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印度對付隨地大小便出奇招 用羞辱法“逼”老百姓進廁所方便

俗話說, 人有三急。 內急了一般都要上廁所, 印度卻比較特殊:印度人熱衷戶外排便, 也因此而備受詬病, 成為印度的一大陋習。 問題是, 印度不只是缺少廁所, 更多的是人們並不想使用廁所。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 如今, 除了在印度全國範圍內修建了5200萬個新廁所外, 印度政府還想出了新辦法來改變人們的這一觀念。 什麼辦法呢?從印度Beed地區每天早晨都會上演的場景中, 就會發現端倪:拂曉時巡邏隊一上街, 村民們便四散奔跑, 撇下手中的廁紙, 只為避免被當眾羞辱和罰款。

▲印度的一名男子正準備到戶外排便, 他所在的村中只有一家人有廁所。 他手裡拿著一罐水, 是準備事後清洗用的 圖據美國《國家地理》

這支由公務員和志願者組成的“動力”團隊, 每天早晨都會在印度Beed地區的村落間巡街, 當眾羞辱那些在戶外排便的人。 而這支“早安督察隊”, 正是印度官員所說的“世界上最大行為變革項目”的一部分。

這是印度總理莫迪發起的“清潔印度”運動開啟了任務模式。 莫迪曾發誓, 到2019年10月, 要實現每個印度人都能有一間廁所可上, 屆時印度將再也不會因戶外排便而受到譴責。

不愛去廁所方便?

羞辱, 曝光, 甚至讓電視臺公開身份

印度的衛生設施危機已成為當務之急:最新統計資料顯示, 2011年時53%的印度家庭沒有廁所。 人類糞便散佈在公共場合, 所傳播的疾病導致每年成千上萬的人死亡。 人們要等一天, 才能在晚上排便, 這也會造成健康和安全上的隱患。 孩子們, 尤其是月經來潮的女孩們, 因為缺乏廁所而不得不翹課。 一份報告曾指出, 因為衛生設施難題, 印度2015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065億美元,

這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的5.2%。

對此, 印度政府官員們開始爭先恐後地興建廁所, 並打響“資訊戰”以奪人耳目。 其中有不少選擇採用具有爭議性的公開羞辱策略。 “這簡直是騷擾, ”一位叫做Ranjit Gonjare的村民說道, “那個(被公開羞辱的)人會變成全村的笑柄。 ”

▲督察隊對戶外排便的人進行公開羞辱 截圖自《華盛頓郵報》

Santram Gonjare最近的一個早晨就受到了這種侮辱, 當他沿著一條公路走時被督察隊示意停下。 他們知道55歲的他即將排便, 因為他手裡拿著一卷廁紙。 督察隊的人把他手中的紙打翻在地, 並將之踩在腳下, 隨後他們遞給Gonjare一朵花, 寓意一種美好, 告訴他下次排便記得要去廁所。

▲外出排便而被督察隊逮個正著的村民Santram Gonjare, 他被公開羞辱後又被贈與一朵紅花

Gonjare耷拉著腦袋回了家。 他說, 他之所以選擇到外面解手, 是因為他們家9個人只有1間廁所, 他等不及才這樣做。 在被督察隊羞辱後, 他說:“我感到自己一文不值, 這不是對待我這個年齡的人應有的方式。 ”

這樣的遭遇在印度Beed地區成為常態。 沒有廁所的人會面臨福利被取消的風險, 也有可能被禁止競選公職。 而在其他地方, 有些印度政府官員的做法則更加惡劣。 在最近的一起案例中, 一名男子因為阻止官方拍攝正在戶外排便女性的照片, 而被公開處以私刑。 印度的一個電視頻道甚至鼓勵觀眾, 將在戶外排便者的姓名和照片發到電視臺,以便在全國性的電視臺上公開羞辱他們。

▲一輛車在各個村落間巡遊,向村民們普及衛生知識 圖據《華盛頓郵報》

有人支持 有人反對

更多廁所在新建,但改變習慣仍很困難

“這份工作必須做。”Beed地區的行政長官Dhanraj Nila經常早晨巡邏。他說,督察隊的羞辱做法很有必要,可以“激勵”人們使用廁所,“人們常說Beed是個落後的地方。”

雖然該做法遭到一些人的批評和指責,但Beed許多村民對政府的做法表示稱讚。他們說,原來那些被用作戶外廁所的地區,如今變成了孩子們的遊樂場地。許多人稱,督察隊起到了作用。Gonjare的鄰居之一Meera Bandu Bhise說,“這是唯一的辦法,人們因為害怕,已經停止在戶外排便。”

Beed位於印度西部的馬哈拉斯特拉邦。負責該邦衛生活動的Satish Umrikar稱,這次任務十分關鍵。馬哈拉斯特拉邦農村91%的人都有廁所可上,這一比例是2014年的2倍,單是在去年的財年內就新建了1900萬個廁所。雖然經濟快速增長,但印度在衛生方面遠遠落後,人們也不想做打掃廁所這樣的工作,為了扭轉這一態度,督察隊還使用了多種策略,包括上門拜訪等。

▲被公開羞辱後,督察隊贈與外出排便的男子一朵紅花,告訴他下次要用廁所解決內急。圖據《華盛頓郵報》

Lolad村被認為已經擺脫了戶外大小便的現象。當地人說,最初村裡的老年人拒絕使用廁所。“小孩子們就會追著這些人吹口哨。”一位村民說,“一旦我們看到有誰拿著一卷廁紙出門,我們就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吹口哨。”

▲在慈善機構花費2.8萬美元在印度Safeda Basti安裝下水道後,62戶人家修建了私人廁所,有些建在房頂上。由於沒有沖水裝置,大多數居民必須取水來沖廁所,並不得不在大街的水管處洗手。圖據美國《國家地理》

但Beed的地理條件使得當地人改變戶外排便這一習慣尤為困難。夏季時,尤其是碰上乾旱時,大地被曬乾,等待從公用水泵接水的人排起長隊,往往要等數個小時才能接上水。村民們不得不從當地官方那裡買水喝和洗澡用。對他們而言,乾淨的廁所是一種奢侈品。即便是有廁所的村民也選擇到戶外去排便,只為了能節約用水。

公共衛生專家萬達納稱,“政府應當把精力擋在提供必要的服務設施上。在很多農村都沒有固定的水供應系統,也沒有下水道系統。”

紅星新聞記者丨王雅林 編譯報導

編輯丨平靜

將在戶外排便者的姓名和照片發到電視臺,以便在全國性的電視臺上公開羞辱他們。

▲一輛車在各個村落間巡遊,向村民們普及衛生知識 圖據《華盛頓郵報》

有人支持 有人反對

更多廁所在新建,但改變習慣仍很困難

“這份工作必須做。”Beed地區的行政長官Dhanraj Nila經常早晨巡邏。他說,督察隊的羞辱做法很有必要,可以“激勵”人們使用廁所,“人們常說Beed是個落後的地方。”

雖然該做法遭到一些人的批評和指責,但Beed許多村民對政府的做法表示稱讚。他們說,原來那些被用作戶外廁所的地區,如今變成了孩子們的遊樂場地。許多人稱,督察隊起到了作用。Gonjare的鄰居之一Meera Bandu Bhise說,“這是唯一的辦法,人們因為害怕,已經停止在戶外排便。”

Beed位於印度西部的馬哈拉斯特拉邦。負責該邦衛生活動的Satish Umrikar稱,這次任務十分關鍵。馬哈拉斯特拉邦農村91%的人都有廁所可上,這一比例是2014年的2倍,單是在去年的財年內就新建了1900萬個廁所。雖然經濟快速增長,但印度在衛生方面遠遠落後,人們也不想做打掃廁所這樣的工作,為了扭轉這一態度,督察隊還使用了多種策略,包括上門拜訪等。

▲被公開羞辱後,督察隊贈與外出排便的男子一朵紅花,告訴他下次要用廁所解決內急。圖據《華盛頓郵報》

Lolad村被認為已經擺脫了戶外大小便的現象。當地人說,最初村裡的老年人拒絕使用廁所。“小孩子們就會追著這些人吹口哨。”一位村民說,“一旦我們看到有誰拿著一卷廁紙出門,我們就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吹口哨。”

▲在慈善機構花費2.8萬美元在印度Safeda Basti安裝下水道後,62戶人家修建了私人廁所,有些建在房頂上。由於沒有沖水裝置,大多數居民必須取水來沖廁所,並不得不在大街的水管處洗手。圖據美國《國家地理》

但Beed的地理條件使得當地人改變戶外排便這一習慣尤為困難。夏季時,尤其是碰上乾旱時,大地被曬乾,等待從公用水泵接水的人排起長隊,往往要等數個小時才能接上水。村民們不得不從當地官方那裡買水喝和洗澡用。對他們而言,乾淨的廁所是一種奢侈品。即便是有廁所的村民也選擇到戶外去排便,只為了能節約用水。

公共衛生專家萬達納稱,“政府應當把精力擋在提供必要的服務設施上。在很多農村都沒有固定的水供應系統,也沒有下水道系統。”

紅星新聞記者丨王雅林 編譯報導

編輯丨平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