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美國學者:中美在諸多領域擁有共同利益 應以戰略眼光攜手合作

國際線上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11月8日至10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主任格雷厄姆·埃裡森教授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中美在諸多領域擁有共同利益, 兩國應從戰略高度著眼, 解決分歧和問題。

特朗普正在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對雙邊關係, 中美建立建設性夥伴關係是世界各國所期盼的。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主任埃裡森教授認為, 回顧歷史, 中美之間在很多問題上都有通過協商成功解決的範例。

比如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上海公報》、《中美建交聯合公報》和《中美就解決美向台出售武器問題的聯合公報》, 就對解決臺灣問題有重要意義。 埃裡森認為, 處理中美關係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 他盛讚中日兩國在面對釣魚島問題時, 鄧小平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 埃裡森覺得, 美國在面對問題時也可以採取這樣的思路:“鄧小平當時說, 我有個辦法, 也許這個問題現在解決起來太複雜, 為什麼我們不先把這個問題擱置下來, 即便50年又怎樣?你看, 這是多麼英明的決策。 在美國人來看, 我們喜歡馬上解決問題, 很難讓美國人急事緩辦。 我們能想像美國採取‘擱置爭議’這樣的做法麼?我認為我們當然可以。

埃裡森教授今年曾出版著作, 探討中美作為兩個大國如何避免陷入引發衝突的“修昔底德陷阱”的問題, 他的著作引發中美學界的廣泛討論, 埃裡森教授表示, 他的觀點不是要預測未來, 而是要大家防範可能的風險:“是的, 要警惕發生衝突的危險, 這不是宿命論, 也不是悲觀主義, 而是要對風險保持著審慎周密清晰有遠見的態度。 ”

面對不斷發展變化的世界, 中國提出建立新型大國關係, 就是要跳出歷史上傳統的大國之間零和競爭的模式, 在相互尊重、相互瞭解的基礎上, 找到合作共贏的模式。

談及特朗普此次訪華過程中備受關注的經貿問題, 埃裡森教授表示, 中美關係不能簡單的用貿易逆差來衡量, 即便中美經貿關係中存在貿易赤字、市場准入、智慧財產權等等分歧,

雙方也要記住, 相互依存的中美經濟關係使兩國共同獲益, 貿易戰的結果只有兩敗俱傷, 要用更寬廣的思路來面對問題。 埃裡森教授說:“根本上來講, 是中美兩國今天在經濟上的相互依存使兩國都變得更加富有, 不論出現怎樣的問題, 雙方應當記住這個更大的圖景, 這就是正是經濟關係使我們兩國都變得更好, 否則我們都會陷入泥沼。 ”

不止是在經貿領域, 埃裡森教授表示, 中美在諸如氣候變化等國際問題上都有共同的利益, 應當攜手合作:“巴黎氣候協定是全球在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上邁出的第一步, 這也是為什麼說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是個壞主意,

但最終美國會回到這個議程裡, 這是中美擁有共同利益的領域, 我們應當共同努力。 與此同時, 我們還應當問, 朝鮮半島核問題怎麼辦、在南海兩國軍艦相遇的問題上怎麼辦, 兩國軍機在東海相遇怎麼辦, 在所有這些領域, 我們都應當明確風險, 找到解決辦法。 ”

特朗普訪華是中美兩國元首今年以來第三次會晤, 中美能夠在最高戰略層面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互動, 將能夠為中美關係的長遠發展指明方向、做出規劃。 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年9月訪美期間所指出的:“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 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 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我們願同美方加深對彼此戰略走向、發展道路的瞭解,

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閡, 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 防止戰略誤解誤判。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