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換個角度看教師招聘

近年來, 校長們抱怨招不到好教師。 在我看來, 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其一, 招聘門檻過於關注學歷、論文等條件, 忽略了新教師的內在素質。 有些地區開闢綠色通道, 到各大院校搶先招聘。 海選時首先看應聘者的學校及學歷, 導致門檻越來越高, 有的甚至將學歷從本科提高到博士。

其二, 從師範生培養的角度來看, 如今的師範院校, 相比於“中師教育”, 更為“精”, 有其優勢, 也有其弊, 即操作能力不強。 用“能上講臺”來要求師範院校的新教師, 也是難以招聘到好教師的原因。

因此, 學校在招聘新教師時, 要先瞭解各大院校的育人特點,

避免因設置門檻的原因, 而招不到合適的人選。 尤其不要用眼前的客觀條件, 來評判教師未來的發展。

招聘教師的門檻並不是越高越好, 學歷高並不一定就優秀。 有些教師起點高, 卻沒有上進的念頭, 最終的成就還不如一般的教師。

教師招聘的門檻到底應該是什麼?

首先, 重能力輕起點。 起點決定基礎, 但決定不了高度, 最終教育教學突出的往往是有學習能力的教師。

出身名校的學生, 他們比普通院校的學生有更高的視野, 這有助於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有更多的創新。 不過, 也有許多名校生, 面對學歷比自己低的老教師, 始終放不下身段學習, 從而阻礙了他們的成長。

而相對低起點的新教師, 沒有出身優勢,

他們學習更加努力。 好的學習能力讓他們更快地從書籍、前輩等現有的資源中吸取經驗, 應用於自己的課堂, 提升教學能力。 當然, 兼有好的學習習慣和起點的新教師為上佳之選。

其次, 重態度輕成績。 有著優秀畢業生光環的畢業生, 是各大優質學校爭相拉攏的目標。 在無法充分瞭解每一個應聘者的前提下, 優秀畢業生往往是主要的參考標準。 然而, 好多優秀畢業生卻出現水土不服, 達不到其預期的水準, 因為在新學校裡, 沒有其專業、特長發展的空間, 慢慢淪為平庸。

因此, 與其費盡心思去爭搶優秀畢業生, 還不如根據學校的未來發展主動培養人才, 根據需要設定各種要求, 提高教師招聘的針對性。

總之,

相關部門要調整教師招聘的高要求, 重視對有潛質新教師的培養, 才是工作的重點。 (李偉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