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吃隔夜菜,容易得肝病嗎?這個問題要從認識肝病開始!

文 | 藥療君, 編 | 吳鵬藥師

很早以前, 人類就開始認識肝臟和肝臟疾病了。 早在西元前2000年的古巴比倫, 就出現了用陶土製作的肝臟模型。 西元前400年, 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就提到了肝膿腫的概念。 西元100年, 土耳其醫生卡帕多西亞就認識到黃疸與肝病之間的聯繫。 到了中世紀, 歐洲人已經通過解剖, 瞭解了肝臟與膽囊、脾臟之間的結構關係。

到了上世紀50年代, 肝臟病學逐漸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 肝臟疾病主要分為病毒性肝炎、化學損傷性肝病(酒精、藥物和毒物等)、自身免疫性及膽汁淤積性肝病、遺傳代謝性肝病及血管異常性肝病等。 認識到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病發展的自然進程, 預防和診治各種肝炎的發生發展, 成為控制肝病進一步發展的主要手段。

不談遺傳或者自身免疫方面的因素, 肝炎主要的病因就是病毒感染和化學物質的損傷。

前者是有傳染性的, 後者則與不健康生活方式有著更密切的關係。

上世紀六十年代, 隨著甲、乙、丙、丁、戊等肝炎病毒的發現, 人們對病毒性肝炎的認識和治療都有了巨大的進步。 接種肝炎疫苗, 是防止病毒性肝炎傳播和感染的最有效、最安全和最經濟的手段。 按照2005年3月制訂的計畫免疫條例, 自2005年6月1日起, 所有新生兒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完全免費。 自2009年開始對15歲以下兒童補種乙型肝炎疫苗。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 我國乙型肝炎防控已取得巨大成績: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率已由1992年的9.75%降至2006年的7.18%;1歲以下嬰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率已由1992年的9.02%降至2006年的0.69%;5歲以下兒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率已降至0.96%。

目前,

對於我們挑戰比較大的是非傳染性肝病的防治, 特別是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病等非傳染性肝病的發病率還在逐年上升, 應該引起重視。 這與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生活方式改變有著巨大的關係。 因此, 像“吃隔夜菜, 容易得肝病嗎?”這樣的與生活方式相關的問題就層出不窮了。

要預防非傳染性肝病, 主要是在建立健康的生活飲食方式。

對於酒精性肝病的預防主要手段就是少喝酒、不喝酒, 一定不能長期酗酒。 喝酒不僅傷肝, 對心臟、腎臟、血管等器官都有傷害, 還增加了某些慢性疾病和噁心腫瘤的發病率。

對於非酒精性肝病, 主要的預防策略是:減肥和控制體重。 要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控制體重和腰圍, 將體重控制在體重指數25千克每平方米以內(體重指數指的是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男性將腰圍控制在100釐米以內, 女性則要控制在90釐米以內;避免過多的脂肪和熱量攝入, 也就是要少吃肥肉等油膩食物和含糖量高的高熱量食物;適當運動和鍛煉身體, 每週堅持150分鐘的健身活動等, 這些都可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要預防肝臟損傷, 識別和避免哪些“傷肝”的食物也很重要:如黴變食物、大部分預加工甜食、醃制食物、燒烤食物、油炸食物、辛辣食物等。 要儘量多吃新鮮、加工簡單、存放時間短的食物, 因此隔夜菜要儘量少吃。

大部分藥物都是在肝臟代謝的, 對肝臟的也有一定的損傷, 因此在服用藥物之前應該諮詢專業人士, 千萬不能不按說明書、超劑量服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