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經常嘴裡長潰瘍、長泡的人,要注意接觸口腔的這5種藥,不可忽視

大多數人都以為, 口腔潰瘍就是上火。 其實能引起口腔潰瘍的疾病, 有100多種。 此外, 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元兇:藥物。

5種藥吃出口腔潰瘍

1、潤喉片、清涼感功效牙膏

很多人覺得華素片、銀黃含片、有清涼感的功效牙膏等可使嘴裡清涼舒適, 但其實這種“清涼”的感覺是含有薄荷、碘等成分的作用。 這類成分會影響口腔中的正常菌群, 對口腔黏膜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如果長時間含服或使用, 反而會引發口腔潰瘍。

建議:

咽喉不適時, 最好按照說明書上建議的用量含服, 若連用3~5天后症狀未見緩解, 應及時就診。 看到牙膏寫著清涼、薄荷香型之類字眼的就不要用。

2、12-烷基硫酸鈉、月桂醇硫酸酯鈉、聚乙二醇牙膏

12-烷基硫酸鈉、月桂醇硫酸酯鈉、聚乙二醇成分在刷牙時會被黏膜吸收, 每次使用含有這些成分的牙膏, 都會直接刺激口腔黏膜, 經常發生潰瘍的黏膜已經很脆弱了,

長期使用帶來的刺激會讓口腔黏膜更受傷, 就算是針對潰瘍消炎的牙膏, 也會增大口腔潰瘍的風險。

如今牙膏不需要備案, 很多牙膏很“卑鄙”, 在牙膏盒上並不按含量多少來標明成分明細, 只會把一些漂亮的成分寫出來, 其實有效成分的含量很少, 買牙膏時需要看清、問清, 成分都詳細標明的牙膏才比較讓人放心。

建議:

可以用有機鹼性葡糖苷牙膏, 這類牙膏不含刺激口腔的成分, 一般含有超92%的有機植物成分, 對口腔黏膜很友好, 實驗表明, 這類成分能增強黏膜細胞再生能力, 促進潰瘍癒合、黏膜細胞修復的效果極佳, 對減少和預防口腔潰瘍確實有效果, 不過這類牙膏國內還較少見。

3、抗生素、激素

抗生素、激素常被用來治療細菌感染、發炎潰瘍, 但若使用不當, 也可能引發真菌感染, 應口腔本身的抵抗力, 更容易引起口腔潰瘍, 尤其是氨苄西林、頭孢氨苄、醋酸地塞米松等廣譜抗生素、激素。

建議:

4、解熱鎮痛藥

布洛芬、撲熱息痛等藥物多用於止痛、退燒, 但是發熱時, 口腔黏膜比較脆弱, 如果服用時藥物在口腔停留過久, 易引起黏膜損傷, 造成口腔潰瘍。

建議:

服這類藥物時先喝點水, 潤潤口腔, 以免藥片粘在黏膜表面, 難以下嚥。

5、漱口水

某些口腔問題需要使用具有一定抑菌作用的藥用漱口水。 如果相應的口腔疾病好轉或痊癒後, 仍繼續擅自長期用, 可能引起口腔內正常菌群失調, 增大口腔潰瘍的風險。

建議:

抗菌漱口水一定要遵醫囑,少量使用。

最後,經常犯口腔潰瘍的朋友應堅持注意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不是只有在潰瘍期間才需要做哦。

建議:

抗菌漱口水一定要遵醫囑,少量使用。

最後,經常犯口腔潰瘍的朋友應堅持注意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不是只有在潰瘍期間才需要做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