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歷史上道教與佛教爭論出現的“老子化胡”的公案

西漢末印度佛教入中國不久, 中國本土宗教一—道教創立。 任何宗教都有排他性, 世界歷史上發生的宗教衝突, 乃至宗教戰爭並不少見。 道教創立後, 當然不願意讓外來的佛教高居於自己之上, 於是就與佛教搶奪地盤和爭取民眾。 道教為了降低佛教的威信, 抬高自己, 便想了個辦法, 即編出“老子化胡說”。 此說的道教經典, 即《老子化胡經》。

《老子化胡經》據傳為西晉祭灑王浮著, 其實是王浮的編造。 他身為“祭灑”, 或許是五斗米道系統的道士。 據說王浮與當時一些名僧辯論道的優劣, 每每大敗而歸。 王浮惱怒之餘, 便編造了老子化胡的故事。 胡者, 此指外國也。 如“胡人”、“胡椒”、“胡桃”等而老子化胡之“胡”, 則特指佛教創始人釋迪牟尼。 老子化胡說的出現, 是巧妙地利用了《史記·老子傳》中, 老子西遊, 至函谷關著“五千餘言而去, 莫知其所終“的餘混說法。

最早提:“老子化胡”說法的並不是西晉的王浮.而是在東漢年襄楷時的某些人, 不過極為簡略:“延熹九年(166年), (襄)楷自家諧闕上流曰…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 ”(《後漢書·襄楷傳》》浮屠, 又作“浮圖”、“佛圖”, 是梵文的譯音, 一指“佛靶”, 即“佛”, 又指佛塔。 上文為前意。

說明當時已有“老子入夷秋為浮屠(佛)”的傳說, 並且當時把老子與浮屠同樣作為神加以禮拜。

在《後漢書·襄楷傳》中, 尚未明確講到老子到天竺去教化胡人, 到三國時, 即出現了老子到西方教化胡人的說法, 甚至說老子是佛的師父.三國魏·魚崇的《魏略·西戎傳》稱:“《浮屠》所載,

與中國《老子》經相出人。 蓋以老子西出關, 過西城之天竺教胡, 浮屠屬老子弟子, 別號合二十九, 不能詳載, 故略之知此.”到西晉時, 道士王浮將以上說法進一步發展, 編出了一大書《老子化胡經》。 據站在佛教立場的梁朝和尚僧佑說:

“替祖(法師)平素之日, 與(王)浮爭正邪。 浮屠屆;即意不自忍, 乃作《老子化胡經》以逐謗佛法.”

把佛門老祖說成是道教的晚輩, 佛教徒當然咽不下這口氣, 於是道、佛二門之間就此展開了一場極其激烈、曠日持久的大爭論。 佛教徒也不惜大量去編歷史, 抬高佛祖, 貶低老子。 如東晉名他支通在《釋加文佛像贊序》中說:“苷周姬之末, 有大聖號佛, .….絡聘周以曾玄。 ”

這樣,不但把佛說成是老子的師父,而且是他的“太爺”輩,老子和莊子成了佛的“曾孫”和“玄孫”,連當弟子的資格都不夠了。為了攻擊對方,一些高道名僧竭盡護持正法熱忱,不遺餘力。“老子化胡”的兩教之爭斷斷續續一直爭論了一千年,此經也曾被禁毀幾次,但一直到元朝,才算是“壽終正寢”,飼黴的《化胡經》連同刻版一起被焚,此書便告亡。清末于敦煌石窟發現《老子化胡經》殘卷,據《敦煌道經目錄》所載,有《化胡經》序、第一卷、第二卷、第八卷、第十卷等殘卷。但據考證,殘卷已不是西晉時原本,為後人加工擴充而成。

這樣,不但把佛說成是老子的師父,而且是他的“太爺”輩,老子和莊子成了佛的“曾孫”和“玄孫”,連當弟子的資格都不夠了。為了攻擊對方,一些高道名僧竭盡護持正法熱忱,不遺餘力。“老子化胡”的兩教之爭斷斷續續一直爭論了一千年,此經也曾被禁毀幾次,但一直到元朝,才算是“壽終正寢”,飼黴的《化胡經》連同刻版一起被焚,此書便告亡。清末于敦煌石窟發現《老子化胡經》殘卷,據《敦煌道經目錄》所載,有《化胡經》序、第一卷、第二卷、第八卷、第十卷等殘卷。但據考證,殘卷已不是西晉時原本,為後人加工擴充而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