垂直人群的內核有沒有可能稍微擴大到泛人群?這個需要問一下很多創業者。

我很關注企業家對行業的洞察力,因為這是你做很多重大決策時,非常重要的前提。同時,你可以觀察這個企業家能不能夠聚集一幫人才,他能不能把聯合創始人或者中層班子搭得比一般團隊好。

我也很在意文化創業者的情懷,需要有情感和溫度,這樣才可能去打動人心、引起共鳴。我們在投文化類項目的時候,會去看它有沒有品位和調性,有沒有一些溫度和情感的連結。

“媒體娛樂平臺是更容易抓住的機會”

B站董事長陳睿

雖然專注於文娛領域,但是我第一還是比較看重大的結構性變化,這些具體落到文化教育這些行業,可以帶來新的創業和投資機會。

所謂大的結構性變化即經濟、人口和科技的變化。科技的因素體現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對整個行業的改造。垂直內容能夠興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跟互聯網有關的,互聯網改變了垂直內容價值的放大週期和速度。

第二,我會投不同和創新。中國人一般比較喜歡跟風的東西,但你要獲得超額收益,就要投不同的東西。如果你看我投的很多項目像羅輯思維、開心麻花、新世相,似乎都有點怪怪的。

第三,我想投一些特別優秀的企業家。比如,正心谷投資的樂逗遊戲。從遊戲投資的時點來講,這並不是一個最好的時點,因為遊戲到後期要麼是平臺很強勢,要麼是超級頭部內容很強勢。發行在整個產業鏈中相對沒有那麼強的話語權,可能只有中小遊戲公司才需要發行公司。但是,樂逗本身團隊非常優秀,創始人格局比較大,對團隊的激勵和中高層的人才配備、包括從發行轉自研的規劃都比較強。這個案例中,投企業家的因素更大一點。

我們和別人可能不太一樣,他們只專注A輪或專注C輪,我們是從A輪到D輪都投,很重要的一個穿透點是企業家本身。企業家很多閃光點可能在A輪或早期就已經有顯現,當然在到D輪過程中,可能成長速度略有不同,但根本性的東西可能改變不多,比如人品、行業洞察動力、學習能力、執行力。

最後,做文化的企業家還要有一些情懷,這種情懷可能本身體現為他對產品的追求,對內容品質的追求。

我在整個文化領域中具體的投資邏輯,優先平臺,其次管道,或者說與內容相關的生產機制,然後是頭部內容,或者是針對某一垂直、重度人群的內容服務。

對我而言,投平臺主要是投媒體娛樂型平臺。互聯網領域裡平臺主要有電商、社交媒體、功能工具和媒體娛樂四類平臺。最近幾年有黏性的內容加互聯網屬性的媒體娛樂平臺可能是更容易抓住的機會,比如愛奇藝、今日頭條、B站、快手、鬥魚、快看之類。

在投資了這類平臺性案子之後,按照這個思路梳理行業裡的頭部內容,就會變得容易很多。

其實,這兩年出現的媒體娛樂型平臺的獨角獸越來越多。因為互聯網後期,新的社交平臺很難湧現,工具使用者增長遇到瓶頸,電商類交易性平臺獲客也越來越難,內容就成為互聯網獲客和增加粘性很重要的一個點。這類平臺和一般的互聯網平臺不完全一樣,很難形成全面的壟斷,因為內容是天然分散的,一旦形成一些聚集效應和領先優勢,就更容易出手。

不論是在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還是正心穀,我們都是研究驅動的投資風格。比如在二次元領域,我們繪製了整個二次元行業的地圖來判斷哪些項目可以投:比如視頻類、動畫類、漫畫類平臺有哪些?不同的平臺延伸到頭部公司、做發行的有哪些?做授權的有哪些?創造頭部IP的源頭公司有哪些?哪些是行業關鍵卡位的公司?

即便你投了一個頭部公司,也要瞭解它在行業產業鏈處於哪個具體的位置。這和我外交學和經濟社會學的學科背景有一定的關係,我喜歡自上而下的思維方式:從一個宏觀的驅動力出發,落到具體行業發生的變化是什麼。

怎樣投到下一代年輕人關注的內容和平臺,是我們基金投資B站的出發點。B站有大量興趣導向的內容,可以慢慢形成一個長尾的興趣聚合。但是,關鍵點是你要觀察它的資料,這個平臺的DAU(日活躍用戶數量)是怎麼樣從幾十萬、幾百萬跨越到幾千萬的,有沒有慢慢形成一個自迴圈的正向生態。

企業家也是我們決定投資B站非常重要的原因。陳睿(B站董事長)進入B站後,一方面,他對二次元的理解很深;另一方面,相比二次元的一些偏內容的創業者,陳睿本身相對成熟,具有很強的商業能力和管理能力,這是我覺得B站能夠進入另一個階段很重要的原因。

作為二次元人群的集散地和潮流的發源地,B站在維護平臺氛圍和人群調性與進行商業化之間平衡地很好,既沒有盲目地擴張開放,也在廣告和遊戲方面做得非常節制。

B站確實是非常搶手的投資標的,但我們為什麼能夠打動B站?

首先是大家在理念、戰略和價值觀上的一致。一級市場的投資模式有點兒像婚姻,大家要在一起走好久。認不認可價值觀、是不是對這個事情和行業有信心,投資人對創始人的打法認不認同,這些是最底層的東西。

有時候創業者會拿一些投資,但他並不認同投資人,只是因為需要拿那筆錢,但是他有選擇權的時候就更傾向於底層價值觀一致的投資人,這個是我覺得我們能打動B站的一點。

對於看好的公司,我們願意重倉投入去幫助企業家。2016年,正心谷重金領投了B站,這個階段,拿那麼大一筆錢對它很有利,這筆錢可以奠定它在二次元領域的格局,跟行業第二、第三拉開絕對的距離。如果沒有這筆錢,很多事情都沒辦法做得那麼從容。

在研究和公司戰略發展方面,我們也給B站提了些建議,分享了對這個行業演變的理解,如果你在這個行業做一個事情可能需要哪些點,關於這些點我們有什麼想法,哪些方面能夠幫到你。

其實,中國的創業者是很孤獨的。很多模式是中國獨有的,創業者可能沒有一個東西可以參照,大多數時候都是在黑暗中摸索,所以很多時候創業者需要支援和建議,或者你能不能在心靈上跟他形成共鳴,在關鍵的時候給一些建議,這點非常重要。

中國的人口基數足夠大,90後、00後甚至10後都是二次元用戶,二次元文化是個長期現象。在市場不小的情況下,正心穀投資肯定是優先平臺。除此之外,還可以投細分品類,比如能創造頂尖IP的公司、能把IP放大的動畫製作公司。

二次元的垂直品類如果能做好深度服務,我覺得還是有很大機會的。在這個邏輯下,正心穀投了動漫堂。這個領域裡,最核心的還是IP,動漫堂的《一人之下》是騰訊動漫前三名,下面還有一堆IP可以孵化生長。

這些東西是可以長期穿透二次元人群。如果你回想《火影》或者《海賊王》,都是穿透了幾代人的記憶,這種頂尖IP有它的意義的。你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需要這些熱血的、為理想奮鬥的精神產品,這種產品是有生命力的,而且這個市場足夠大,它可以切泛二次元的人群。

投資皮皮魯對我們來說則是一個想讓我們小時候喜歡的IP重新煥發新生的故事。皮皮魯有近300個IP,這裡面有很多東西是可以穿越時間的,怎麼讓這些IP通過新管道、新的展現方式影響新一代人群,重新煥發生機,是我們投完之後會和企業家一起去做的一個深入嘗試。

抓住羅輯思維:反覆運算、演化和大格局

劉蘇裡和他的萬聖書園在“得到”推出了鄧曉芒等50位名家大課

大多數公司在投之前,我至少會跟創始人聊三到五次,我會觀察他是不是在變化,他的想法每次跟你講的是不是有不一樣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做了哪些調整。這是蠻重要的一個過程,你觀察他有沒有學習力、洞察力和執行力,和你的價值觀是否匹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羅輯思維,一直在變,一直在琢磨和演化。這個創業者是你每次去見,你都覺得他變化了,比上一次又進步了一點,或者更新了一點,他又有一些新的想法。這種專案和創業者是不停地處於一個演變過程,這種變化會讓你很激動。

我一直以來都會問創業者這麼兩個問題:第一、你自己個人的夢想是什麼;第二、公司的願景是什麼。很多公司跑到最後會忘記這兩點,但這是企業最後會長成一家什麼樣的公司的關鍵問題。

2015年出現了一個所謂的結構性變化,即微信公眾號生態的崛起,羅輯思維是其中最有標杆性的頭部內容。我們決定投資羅輯思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真正認可他們想改變出版、教育的傳統模式的願景。

從一開始,羅輯思維與其他的公號邏輯和做法就是不同的,這也是我比較喜歡的。大家都在做自媒體,有人拼命搞內容、刷量、做廣告變現,羅輯思維則一開始就想抓住某一個調性的人群,再去深度服務這個人群。進一步講,當大家都只在做內容和廣告變現的時候,羅輯思維已經開始做電商。

2015年的時候,內容電商或者說社區電商到底成不成立?其實是成立的,但是天花板比較低。社群電商有天然的瓶頸,羅輯思維估值又不便宜,這也是很多投資人當時下不了手的很大原因。

為什麼我們(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投了?第一,它深耕人群,抓住了一波付費意願和能力很強的用戶;第二,就算從電商這個邏輯來看,我覺得他有可能變成一個中產階級生活電商平臺,這個平臺是一個達人的集合或者說一個高品質生活集市,羅胖可以在上面賣書,其他的人也可以在上面賣不同屬性的內容或產品。

羅輯思維團隊在2015年已經在圖書出版和發行領域已經做出一些突破,所以改革出版業的願景是有可能做成的,往往一本書一周賣到在其他平臺一年的銷售量。它打破了傳統電商的幾個固有局限性。第一,因為重度垂直和內容能力,產生了很多自然流量,用戶精准且有粘性,解決了電商獲客成本高的問題,;第二,它獨家出版的書和一些有調性的產品是異質化的,而很多電商平臺其實都是同質化的標品;第三,因為使用者對內容的認可,複購比率和付費比率高許多。

一個優秀的創業公司一定有能力“守正出奇”。羅輯思維守住了內容電商和社群電商這塊根據地,然後從羅胖個人品牌升級到達人品牌的優選平臺,這個邏輯我認為是成立的。

當然投資的兩個關鍵糾結點在於,第一個是怎麼降低對羅胖的依賴;第二個是怎麼從一個公眾號的自媒體跳脫出來,變成一個獨立的平臺。

相對來說,內容是能夠穿透平臺的。很多人願意跟著內容走,它比淘品牌脫離淘寶會容易很多。羅輯思維在2015年的時候已經解決了對羅胖的依賴,羅胖是台前的呈現方式,但他背後有一個社會化的內容生成機制。此外,任何公司創始人其實都對創業公司至關重要,從這點上是天然依賴關鍵人物的,只是羅胖在羅輯思維額外擔當了發言人角色。

羅輯思維能不能變成現在“得到”的模式,當時你可能還看不清楚,但是如果一想到他是要去改變整個中國的出版傳媒和教育的傳統模式,你就會覺得這裡面有太多事情可以做了,有非常大的故事,而這個團隊很可能是最有可能做成的。

“得到”走到現在是讓我很驚喜的,但是它產生的過程確實是一個不斷摸索和反覆運算的過程,那時候,羅輯思維已經組建了二三十人規模的技術團隊為獨立app做準備,基本想做一個知識電臺,同時摸索中產電商平臺模式。當然如果當時選擇走了達人電商或中產生活電商平臺這條路肯定會艱辛許多。

內容生產機制是可以去複製和規模化的,羅輯思維就從賣實品的店變成賣虛品的店,這個是他們團隊擅長的。相比之下,通過投資形成的鏈條有一個痛點是,這些被圈進來的達人每一個都想自然生長、每一個都需要不同的建議。但是,當你自己的主營業務都需要花費100%精力的時候,這些投資項目還要再額外牽扯你30%的精力。這也是為什麼羅輯思維調整戰略,不再做對外投資的原因。

“得到”把頭部內容聚合起來,已經初步有了平臺的屬性,付費能力和使用者的重度屬性讓“得到”一直在暢銷榜前五六十名。

嚴格意義上,內容現在是過剩的。“得到”是要給精英人群提供最頂尖、最優質的內容,給你這個行業最乾貨、最鮮活、最有內在能量的東西,這種調性是“得到”獨具的。那麼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怎麼把時間集中在最優選的內容上,這是“得到”很重要的屬性。

這就是我反復強調的一個基本點,這個團隊在不停地反覆運算和演化。

羅輯思維總體在慢慢沉澱著公司的內核,守正出奇,滾動往前走,而不是波動,就是所謂“時間的朋友”,這很重要。很多文化公司的大問題是存在波動,有時好,有時壞,有時候能上去,沒什麼東西突然又下來。

“得到”現在提的是終身教育。從表層來看,“得到”專欄及電子書的生產正在改變傳統的出版和教育模式。出版和教育兩者結合也是天然比較深的。再深層次上,他們希望做的是人類最經典知識的重新生產和分發,解決的是現代教育跟生活、職業教育脫節的問題。

“得到”的核心用戶是知識性的男性人群,它真正要變成一個巨大的平臺,用戶還要進一步突破。所以我覺得“得到”未來還有很大的一個仗要打。

“有些公司天然是需要長大的,那它怎麼長大?”

新世相推出了“逃離北上廣”等刷屏事件

整個行業發展下去,每個垂直人群的深層服務是非常有價值的。

在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時,投資邏輯很清楚,就是投某個細分領域的前幾名。當時投的大量A輪都是性價比很好的A輪,後面這幾年慢慢發酵起來了。我現在在正心穀借鑒了當時的思路,投某個領域裡有非常獨特能力的公司,給它時間,慢慢發酵出來。

2017年我在正心穀投了小糖人、動漫堂、新世相、日食記等幾個公司。這幾個公司有幾個特別的點:一個是抓垂直人群,一個是長板特別長。另外,這幾公司的創始團隊都比較綜合,創始人很懂內容,聯合創始人很懂運營、資本,或者是整個戰略,這是個很好的配合。

目前,中國在青春劇這塊兒相對空白一點,小糖人在品質控制和情感溫度方面會比一般網劇把握地更為深入,這也是我們很看中的。小糖人創始團隊比較專注打造精品內容,在內容、資本、法務等方面的結構很好,商業能力、結構化能力和佈局能力更強一點。

投資小糖人很重要的一點還在於,行業發展到現在,IP又沒那麼稀缺了,但是生產能力很強或者能夠精品化呈現IP、對IP起放大作用而不是起消解作用的公司卻是很少。大量的公司很可能都是臨時攢班子,生產一下就交工了,所以品質感不強。

小糖人現在有很重要的一個驅動力是,大量好的、大的IP都在找他們合作,這些是穩定盤。雖然不是所有IP都是你的,但好處是你可以通過大IP把很多藝人、人才團隊聚合和鍛煉起來。

我會希望小糖人做成一個小的正午陽光。小糖人在捧新人方面很強,很少用特別著名的演員,所以成本控制得很好。他們願意用新人導演、新人編劇和新人演員,可以通過項目和故事本身把一些新人給捧出來並且圈進來,最後就是一個生產機制的自迴圈。

小糖人的品牌思路和麻花出品的背書一樣。影視行業的管道變化之後,to C這塊會有比較多的機會,也就比較成熟了。我覺得越到後面大家越會看到,文化會越來越出現品牌現象,所以你要保護你自己的品牌,這個品牌是靠你一部一部作品呈現的。

這是我投很多文化類公司會跟他們強調的一個點,你要讓用戶對你有認知,讓他們想到你就對你有一個標籤。比如,日食記是日系的、治癒系的、清新的,你想到小糖人一定會想到青春,它的東西是有情感屬性、有品質的。

內容公司會涉及到成長問題,怎麼從單個內核內容變成系列內容。《星球大戰》一個系列,可以支撐公司幾十億美金的估值,那小糖人能不能把你的IP做成系列片?嚴格意義上,小糖人的青春系列是占住的,後面還有《大唐懸疑錄》這條懸疑線和“等故事成長”這條成長線。你會發現他走的會比較順利,有能力做這個事情。

新世相在整個內容生產的分發方面,也是一個有趣的嘗試和思考。它一度想通過網劇或其他線下活動把“逃離北上廣”等IP引子進一步放大。新世相也有很多使用者參與內容的生產,這裡面有很多打動人心的東西,情感元素天然在,故事性也有,那新世相有沒有可能變成一個大的編劇平臺或者一個故事生髮機?我認為這可能是新世相走出來另外一條路的方式,它可能會成為一個另類的網劇公司,可以在故事的生產方面很強。

內容的互聯網屬性強不強,或者它對新管道的運用是不是能夠成熟,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方面。這是能讓內容公司估值上翻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你要有一個翅膀。互聯網屬性最強的,就可能做成平臺。還要看一些內容能不能抓住新的互聯網管道,把本身的價值放大。

作為文娛行業的一個投資人,我不會冒然去切很多消費品,但是肯定會想有什麼樣的一個結合。

日食記可能是我們通過內容去切消費的一個嘗試。你要看到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原來消費品有可能就是央視打廣告,一下子就出來了。現在管道變分散了,你沒有辦法直接觸達到某個人群,給到他們一個強認知,只能通過有調性的東西去抓某個人群。因為本身現在大眾消費品基本上已經全覆蓋了,你只能說針對某個人群,針對某一些不同屬性的產品找到不一樣的管道或者內容去傳遞這個消費品的屬性。

消費裡面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用內容給產品賦予意義,情感的連接會更牢固。日食記的糖、咖啡和麵會比一般的貴,那你為什麼會願意溢價去買呢?因為你相信它的選品,你相信這個東西更有調性、更有品質。

內容類別電商也可能會有自己的消費品牌,但是不是成為公司主業,還是需要再觀察。這涉及到內容切電商的規模化問題。當你擴大品類和規模的時候,就很難維持獨特的調性,或者叫異質性,大的電商平臺開個精選頻道就很容易複製。所以,內容電商規模化的同時,怎麼把核心用戶和核心調性穩固住,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我投的這幾個垂直類型公司,會有大的空間,有可能從一個種子慢慢變成一棵樹。小糖人從單核IP慢慢佈局系列片,新世相通過IP或者知識服務的方式放大自己,日食記也從短視頻去切消費品。這些公司可能做不到1000億,但至少10億到100億是大概率的。

對於投資公司來說,投資的本質在於成長,很多創業公司天然是需要長大的,那他怎麼長大?垂直人群的內核有沒有可能稍微擴大到泛人群?這個需要問一下很多創業者。

我很關注企業家對行業的洞察力,因為這是你做很多重大決策時,非常重要的前提。同時,你可以觀察這個企業家能不能夠聚集一幫人才,他能不能把聯合創始人或者中層班子搭得比一般團隊好。

我也很在意文化創業者的情懷,需要有情感和溫度,這樣才可能去打動人心、引起共鳴。我們在投文化類項目的時候,會去看它有沒有品位和調性,有沒有一些溫度和情感的連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