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業奧林匹克”看中國“農科城”合作之花絢麗綻放

被譽為“農業奧林匹克”的第24屆中國楊淩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在陝西楊淩舉行。

11月5日上午, 被譽為中國農業領域奧林匹克盛會的楊淩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簡稱農高會)迎來第24屆開幕會。 據瞭解, 為期5天的農高會以“一帶一路助推農業現代化”為主題, 以塞爾維亞為主賓國, 開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廣泛參與的20多個多層次國際交流活動, 推動多領域、多形式的國際農業合作。

本屆農高會共設4個室內展館、7個室外展區, 總展覽面積18.8萬平方米, 設標準展位2280個, 共安排國際農業合作交流、現代農業發展研討、特色現代農業展覽展示等八大板塊近百項活動,

參展參會國家和地區達57個。 為提升市場化、專業化水準, 43個涉農專題展內容豐富, 3000多家涉農企業成為參展主體, 1900多個農業科技新成果集中亮相。

農科城提供科技新力量 “創新金鑰”振興現代農業

11月5日拍攝的楊淩農高會上展出的太空育種成果。 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被譽為“農業奧林匹克”的第24屆中國楊淩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正在陝西楊淩舉行。 除來自55個國家和地區的參會者外,期待新技術的農民也自發前來趕“科技大集”。

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農業高新區,楊淩這座僅135平方公里、卻擁有7000多名科教人才的西部小城,正源源不斷地為乾旱半乾旱地區鄉村振興提供科技與創新的力量。 透過農高會這個視窗,“創新金鑰”正從農業科技人員手中傳遞給農戶,一張因創新而生的現代農業振興圖景正徐徐鋪開。 【閱讀全文】

“一帶一路”上的中國農業:敦厚誠信 兼濟天下

11月5日, 觀眾在楊淩農高會高新技術館內參觀。 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作為我國古農耕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早在上古時代,就相傳有“農神”後稷在楊淩境內“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據《漢書·西域傳》等史書記載,西漢張騫在出使西域時,將鑿井、修建水渠的技術和鐵制農具一起帶到中亞,石榴、葡萄和苜蓿的種子則被帶回漢境。

2017年,“年輕”的楊淩再度成為全世界農人矚目的焦點。 自從1997年國務院設立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以來,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楊淩已先後同6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開合作。 包括中美、中哈在內的8個國際農業合作園區已啟動建設。 正在進行的第24屆楊淩農高會,也以“一帶一路助推農業現代化”為主題。 【閱讀全文】

奇!“農業奧林匹克”上的農業“黑科技”

11月5日, 工作人員在楊淩農高會農用無人機展上進行飛行演示。 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多款農業植保無人機在空中“各顯神通”,基於適宜根溫區間的智慧調控補光系統讓蔬菜隨時泡上“日光浴”……記者從正在舉辦的第24屆中國楊淩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瞭解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雙創”帶來了大量“黑科技”,新技術、新產品成為吸引農民的亮點。

實際上,每屆楊淩農高會上都有讓人眼花繚亂的“黑科技”,比如在2016年就曾經有3D列印食品、智慧灌溉技術等引來觀眾駐足。 而本屆農高會更是有超過1900項農業科技新成果集中亮相。 【閱讀全文】

第24屆中國楊淩農高會開幕 深化國際農業科技合作成為與會者共識

11月5日,參觀者在楊淩農高會農業工程機械展上挑選農機。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以“一帶一路助推農業現代化”為主題的第24屆中國楊淩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5日上午在“農科城”陝西楊淩開幕,來自55個國家和地區的農業官員、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前來參會,深入推動國際農業科技合作與交流,依託“一帶一路”倡議共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成為與會者的共識。【閱讀全文】

【閱讀全文】

第24屆中國楊淩農高會開幕 深化國際農業科技合作成為與會者共識

11月5日,參觀者在楊淩農高會農業工程機械展上挑選農機。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以“一帶一路助推農業現代化”為主題的第24屆中國楊淩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5日上午在“農科城”陝西楊淩開幕,來自55個國家和地區的農業官員、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前來參會,深入推動國際農業科技合作與交流,依託“一帶一路”倡議共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成為與會者的共識。【閱讀全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