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展現新聞力量 書寫時代華章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趙新樂在演講。 本報見習記者 楊志成 攝

獲得第四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最佳選手”稱號的13名記者, 在中央電視臺參加中國記者節特別節目錄製後合影。 本報見習記者 楊志成 攝

□本報見習記者 郝天韻 隋明照

“今天, 中國已經進入新時代, 在我們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越來越近的時刻,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好記者?”這是《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趙新樂的發問。

“我深知, ‘人民’兩個字分量有多重。 我要離人民更近些, 再近些, 這樣才能離新聞更近, 離真情也更近。 ”這是《人民日報》記者顧仲陽的心得。

“新聞是有力量的, 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 我都一定會繼續前行。 ”這是《中國鐵道建築報》記者劉英才的自白。

11月8日晚, “好記者講好故事”2017年中國記者節特別節目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 包括趙新樂、劉英才、顧仲陽在內, 來自全國新聞戰線、在第四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中獲得“最佳選手”稱號的13名記者講述不凡經歷、抒發濃厚情感, 謳歌日益富強的祖國, 也展現了記者群體記錄和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

祖國強大, 成記者走向世界後盾

“你們中國是什麼樣的, 應該沒有火箭彈吧?”這是新華社記者郁瑋在耶路撒冷採訪時,

她的以色列鄰居最經常問她的一句話。 幾年前, 23歲的鬱瑋主動請纓前往耶路撒冷採訪。 在他鄉採訪的日子裡, 這些地區的人們對於和平的渴望和對中華文化的嚮往, 讓郁瑋重新審視和平的價值。 祖國的安寧與強大, 讓她從心底裡為自己是一名中國記者而無比自豪。

同樣在國外採訪, 《中國鐵道建築報》記者劉英才跟隨中國鐵路建設者的腳步, 記錄下中國速度與中國“智”造走向世界的進程。 “從首都阿布加開往北部城市卡杜納的火車, 是‘中國鐵路標準’首次揚帆出海, 它不僅硬體是中國的, 運營、管理等軟體也都是中國的……”

《願得此身長報國》, 這是《解放軍報》女記者鄒維榮的演講題目。

在11年的時間裡, 她走遍了內蒙古4000公里邊防線上的所有執勤點和哨所。 17年做軍事記者的經歷, 也讓她深切地感受到中國軍隊越來越強大、開放和自信。 鄒維榮說, 軍報記者要面臨很多困難和危險, 但是重重挑戰下, 她從未想過放棄。

艱苦努力, 讓報導推動社會進步

今年的11月8日, 恰逢中國記協八十華誕, 講述中國記協與新聞前輩們的光輝歷史、謳歌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群體, 是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

“1938年, 在徐州抗日戰場上, 日軍的倡狂進攻使得當地報導抗戰的《動員日報》報社被炸毀。 一片廢墟中, 大家挖出了被燒毀的油印機。 范長江堅定地說, 只要人在, 報紙就在、抗戰的新聞就在!”上海廣播電視臺記者葉子龍講述的《追尋》,

再現了80年前硝煙彌漫的戰場上, 那些以筆為槍的青年新聞記者為民族救亡立下的不朽功勳。 “80年光陰荏苒, 老一輩新聞記者永葆革命之志, 永懷人民之心的高尚精神, 更成為我們的強大動力!”

“這些年, 總會有一些媒體同仁早早地離我們而去——王達,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雲南知名記者, 1996年, 年僅48歲的他倒在了採訪的路上;喬昆源, 雲南廣播電視臺一位年紀最長的攝像記者, 2011年倒在了新春走基層的採訪路上;費嘉, 《春城晚報》副總編輯, 2015年因病去世, 那時, 我們多想他能再熬22天, 為他過個57歲的生日……”雲南省記協秘書長葉茸講述的《家的守望》, 紀念的是那些在工作崗位上倒下的、值得讓人們永遠銘記的新聞同行。

“前不久閉幕的黨的十九大, 為我們描繪出未來中國的光輝前景,也對新聞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趙新樂結合自己採訪記者的經歷,回答了“什麼是好記者、怎樣做好記者”的問題。她以堅定的聲音說道:“在新時代,我們要踏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節拍,講好中國故事,書寫時代華章!”

“從3位元記者的講述中,大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段硝煙彌漫的歲月和老一輩新聞工作者為民族救亡付出的努力。”中國記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胡孝漢說,多種方式的“尋根”,就是讓廣大新聞工作者牢記我們是如何走來的,並激勵他們像新聞前輩那樣,把個人命運同國家和民族命運緊緊連在一起。

用一點一滴的努力推動社會進步,用扎扎實實的採訪記錄發展進程。如今,新一輩中國記者已經接過老一輩新聞人的精神火炬,用實際行動體現記者價值。

12年專注扶貧報導的《人民日報》記者顧仲陽,用手中之筆呈現中國人與貧困戰鬥的故事;25年持續關注視障群體的山西廣播電視臺記者陳湘,還實施了為盲孩子錄製有聲教學輔導材料的公益行動;《楚天都市報》記者何婷,用新媒體手段幫助兒子患有腦癱、丈夫被查出白血病的“煎餅姐”汪天姣,與同事90分鐘的直播,就為汪天姣籌集到捐款18萬元……

榜樣力量,願精神光輝照亮前路

一個個小中見大的新聞故事、一段段令人動容的深情講述,帶領觀眾感受了新聞報導的力量,以及祖國的日益強大,也讓不少媒體從業者和高校新聞學院學生倍感振奮。

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記者蔡麗娜說:“聽了同行講述新聞前輩們和他們自己的故事,我感慨很多,這讓我更加堅定腳下的步伐,通過我的採訪報導,傳播新時代的聲音與力量。”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華通訊社記者郁瑋和山西廣播電視臺記者陳湘,她們講述的故事讓我由衷地感歎、欽佩。”《中國日報》記者程思說。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鄭姣被鄒維榮的演講深深打動:“鄒維榮讓我看到了中國軍人無論男女,都有血性、有擔當!在前輩身上,我看到了鐵骨錚錚的中國新聞人形象,希望自己也能努力成長為一個真正傳遞光明與正能量的新聞工作者。”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是每一個新聞人都應該堅守的信仰。”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學生李珍妮說:“作為一個准新聞人,我們在求索的道路上,要以好記者為榜樣,永遠銘記‘為蒼生說話’的初衷和報導事實時的灼熱心情。”

參加錄製的13名演講人,都是在由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記協組織的第四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中脫穎而出,獲得“最佳選手”稱號的優秀記者。4年來,共有4萬多名記者參加“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140多名優秀選手參加全國巡講。

新聞的力量震撼人心,榜樣的力量催人奮進,這些脫穎而出的好記者,是我國新聞人的優秀代表,也為廣大從業者和新聞學子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新聞工作者提出的“四向四做”重要要求提供了可資學習的優秀範本。

為我們描繪出未來中國的光輝前景,也對新聞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趙新樂結合自己採訪記者的經歷,回答了“什麼是好記者、怎樣做好記者”的問題。她以堅定的聲音說道:“在新時代,我們要踏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節拍,講好中國故事,書寫時代華章!”

“從3位元記者的講述中,大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段硝煙彌漫的歲月和老一輩新聞工作者為民族救亡付出的努力。”中國記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胡孝漢說,多種方式的“尋根”,就是讓廣大新聞工作者牢記我們是如何走來的,並激勵他們像新聞前輩那樣,把個人命運同國家和民族命運緊緊連在一起。

用一點一滴的努力推動社會進步,用扎扎實實的採訪記錄發展進程。如今,新一輩中國記者已經接過老一輩新聞人的精神火炬,用實際行動體現記者價值。

12年專注扶貧報導的《人民日報》記者顧仲陽,用手中之筆呈現中國人與貧困戰鬥的故事;25年持續關注視障群體的山西廣播電視臺記者陳湘,還實施了為盲孩子錄製有聲教學輔導材料的公益行動;《楚天都市報》記者何婷,用新媒體手段幫助兒子患有腦癱、丈夫被查出白血病的“煎餅姐”汪天姣,與同事90分鐘的直播,就為汪天姣籌集到捐款18萬元……

榜樣力量,願精神光輝照亮前路

一個個小中見大的新聞故事、一段段令人動容的深情講述,帶領觀眾感受了新聞報導的力量,以及祖國的日益強大,也讓不少媒體從業者和高校新聞學院學生倍感振奮。

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記者蔡麗娜說:“聽了同行講述新聞前輩們和他們自己的故事,我感慨很多,這讓我更加堅定腳下的步伐,通過我的採訪報導,傳播新時代的聲音與力量。”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華通訊社記者郁瑋和山西廣播電視臺記者陳湘,她們講述的故事讓我由衷地感歎、欽佩。”《中國日報》記者程思說。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鄭姣被鄒維榮的演講深深打動:“鄒維榮讓我看到了中國軍人無論男女,都有血性、有擔當!在前輩身上,我看到了鐵骨錚錚的中國新聞人形象,希望自己也能努力成長為一個真正傳遞光明與正能量的新聞工作者。”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是每一個新聞人都應該堅守的信仰。”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學生李珍妮說:“作為一個准新聞人,我們在求索的道路上,要以好記者為榜樣,永遠銘記‘為蒼生說話’的初衷和報導事實時的灼熱心情。”

參加錄製的13名演講人,都是在由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記協組織的第四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中脫穎而出,獲得“最佳選手”稱號的優秀記者。4年來,共有4萬多名記者參加“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140多名優秀選手參加全國巡講。

新聞的力量震撼人心,榜樣的力量催人奮進,這些脫穎而出的好記者,是我國新聞人的優秀代表,也為廣大從業者和新聞學子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新聞工作者提出的“四向四做”重要要求提供了可資學習的優秀範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