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一大會址”日記|興業路76號,人們湧向這裡感悟初心

【編者按】

10月31日, 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 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集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 在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連日來, 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 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他們回顧建黨歷史, 重溫入黨誓詞,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澎湃新聞今起推出“一大會址”日記, 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 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 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 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不同的年齡, 不同的地區,

不同的身份……但他們都有著同一個目的地:興業路76號。

11月8日, 延續此前多日的火熱, 中共一大會址依舊人頭攢動。 9點才迎客, 但澎湃新聞記者現場看到, 早晨8時30分入口前已排起長隊, 午間稍有減退, 下午又很快恢復。

瞻仰完占地不大的紀念館後, 一個4歲的東北男孩在母親手把手教導下, 於留言處寫下“我是中國人”, 這5個字概括了絕大多數參觀者的共同身份。

小到未入學堂的兒童, 大至擁有60多年黨齡的老人, 既有黨政幹部, 也有普通市民, 或獨行, 或結伴......來自全國各地的他們, 懷揣一個共同的目的:探訪當代中國光榮與夢想的起點。

2017年11月8日, 市民遊客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外留影。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賴鑫琳 圖

老人:信仰不能丟

11月8日早上8點半, 還未迎客, 位於興業路76號的中共一大會址入口, 早早排起80米的長隊, 直到馬當路路口。

不大的磚木結構兩層石庫門樓房, 藏身於梧桐濃蔭中的小巷裡。 96年前, 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此召開, 宣告一個新政黨的誕生。

此後波瀾壯闊的中國當代史, 皆以此為起點。

8點45分, 在兩個女兒的陪伴下, 80歲的李孟禮出現在了隊伍中。 來自河南鄭州的他, 為了瞻仰一大會址, 特地向家人提出要求, 昨天剛剛坐高鐵到上海。

“十九大剛開了, 現在政策也好, 一大會址是共產黨誕生的地方, 有重要意義。 ”這位老職工說, 已經想不起是哪一年, 自己曾來過一次上海, 但沒來一大會址, 此行補上了一個遺憾。

“中共一大會址對青年人是種教育, 我們是回憶過往。 ”88歲的茅玉萍說, 自己已有62年黨齡, 雖然來過多次, 但最近聽聞中共一大會址有新的展示手段, 就帶著2個妹妹又來瞻仰。

2017年11月8日, 來自崇明島的陸品芳老人在兒子的陪伴下參觀一大會址紀念館。

這一天, 61歲的陸建忠也帶著82歲的母親陸品芳來了。 陸建忠去年才從上海交通大學退休, 帶學生來過很多次一大會址, 但帶母親來還是第一次。

這是他母親少數專門提出的請求。 “解放前, 我們是窮人。 現在我每個月有900多元農保, 以前可不敢想的。 ”一直生活在上海崇明區豎新鎮的陸品芳,

對如今的生活感到滿意, “習總書記前段時間來了嘛, 我就想來看看。 ”

在列出中共一大各代表經歷的二樓展廳, 陸建忠對著牆上的照片, 向母親一一介紹。 18歲就入黨, 做過副鄉長的陸品芳, 看得很慢很仔細。

看了建黨歷史, 陸建忠自己也感慨萬千, 儘管他已來過多次。

“我前幾天和老紅軍聊還說, 當時他們長征要走兩萬五千里, 沒有信仰是堅持不下來的。 ”陸建忠說, “認准共產主義的目標, 百折不撓, 沒有這種信仰中國是起不來的。 ”

他也擔憂, 現在不少年輕人不瞭解歷史, 迷茫了, 他們應該來一大會址看看, “當時那麼幾個人, 就做出了那麼偉大的事業, 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我們不能丟啊。 ”

2017年11月8日,參觀者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參觀《中國的聲音——聶耳與國歌》展覽。

4歲兒童:我是中國人

參觀者中,有白髮蒼蒼的老人,也有尚且年幼的孩童。

“我是中國人”,在媽媽孫志華手把手的教導下,一個4歲的東北男孩瞻仰一大會址後,在留言處留下了這樣的字跡。“我在電視裡看到習爺爺來了。”這個男孩說,是自己讓父母帶他來參觀一大會址。

所有展區中,男孩對基本陳列展區的“群英彙聚、開天闢地”部分尤感興趣,要求媽媽介紹每一位代表的事蹟。

“我覺得有必要前來瞻仰,”孫志華說,兒子提議後,她欣然允諾,“此行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對孩子是一種薰陶,對他形成人生觀、世界觀也都有幫助。”

另一個5歲半的男孩站在“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形勢圖”展板前,仔細聆聽父親馮海濤為他講解。從京來滬旅遊的行程中,馮海濤特地加入了“中共一大會址”。

在馮海濤看來,這尤為重要,“雖然兒子只有5歲,但他上學後會學到這些歷史。歷史教育特別有意義,讓他從小知曉中共成立初期的歷史活動。”

同一天內,一個6歲的上海男孩參觀了兩次一大會址。母親戴春蘭解釋,兒子上午沒有聽到講解,非常遺憾,纏著午飯後再來一次,果然,在下午聽到講解員的清晰講解,他高興極了。

“我跟著兒子聽到了講解,我自己也非常感動、激動。他爺爺是解放軍,他爸爸的愛國情懷濃郁,我兒子平時喜愛唱紅歌。”戴春蘭說。她的兒子補充道:“我喜愛的有《共產兒童團歌》、《解放軍進行曲》等。”

2017年11月8日,黨員在中共一大會址重溫入黨誓詞。

集體重溫入黨誓詞

一輛輛大巴車停下,人們魚貫而出。午後,長隊稍有減退,很快就會恢復了“原貌”,一直持續到4點閉館前。

來自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各條戰線的團客,也是一大會址參觀者中的一支支主力軍。

一隊西裝革履的遊客邁入興業路76號門後,第一件事是在序廳內,面對13位中共一大代表和2位共產國際代表的巨大半身浮雕,集體重溫入黨誓詞。

四川綿陽市安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杜禮堯是他們中的一員。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區裡週一組織幾十位元基層黨員幹部,來復旦大學培訓一周,按照預定的日程,週三這天他們來了一大會址。

“對黨的歷史我們已經很瞭解了,但是很多史料還是第一次看到。”杜禮堯一邊參觀,一邊告訴記者,參觀讓他想起了入黨的初心,這對自己的工作大有裨益。

當天的參觀人群中,另一支十幾人的年輕人隊伍也很顯眼。他們穿著統一的紅色T恤,正面左胸前有兩行簡潔小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衣服我們是上週五訂的,本來打算週一來,因為閉館改成了今天。”領隊、上海機場邊檢站十一隊教導員康翠萍說,當天來參觀的上海邊檢站年輕民警,都是趁著休假時間,從全市各地趕來。

“希望我們的青年民警始終牢記從警初心,擔負起為祖國守好國門的神聖使命。”康翠萍解釋,印這身衣服,以及來參觀一大會址,目的是類似的。參觀完一大會址,他們還要前往二大會址瞻仰。

11月8日這天,王育萍也帶著52位退休黨員來到了一大會址。這位上海浦東新區品新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說,儘管工作期間,大家都由單位組織來過,但退休後的此行具有特別的意義。

“我們都已退休,但不管在崗還是不在崗,我們黨員的身份是不變的,”王育萍說,來一大會址瞻仰,是重溫入黨時的誓言,不忘初心,“要在退休後在居民區裡持續發揮黨員正能量的精神,為居民區群眾服務好。”

2017年11月8日,參觀者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參觀《中國的聲音——聶耳與國歌》展覽。

4歲兒童:我是中國人

參觀者中,有白髮蒼蒼的老人,也有尚且年幼的孩童。

“我是中國人”,在媽媽孫志華手把手的教導下,一個4歲的東北男孩瞻仰一大會址後,在留言處留下了這樣的字跡。“我在電視裡看到習爺爺來了。”這個男孩說,是自己讓父母帶他來參觀一大會址。

所有展區中,男孩對基本陳列展區的“群英彙聚、開天闢地”部分尤感興趣,要求媽媽介紹每一位代表的事蹟。

“我覺得有必要前來瞻仰,”孫志華說,兒子提議後,她欣然允諾,“此行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對孩子是一種薰陶,對他形成人生觀、世界觀也都有幫助。”

另一個5歲半的男孩站在“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形勢圖”展板前,仔細聆聽父親馮海濤為他講解。從京來滬旅遊的行程中,馮海濤特地加入了“中共一大會址”。

在馮海濤看來,這尤為重要,“雖然兒子只有5歲,但他上學後會學到這些歷史。歷史教育特別有意義,讓他從小知曉中共成立初期的歷史活動。”

同一天內,一個6歲的上海男孩參觀了兩次一大會址。母親戴春蘭解釋,兒子上午沒有聽到講解,非常遺憾,纏著午飯後再來一次,果然,在下午聽到講解員的清晰講解,他高興極了。

“我跟著兒子聽到了講解,我自己也非常感動、激動。他爺爺是解放軍,他爸爸的愛國情懷濃郁,我兒子平時喜愛唱紅歌。”戴春蘭說。她的兒子補充道:“我喜愛的有《共產兒童團歌》、《解放軍進行曲》等。”

2017年11月8日,黨員在中共一大會址重溫入黨誓詞。

集體重溫入黨誓詞

一輛輛大巴車停下,人們魚貫而出。午後,長隊稍有減退,很快就會恢復了“原貌”,一直持續到4點閉館前。

來自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各條戰線的團客,也是一大會址參觀者中的一支支主力軍。

一隊西裝革履的遊客邁入興業路76號門後,第一件事是在序廳內,面對13位中共一大代表和2位共產國際代表的巨大半身浮雕,集體重溫入黨誓詞。

四川綿陽市安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杜禮堯是他們中的一員。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區裡週一組織幾十位元基層黨員幹部,來復旦大學培訓一周,按照預定的日程,週三這天他們來了一大會址。

“對黨的歷史我們已經很瞭解了,但是很多史料還是第一次看到。”杜禮堯一邊參觀,一邊告訴記者,參觀讓他想起了入黨的初心,這對自己的工作大有裨益。

當天的參觀人群中,另一支十幾人的年輕人隊伍也很顯眼。他們穿著統一的紅色T恤,正面左胸前有兩行簡潔小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衣服我們是上週五訂的,本來打算週一來,因為閉館改成了今天。”領隊、上海機場邊檢站十一隊教導員康翠萍說,當天來參觀的上海邊檢站年輕民警,都是趁著休假時間,從全市各地趕來。

“希望我們的青年民警始終牢記從警初心,擔負起為祖國守好國門的神聖使命。”康翠萍解釋,印這身衣服,以及來參觀一大會址,目的是類似的。參觀完一大會址,他們還要前往二大會址瞻仰。

11月8日這天,王育萍也帶著52位退休黨員來到了一大會址。這位上海浦東新區品新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說,儘管工作期間,大家都由單位組織來過,但退休後的此行具有特別的意義。

“我們都已退休,但不管在崗還是不在崗,我們黨員的身份是不變的,”王育萍說,來一大會址瞻仰,是重溫入黨時的誓言,不忘初心,“要在退休後在居民區裡持續發揮黨員正能量的精神,為居民區群眾服務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