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專家告訴你:為什麼肝硬化患者仍需要抗病毒治療!

關於肝硬化, 網上總有一些這樣的言論:

“肝炎病毒是導致肝硬化的罪魁禍首”

“肝硬化是肝病晚期症狀”

“肝硬化是不可逆的”

“肝硬化併發症致死率奇高”

......

很多已經是肝硬化的患者, 很容易在看了這些言論後產生這樣的念頭:就算抗病毒治療成功清除了病毒, 依然不能挽回肝臟的損傷,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進行治療?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賈繼東教授在中華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術會議上報告了最新的肝硬化診斷北京分期標準, 賈繼東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得出的資料顯示抗病毒治療對於緩和肝硬化有明顯的作用。

傳統的肝硬化分期標準

肝活檢是目前診斷肝硬化及評價肝纖維化程度的“金標準”, 無論是Ishak、Metavir、Knodell, 還是Schiecher評分標準, 都是通過肝臟病理檢查, 並根據肝組織中膠原組織所占的比例對肝纖維化程度進行評價, 這是一個靜態的過程, 不能對肝纖維化程度進行動態評價。

肝纖維化評價的北京標準-抗病毒治療前後肝硬化病理特點

賈教授團隊的研究結果表明, 肝硬化的病理特點可具體表現為:進展型, 緩解型和中間型, 三種類型的肝硬化會呈現出不同特點(P-I-R Score),

即 肝硬化的病理表現在抗病毒治療前後也有明顯的不同, 在抗病毒治療前57%的患者的病理特點為進展型, 而經過抗病毒治療78周, 進展型的患者僅占11.3%, 而77.5%的患者轉化為緩解型, 從而從病理學角度闡釋了抗病毒治療對肝臟組織學改善的機制。

賈教授表示, 最早人們認為肝纖維化是像瘢痕一樣,不可逆轉的。 但隨著近十幾年的研究進展,人們已清楚地認識到纖維化是一個動態過程,不是靜止的,其合成與分解一直在進行,只不過是合成大於分解;如果合成小於降解,肝纖維化是可逆的。

近幾年,隨著抗病毒治療的開展,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即使到了肝硬化階段,經過有效的抗病毒治療,炎症壞死減輕了,纖維化也會減輕,肝硬化是可以逆轉的,但是晚期肝硬化除外。 目前,這一觀點已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賈繼東教授, 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 國際肝病學會 ( IASL )候任主席, 2009 - 2010 任亞太肝病學會(APASL)主席。 中華醫學會肝病分會前主委、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副主委、中國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執行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副理事長。 主要科研方向為慢性肝病肝纖維化及肝硬化的發生機理及干預治療, 承擔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專案,包括國家863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十一五重大專項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2010-2011連續兩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中華科技獎。

承擔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專案,包括國家863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十一五重大專項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2010-2011連續兩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中華科技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