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細辛有毒啊?

細辛

《本草圖經》

“細辛, 今處處有之, 然它處所出者不及 華州者真。 其根細而味極辛, 故名之曰細辛。 今人多以杜衡當之, 杜衡吐人,

用時須細辨耳。 ”

其根細而味極辛, 故名之曰細辛。

細辛, 歷代以來在其身上一直不乏非議, 至今提到他, 仍舊讓人熱議。 換句話說, 細辛是一味很有猛料的中藥, 你準備好小心臟來看嗎?

基本資料

細辛的外形——葉片多破碎, 若是完整者, 就如心形或似腎狀心形, 先端急尖, 基部呈現心形, 其根須長而細。 這樣的外觀, 是比較有特徵性的, 只要稍微用點心, 在一些濕潤肥沃的背陰處, 看見了估計都能認得出來。

細辛遍佈全國, 處處有之, 地域跨度很廣, 南到海南, 北至黑龍江, 西達西藏, 想不認識他都難。 但就藥用價值來選擇的話, 一般選用遼細辛居多。

細辛飲片攝於九味堂中醫館

性味——辛溫(名字有提示)

歸經——心、肺、腎(長得也像心腎, 這也是比較有意思的。 )

功效——祛風散寒, 通竅止痛, 溫肺化飲。

注意——有小毒。 且不宜與藜蘆同用。

這幾條就是細辛官方標配性的資料。 那麼同城君要說的熱點在哪?爭議從何而起?

敲黑板

劃重點就在:“有小毒”上(存在古今的差異)。 在現代的《中國藥典》裡規定細辛的用法用量,

煎服1-3g,散劑每次服0.5-1g。

這裡在捎帶解釋一下, 凡是收入到《中國藥典》裡的藥, 當其用法用量、炮製有明確規定, 就具有法律效應。 這裡面最需注意的是一些有毒副作用的藥。 因為當使用的時候, 如果因人為因素造成醫療事故, 就會以此來作為判處的標準。

當知道藥典裡細辛有小毒這個點, 你就能明白下面所說的爭議在哪了。 這為了防止用藥過度而引發毒性反應, 藥典是規定細辛單用量不超過3g。

可是古方中, 細辛用量往往大於3g。 這就會有這樣的現實問題, 為了達到治療目的, 有時醫生開方, 細辛用量就超過了3g。 如果不是名醫, 又沒有經方作為依據, 那麼有些藥店, 也許就會拒絕把藥開給病人, 因為怕承擔不必要的風險。

當把細辛有小毒收入藥典之後, 不理解的人, 當然是偏聽為真, 避之如虎。 醫患之間若是沒有溝通清楚的話, 還真會出現很多猜忌的事。

細辛真的就這麼可怕, 3g以上就讓人產生中毒反應?那是不是真的就不應該用呢?先別急著下定論, 請往下看。

細辛不過錢?

細辛從入藥以來就算是一味常用藥, 在最早的本草專著《神農本草經》裡是以上品藥的身份列入其中。 因為其具有很好的散寒止痛之功, 其止痛不僅針對外感的風寒引起的疼痛(頭痛, 牙痛尤為有效), 寒濕入裡也有神奇療效。 可謂是裡外之寒皆可除。

加上入心腎經, 溫陽升陽的功效也很明顯, 一般和一些助陽散寒藥配伍使用。 另一點, 細辛還有很明顯的通鼻竅的本事。

從這些功效來看, 能用上的地方可多了。

一邊是有毒, 一邊又是用處多多, 想想都很有爭議。 古代醫家會不會像現代人一樣, 坐下來規定用量, 以此來降低風險發生?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古代醫家可沒那個條件。 事實上, 將細辛歸為有毒的一類, 一直到宋代才開始有明確提及。 這就是因為宋代醫家程承在《本草別說》中提到:"細辛, 若單用末, 不可過半錢匕, 多即氣悶塞, 不通者死。 "

細辛不過錢, 這也是後來藥典用量中的一個參考標準。 從此, 細辛有毒這樣一個帽子算是戴上了, 一直到現在, 越來越沉重。 但是宋以前的醫家可沒說過。 用漢代仲景的經方來說, 用細辛的方子就有22處。

例如經方中的小青龍湯中細辛就使用三兩, 一兩大致為15g,合起來就是45g左右, 遠遠大於現代藥典中3g的量!放到現在來看,這個量開出來,那真是沒人敢給他藥。

不過,宋以後就真的不大劑量的使用細辛了嗎?那自然不可能的。有經方打底,還是有很多名醫根據臨床的辯證,該用上細辛時候,照樣“下猛料”,10、20g也不在話下。很多名醫的醫案裡也有記載,大劑量使用細辛療效頗為顯著。不過藥典中細辛用量規定之後,現代的很多醫家才開始拘束了起來。

怎樣對待細辛

說到現代,這還得回到有小毒上來。近代針對細辛的毒副作用到底如何,的確做了很多的藥理研究。在動物實驗中就發現,單獨使用細辛確實具有中樞神經中毒的現象。這就給本來就背負爭議的細辛,在添一筆不宜使用的牌子。

可歎的是,不知道具體情況的病人,一聽細辛有毒。若是恰好,自己的藥方子中出現大劑量的細辛——膽小的估計就放棄了……這真真是哪裡曉得呢!細辛的毒恰恰也是治病的法寶啊。

只要醫生辨證正確,使用細辛並沒有多大的問題。何況細辛有毒指的是單用的時候,而藥方中使用細辛一般都是多味配伍使用的。這多味藥的配伍,可以監製細辛的毒性,再加上,細辛煎煮時間越長,毒性也越低,綜合來說,細辛的毒就不是問題了。

對於病人來說,就算細辛有小毒,但比起他體內的病邪,根本就不算是毒,反而是抗敵外出的武器!細辛,有小毒。但請相信,他毒不過傷害人的病邪,需要害怕的是病邪,而不是治病的藥。

(部分圖片源於網路)

本文由 “中醫同城” 原創出品,作者澤蘭。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使用。

遠遠大於現代藥典中3g的量!放到現在來看,這個量開出來,那真是沒人敢給他藥。

不過,宋以後就真的不大劑量的使用細辛了嗎?那自然不可能的。有經方打底,還是有很多名醫根據臨床的辯證,該用上細辛時候,照樣“下猛料”,10、20g也不在話下。很多名醫的醫案裡也有記載,大劑量使用細辛療效頗為顯著。不過藥典中細辛用量規定之後,現代的很多醫家才開始拘束了起來。

怎樣對待細辛

說到現代,這還得回到有小毒上來。近代針對細辛的毒副作用到底如何,的確做了很多的藥理研究。在動物實驗中就發現,單獨使用細辛確實具有中樞神經中毒的現象。這就給本來就背負爭議的細辛,在添一筆不宜使用的牌子。

可歎的是,不知道具體情況的病人,一聽細辛有毒。若是恰好,自己的藥方子中出現大劑量的細辛——膽小的估計就放棄了……這真真是哪裡曉得呢!細辛的毒恰恰也是治病的法寶啊。

只要醫生辨證正確,使用細辛並沒有多大的問題。何況細辛有毒指的是單用的時候,而藥方中使用細辛一般都是多味配伍使用的。這多味藥的配伍,可以監製細辛的毒性,再加上,細辛煎煮時間越長,毒性也越低,綜合來說,細辛的毒就不是問題了。

對於病人來說,就算細辛有小毒,但比起他體內的病邪,根本就不算是毒,反而是抗敵外出的武器!細辛,有小毒。但請相信,他毒不過傷害人的病邪,需要害怕的是病邪,而不是治病的藥。

(部分圖片源於網路)

本文由 “中醫同城” 原創出品,作者澤蘭。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使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