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第二屆中國創新挑戰賽(上海)首批73項技術需求在奉賢向全球發佈

11月6日, 第二屆中國創新挑戰賽(上海)首批技術需求在奉賢區會議中心向全球發佈。 該賽事活動由科技部作為指導單位, 科技部火炬中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奉賢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奉賢區科學技術委員會、114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承辦。

中國創新挑戰賽是針對企業技術創新需求,通過“揭榜比拼”方式, 面向社會公開徵集解決方案的創新眾包服務活動。 2017年9月國務院發佈《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 提出“激發創新主體活力, 加強技術供需對接”;上海市分別於4月、6月發佈《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2017-2020))》,

從不同角度強調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需求、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在此背景下, 該賽事活動將有助於激發本地企業創新需求、引導企業開放式創新, 有助於梳理本區域產業關鍵共性問題, 有助於培育一批專業化科技服務機構;集眾智、匯眾力, 優化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各創新要素的資源配置,促進科技成果供需間的有序對接, 啟動上海科創新動力。

近期, 奉賢區正在著力打造上海先進製造業重要承載區、上海大健康產業核心承載區和中小企業科創活力區, 以及化妝品產業之都、時尚之都、設計之都、品牌之都“三區四都”目標。

2017年市科委與奉賢區科委聯動, 打造中小企業創新活力區, 加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推動產學研結合, 增強區域創新驅動發展能力。 我們將舉辦地放在奉賢, 即希望進一步能夠充分發揮區域資源稟賦, 激發奉賢中小企業創新活力, 讓來自全球的挑戰者因創新而與奉賢結緣, 在這片創新創業的沃土上綻放光彩。

上海首次作為中國創新挑戰賽的承辦單位, 必將國家賽事基本要求與上海科技成果轉化特色相結合, 進一步體現創新牽引、全球對接、精准服務、常態跟蹤等特點。

創新牽引

首批徵集的73項技術需求聚焦電子資訊、生物醫藥、先進製造、新材料和環保節能領域, 凸現了未來技術趨勢走勢。 例如, 人工智慧、AI、大資料等應用類技術需求占比超過1/3,

體現了以智慧為中心, 通過數位化實現萬物互聯的未來創新格局。 先進製造領域技術需求20余項, 體現基於資訊時代製造業的發展趨勢, 包括科研工具日益數位化、智慧化, 創新模式向異地化、協同化, 用戶參與創新過程, 研發手段虛擬化、網路化等特點。

全球對接

上海區域企業技術需求公告的中英文版本將通過中國創新挑戰賽官網、上海科技等各類科技平臺, 以及海內外管道公開發佈, 通過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四大國際樞紐站, 利用美中合作發展委員會、英國國際貿易部、英中貿易協會等政府及政府支持機構;麻省理工、耶魯、劍橋、牛津、帝國理工、多倫多大學、南洋理工等高等學院及科研機構、以及海外知名創業服務機構、頂尖創業社區、創投平臺、IP平臺等社區平臺,

廣泛徵集“金點子”技術解決方案, 探索建立技術對接的跨國高速通道。

精准服務

市科委利用挑戰賽平臺,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 通過科技成果轉化政策, 引導114產學研協同平臺、邁科技、飛天眾智、科創邦、技術鄰、灣穀智慧財產權等一批技術轉移服務機構與企業“逐個配對”, 幫助企業清晰描述、深度挖掘技術需求, 尋找合適的科研團隊, 提供企業創新能力診斷、智慧財產權管理等高價值服務。 奉賢區利用此次大賽契機, 發動各鎮、開發區, 對全區9500家實體企業的創新需求進行“排摸”, 並針對300餘家企業訴求開展精准服務。

12月底的現場賽將分別針對技術需求方、挑戰者、技術服務機構三個群體, 主要設立“企業創新需求TOP10”、“最佳解決方案獎”、“最佳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獎”, 並優先對接各類科技創新政策。

常態跟蹤

科技成果轉化一般具有週期長、風險高、評估難等特點, 因此技術交易過程是一個相對漫長和複雜的過程, 往往需要3個月甚至一年、兩年的時間反復溝通、磨合、技術方案改進優化。 因此市科委將基於挑戰賽上企業提出的技術需求, 利用本市在建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公共服務平臺, 建立企業創新需求的常態跟蹤機制, 主動做到技術需求100%回饋、持續跟蹤與服務, 探索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服務新模式, “產學研中金”協同聯動新機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