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時候我們構想的飛行汽車,現在到底做出來了沒有?

跟大多數愛車的小夥伴一樣

兵哥對汽車的喜愛, 也是從很小時候就開始的

也由於當時很小很天真

所以也想像出了很多“跨界汽車”

比如飛行汽車、兩栖汽車、核動力汽車等

現在也二十幾年過去了, 那麼它們都問世了嗎?

兵哥覺得核動力汽車就不用想了

這簡直就是個小型核彈

方圓十裡應該沒有車敢與你同行吧~

兩栖汽車倒是有不少發展

不過耐用性成了一個考驗, 也不見得大家都住在水邊

更多的只能是一款個性產物而不會被大推廣

也許, 只有“飛行汽車”的現實意義最高了

那麼它現在發展如何了?

打造“飛行汽車”有沒有必要?

正如兵哥所說, 讓汽車也能飛是很多人兒時的夢想, 對人們有很大吸引力。 所有人都能通過飛行解決通勤問題,

開拓一系列新體驗。

從長期來看, 能像直升機那樣垂直起飛, 而且噪音不大的飛行汽車具有可操作性, 可以用於短途交通, 因為地面道路日趨擁堵。 比如美國道路使用量每年增長約3%, 但美國幾乎沒有再修建任何公路, 而中國的道路擁堵問題還要嚴重得多。

地面公路是二維的, 天空卻是三維的, “向天空要馬路”的設計其實是有現實意義的。 各國對於飛行汽車的看法還是挺不一樣的, 也有好些廠家已經試飛成功了一些產品, 或者是準備推出這類飛行汽車。

日本。 豐田早在2012年就開始研發一款概念飛行汽車Skydrive, 並將在明年年底之前開始測試飛行。

Skydrive長2.9米, 寬1.3米, 高1.1米, 陸空兩用, 不需要公路或者跑道就能起降。 路面行駛速度150公里, 飛行高度10米, 研究員稱它會是世界上最小的飛行汽車。 在技術更加穩定的情況下, 它很可能被用於2020年東京奧運會聖火點燃儀式。

俄羅斯。 曾因推出飛天摩托而大火的俄羅斯無人機公司Hoversurf又有了新的動作, 他們要打造一款可折疊機翼的5座垂直起降飛行汽車。

這款飛行汽車的名字叫做Formula,Hoversurf將它定位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一款空中計程車。今年一月份開始正式立項,現在Hoversurf已經完成了所有的設計和計算,開始著手做出第一個原型機來。得益於可折疊機翼設計,使得它僅有標準汽車大小,可垂直降落在停車位、街邊等地方。

也許有人會擔心Formula飛行汽車的安全性,畢竟在高空萬一出現意外,可就是機毀人亡的慘劇。這一點設計人員充分考慮過了:即使飛機的機翼折斷,僅憑渦輪Formula也能安全著陸。那要是渦輪也報銷了呢?不要緊,只要不超過50%,Formula還能安全著陸。此外,該機還設計了一套sertificated降落傘系統,防止最極端情況的發生,可以說安全方面做的很到位。

中國。去年 4 月,網上就有消息盛傳吉利要收購飛行汽車公司 Terrafugia。如今傳聞終於坐實: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已向外界確認收購 Terrafugia。

據傳,李書福搞飛行汽車的想法 5 年前就有了。目前吉利對 Terrafugia 的收購事宜已經通過美國相關部門批准,並已確定董事長人選,可能會在中國建廠。不過官方並未透露收購金額和占股。

Terrafugia 公司的初始成員是 5 個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畢業生,成立于 2006 年。這家公司創立之初,就是為了造出來能夠飛行的汽車。 在 2009 年,他們發佈了第一款飛行汽車,名為”Transition”。3 年後,Terrafugia 公司發佈了第二版 Transition 車型。需要說明的是,這是一輛實車,並且真的能夠飛起來。Transition 有兩個座位,在天上開起來和傳統運動飛機差不多,空中續航為 640 公里,最高時速為 160 公里/小時。

如果大家都開飛行汽車,那麼天空還安全嗎?

這是飛行汽車最應該考慮的事情,不過我們倒也不用太擔心。就像飛機航線雖然繁雜,可是安全係數一樣很高。一旦汽車離開地面成為飛機,那麼飛機的航空規矩就是要大家遵守才能彼此相安。

所以按照這種構想去設計,如果飛行汽車真的能夠投產使用,那麼肯定跟航線一樣,飛行汽車也是只能登上天空的“車道”,並按照一定的方向與高度速度去完成飛行,而不是真的讓你能隨心所欲亂飛。通過發達的GPS系統,我們可以獲得精確的位置資訊與網路,我們可以在天空“畫出”虛擬高速公路,就等於把道路立體化,從二維的地面,升級到三維的空間。

所以即使飛行汽車再多,我們也基本不可能讓汽車在天空產生擁堵,或許會採取類似空中管制的方式限制某些時段的汽車起飛進入天空。飛行汽車除了基本的汽車駕駛執照,還需要飛行執照,雖然兵哥相信未來的飛行汽車大部分還是靠自動駕駛去導航,但是每一個駕駛員都必須掌握必要的飛行駕駛技術,以防萬一。

飛行時代如果到來,那麼我們還需要汽車嗎?

這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因為汽車與飛機本身是兩種不太相關的交通工具,把他們結合起來不一定是一個解決擁堵的最佳方案。比如鋼鐵俠馬斯克就不那麼看好飛行汽車,他認為要解決城市交通的阻塞點,並不一定要飛起來,因為飛起來可能帶來更多的問題。他覺得軌道交通的潛力更大,所以他對超級高鐵之類的項目更加感興趣。

另一個就是飛行汽車並沒有辦法從現有的汽車上去升級改造而來。比如我不太可能把一輛龐大如賓士S級的高檔豪車送上天,又或者是一部7座MPV,但這類車對於消費能力較強的消費者來說是有無法取代的功能性的,可是我們只能讓它們停留在地面。目前的飛行汽車,無論是理論規劃的,還是已經有雛形的產品,都是偏向於兩座或以下,短途數百公里左右的天空續航。也由於把重心都給了飛行設計,這類“飛行汽車”的道路駕駛體驗肯定是被忽略的,從這兩大現實意義看,它並不能真正取代汽車。

所以兵哥覺得,飛行汽車還是會作為一個跨界性新產品而存在,但至少十幾年內是不會上升到取代汽車的地位。飛行汽車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從飛行汽車行業看還有“技術”和“法規”這兩大難題。

技術上主要是能耗和續航問題。不管是用航空燃油還是電力驅動,它的能耗和成本都會比路上跑的汽車高。續航方面據業內人士分析,按照現在的技術,一般控制在15~30分鐘範圍內,如果飛行速度加快,或是頻繁起降,就更飛不了幾分鐘了。這需要電池技術得到大發展之後才能解決。目前的飛行汽車還只是處於“能飛行”的階段,功能性還很有限,發展任重道遠。各位團友,你心中是否還留有一個“飛行汽車”的夢想呢?對它,你是怎麼個看法?

這款飛行汽車的名字叫做Formula,Hoversurf將它定位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一款空中計程車。今年一月份開始正式立項,現在Hoversurf已經完成了所有的設計和計算,開始著手做出第一個原型機來。得益於可折疊機翼設計,使得它僅有標準汽車大小,可垂直降落在停車位、街邊等地方。

也許有人會擔心Formula飛行汽車的安全性,畢竟在高空萬一出現意外,可就是機毀人亡的慘劇。這一點設計人員充分考慮過了:即使飛機的機翼折斷,僅憑渦輪Formula也能安全著陸。那要是渦輪也報銷了呢?不要緊,只要不超過50%,Formula還能安全著陸。此外,該機還設計了一套sertificated降落傘系統,防止最極端情況的發生,可以說安全方面做的很到位。

中國。去年 4 月,網上就有消息盛傳吉利要收購飛行汽車公司 Terrafugia。如今傳聞終於坐實: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已向外界確認收購 Terrafugia。

據傳,李書福搞飛行汽車的想法 5 年前就有了。目前吉利對 Terrafugia 的收購事宜已經通過美國相關部門批准,並已確定董事長人選,可能會在中國建廠。不過官方並未透露收購金額和占股。

Terrafugia 公司的初始成員是 5 個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畢業生,成立于 2006 年。這家公司創立之初,就是為了造出來能夠飛行的汽車。 在 2009 年,他們發佈了第一款飛行汽車,名為”Transition”。3 年後,Terrafugia 公司發佈了第二版 Transition 車型。需要說明的是,這是一輛實車,並且真的能夠飛起來。Transition 有兩個座位,在天上開起來和傳統運動飛機差不多,空中續航為 640 公里,最高時速為 160 公里/小時。

如果大家都開飛行汽車,那麼天空還安全嗎?

這是飛行汽車最應該考慮的事情,不過我們倒也不用太擔心。就像飛機航線雖然繁雜,可是安全係數一樣很高。一旦汽車離開地面成為飛機,那麼飛機的航空規矩就是要大家遵守才能彼此相安。

所以按照這種構想去設計,如果飛行汽車真的能夠投產使用,那麼肯定跟航線一樣,飛行汽車也是只能登上天空的“車道”,並按照一定的方向與高度速度去完成飛行,而不是真的讓你能隨心所欲亂飛。通過發達的GPS系統,我們可以獲得精確的位置資訊與網路,我們可以在天空“畫出”虛擬高速公路,就等於把道路立體化,從二維的地面,升級到三維的空間。

所以即使飛行汽車再多,我們也基本不可能讓汽車在天空產生擁堵,或許會採取類似空中管制的方式限制某些時段的汽車起飛進入天空。飛行汽車除了基本的汽車駕駛執照,還需要飛行執照,雖然兵哥相信未來的飛行汽車大部分還是靠自動駕駛去導航,但是每一個駕駛員都必須掌握必要的飛行駕駛技術,以防萬一。

飛行時代如果到來,那麼我們還需要汽車嗎?

這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因為汽車與飛機本身是兩種不太相關的交通工具,把他們結合起來不一定是一個解決擁堵的最佳方案。比如鋼鐵俠馬斯克就不那麼看好飛行汽車,他認為要解決城市交通的阻塞點,並不一定要飛起來,因為飛起來可能帶來更多的問題。他覺得軌道交通的潛力更大,所以他對超級高鐵之類的項目更加感興趣。

另一個就是飛行汽車並沒有辦法從現有的汽車上去升級改造而來。比如我不太可能把一輛龐大如賓士S級的高檔豪車送上天,又或者是一部7座MPV,但這類車對於消費能力較強的消費者來說是有無法取代的功能性的,可是我們只能讓它們停留在地面。目前的飛行汽車,無論是理論規劃的,還是已經有雛形的產品,都是偏向於兩座或以下,短途數百公里左右的天空續航。也由於把重心都給了飛行設計,這類“飛行汽車”的道路駕駛體驗肯定是被忽略的,從這兩大現實意義看,它並不能真正取代汽車。

所以兵哥覺得,飛行汽車還是會作為一個跨界性新產品而存在,但至少十幾年內是不會上升到取代汽車的地位。飛行汽車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從飛行汽車行業看還有“技術”和“法規”這兩大難題。

技術上主要是能耗和續航問題。不管是用航空燃油還是電力驅動,它的能耗和成本都會比路上跑的汽車高。續航方面據業內人士分析,按照現在的技術,一般控制在15~30分鐘範圍內,如果飛行速度加快,或是頻繁起降,就更飛不了幾分鐘了。這需要電池技術得到大發展之後才能解決。目前的飛行汽車還只是處於“能飛行”的階段,功能性還很有限,發展任重道遠。各位團友,你心中是否還留有一個“飛行汽車”的夢想呢?對它,你是怎麼個看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