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黃璐琦:中醫藥發展迎來前所未有機遇

2016年,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 為推動中醫藥保護和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017年3月17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修訂情況吹風會, 其中, 將“支援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發展”修訂為“依法支援中醫藥事業發展”。 “依法支援”體現中醫藥事業邁入在中醫藥法指導下規範、健康發展的新階段, 中醫藥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我們要把握這個機遇, 繼承、發展和利用好中醫藥。

(一)

中醫藥的發展歷程並非一帆風順。 在遠古至清代的漫長歷史過程中, 中醫藥始終維護著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 鴉片戰爭後, 西方醫學傳入中國, 中醫藥的主導地位受到挑戰。 1912年, 政府頒佈的醫學、藥學專門學校規程, 都沒有中醫藥學內容, 完全將中醫藥學排斥在醫學教育系統之外。 1929年, 政府甚至頒佈了廢止中醫案,

對中醫藥發展造成嚴重傷害。 抗戰勝利後, 在抗戰中發揮巨大作用的中醫藥學受壓迫的狀況仍無改觀, 中醫藥在教育、經營上仍受到嚴重歧視。

新中國成立後, 中醫藥受歧視的情況得到有效糾正。 一是設立專門部門推動中醫藥健康發展。 1952年在原衛生部醫政局設立管理中醫的中醫科, 1954年在原衛生部設立中醫司, 1988年設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藥管理體系逐步完善。 二是大力發展中醫藥教育, 培養中醫藥人才。 1951年原衛生部就頒發了關於組織中醫進修學校及進修班的規定, 如今全國多數省份都已建立中醫藥大學(個別省份為中醫學院), 為中醫藥長期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三是加強中醫醫療機構建設。 目前, 全國有中醫醫院3966所,

中醫門診部和診所42528個, 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45.2萬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中西醫並重, 把中醫藥發展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 2016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的講話中, 強調“要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 “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醫藥事業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 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 推進中醫藥發展。 2015年, 國家出臺《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和《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 (2015—2020年)》;2016年, 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 國務院新聞辦發佈《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 所有這些都說明, 中醫藥已在國家戰略中佔有重要地位。

(二)

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 中醫藥在衛生保健系統的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 使用中醫藥理論防病治病已成為群眾的自發性選擇。 中醫藥除在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雜症的防治中貢獻力量外, 在重大疫情防治和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治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療效得到世界衛生組織肯定。 中醫治療甲型H1N1流感, 取得良好效果, 成果引起國際社會關注。 中醫藥在防治愛滋病、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傳染病, 以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治中, 都發揮了獨特作用。

中藥研究開發也取得了喜人成效, 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

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因將傳統中藥與西藥結合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取得明顯療效, 王振義、陳竺獲得第七屆聖捷爾吉癌症研究創新成就獎。 全國有2088家通過藥品生產品質管制規範認證的製藥企業生產中成藥, 中藥產品生產工藝水準有了很大提高, 基本建立了現代中藥產業體系。 中藥材種植成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生態環境改善、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 中藥產品貿易額保持較快增長, 2015年中藥出口額達37.2億美元, 顯示出巨大的海外市場發展潛力。 中藥產業逐漸成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具有獨特優勢和廣闊市場前景的產業。

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目前103個會員國認可使用針灸,其中29個制定了傳統醫學的法律法規,18個將針灸納入醫療保險體系。中藥逐步進入國際醫藥體系,已在俄羅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聯酋等國以藥品形式註冊。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了數百所中醫藥院校,培養本土化中醫藥人才。總部設在中國的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有53個國家和地區的194個會員團體,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有67個國家和地區的251個會員團體。

在中醫藥保護和發展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中醫藥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中醫藥在理論和臨床實踐方面的特色與優勢未能得到有效發揮與傳承;一些中醫藥院校設置了過多的西醫藥課程,在授課過程中缺乏對中醫藥原創思維的教育和傳承;難以找到中醫藥技術與現代科學技術的契合點,技術升級較為緩慢;中醫藥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欠缺。迫切需要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使中醫藥再續輝煌,取得更大成就。

(三)

做好中醫藥的繼承工作。隨著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健康意識和理念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中醫藥的繼承與創新。正確看待和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問題,既不能一講到中醫藥的繼承,就一概排斥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也不能一講到創新,就完全捨棄中醫藥的科學內涵和學術本質。必須充分遵循中醫藥的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律,掌握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將現代先進的診療方法與內容納入中醫運用過程中,站在現代科技肩膀上,爭取中醫藥最大突破。

做好中醫藥的發展工作。做好中醫藥的發展需要以開放的態度和包容的精神接納現代科學與技術,不斷提高中醫藥創新發展能力。形成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科研思路與方法,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傳統中醫藥研究方法深化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建立概念明確、結構合理的理論體系,完成好傳統中醫藥向現代中醫藥的轉變。在既尊重傳統中醫的科學理論又尊重現代醫學要求的基礎上,採用公認的科學檢驗標準和現代醫學方法研究中醫,將中醫藥融入現代醫學並變成現代醫學的一部分。創新中醫藥服務模式,從單一的中醫藥治療模式轉變為融治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為一體的多元化中醫藥服務模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中醫服務需求。通過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拓展中醫藥服務領域。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療效評價體系,將臨床實際療效、科研成果、學術論文等對未來中醫藥發展的長期影響作為考核重點。建立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中醫藥療效評價指標體系與方法學體系,不斷提高中醫藥科研成果轉化率。

做好中醫藥的利用工作。中醫藥是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確切的臨床療效的醫學科學,對人類的文明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時期,要充分認識和發揮中醫藥在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獨到之處,積極發揮中醫藥在防治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突發流行性疾病等方面的優勢和作用。全面開展中醫藥養生保健方法和技術研究,全面推廣普及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積極構建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體系。制定中醫藥服務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的激勵政策,大力推進中醫藥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及社區衛生服務中的應用。發揮中醫藥原創優勢,大力推進中醫藥自主創新,促使中醫藥在社會醫療服務體系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推進中醫藥行業內外、境內外交流合作,提高對外開放水準,拓展合作領域,形成中醫藥包容開放的發展新格局。堅持“先內後外,以外促內”,先在國內做好科研、臨床方面的研究,制定好相應的規範標準;堅持“先藥後醫,醫藥並舉”,推動一批確有療效、國際使用廣泛的中藥產品先走向世界,用療效展示中醫的科學成效;堅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通過先推廣針灸、推拿等非藥物療法,開展多形式、多途徑的中醫藥海外文化傳播,進一步提升中醫藥文化和學術的國際影響力,讓世界人民瞭解和接受中醫藥,提升國際醫學界對中醫藥理論及其科學性的理解和認同;堅持“促進交流,互利共贏”,深化與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推動全球傳統醫藥治理體系的改革完善,推進中醫藥在世界範圍的創新發展。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進與沿線國家合作,擴大中醫藥的應用範圍。

目前103個會員國認可使用針灸,其中29個制定了傳統醫學的法律法規,18個將針灸納入醫療保險體系。中藥逐步進入國際醫藥體系,已在俄羅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聯酋等國以藥品形式註冊。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了數百所中醫藥院校,培養本土化中醫藥人才。總部設在中國的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有53個國家和地區的194個會員團體,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有67個國家和地區的251個會員團體。

在中醫藥保護和發展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中醫藥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中醫藥在理論和臨床實踐方面的特色與優勢未能得到有效發揮與傳承;一些中醫藥院校設置了過多的西醫藥課程,在授課過程中缺乏對中醫藥原創思維的教育和傳承;難以找到中醫藥技術與現代科學技術的契合點,技術升級較為緩慢;中醫藥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欠缺。迫切需要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使中醫藥再續輝煌,取得更大成就。

(三)

做好中醫藥的繼承工作。隨著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健康意識和理念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中醫藥的繼承與創新。正確看待和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問題,既不能一講到中醫藥的繼承,就一概排斥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也不能一講到創新,就完全捨棄中醫藥的科學內涵和學術本質。必須充分遵循中醫藥的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律,掌握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將現代先進的診療方法與內容納入中醫運用過程中,站在現代科技肩膀上,爭取中醫藥最大突破。

做好中醫藥的發展工作。做好中醫藥的發展需要以開放的態度和包容的精神接納現代科學與技術,不斷提高中醫藥創新發展能力。形成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科研思路與方法,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傳統中醫藥研究方法深化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建立概念明確、結構合理的理論體系,完成好傳統中醫藥向現代中醫藥的轉變。在既尊重傳統中醫的科學理論又尊重現代醫學要求的基礎上,採用公認的科學檢驗標準和現代醫學方法研究中醫,將中醫藥融入現代醫學並變成現代醫學的一部分。創新中醫藥服務模式,從單一的中醫藥治療模式轉變為融治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為一體的多元化中醫藥服務模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中醫服務需求。通過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拓展中醫藥服務領域。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療效評價體系,將臨床實際療效、科研成果、學術論文等對未來中醫藥發展的長期影響作為考核重點。建立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中醫藥療效評價指標體系與方法學體系,不斷提高中醫藥科研成果轉化率。

做好中醫藥的利用工作。中醫藥是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確切的臨床療效的醫學科學,對人類的文明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時期,要充分認識和發揮中醫藥在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獨到之處,積極發揮中醫藥在防治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突發流行性疾病等方面的優勢和作用。全面開展中醫藥養生保健方法和技術研究,全面推廣普及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積極構建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體系。制定中醫藥服務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的激勵政策,大力推進中醫藥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及社區衛生服務中的應用。發揮中醫藥原創優勢,大力推進中醫藥自主創新,促使中醫藥在社會醫療服務體系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推進中醫藥行業內外、境內外交流合作,提高對外開放水準,拓展合作領域,形成中醫藥包容開放的發展新格局。堅持“先內後外,以外促內”,先在國內做好科研、臨床方面的研究,制定好相應的規範標準;堅持“先藥後醫,醫藥並舉”,推動一批確有療效、國際使用廣泛的中藥產品先走向世界,用療效展示中醫的科學成效;堅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通過先推廣針灸、推拿等非藥物療法,開展多形式、多途徑的中醫藥海外文化傳播,進一步提升中醫藥文化和學術的國際影響力,讓世界人民瞭解和接受中醫藥,提升國際醫學界對中醫藥理論及其科學性的理解和認同;堅持“促進交流,互利共贏”,深化與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推動全球傳統醫藥治理體系的改革完善,推進中醫藥在世界範圍的創新發展。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進與沿線國家合作,擴大中醫藥的應用範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