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讓“銅川藍”成為一種新常態

今日銅川, 碧空如洗。 放眼望去, 無論是大街小巷, 還是鄉村田野、幽靜山林, “銅川藍”已成為一種常態……

朱鹮暢翔, 講述綠色發展故事

銅川市因煤而興, 煤炭和水泥曾為城市發展帶來不竭的動力, 但也將煤煙、粉塵污染留給了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 對此, 該市先後累計投入資金13.84億元用於環境綜合治理, 用心、用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

2013年, 朱鹮在銅川市成功野化放飛;同年, 在全國67個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績效考核評價中, 銅川市是7個優秀城市之一。

2015年9月, 時任陝西省省長婁勤儉隨習近平總書記出訪美國參加“第三屆中美省州長論壇”推介陝西時, 講述了“煤城”銅川轉型發展改善生態環境, 以及對生存環境要求苛刻的瀕危鳥類朱鹮在銅川市繁衍生息的成功實踐。

2016年, 銅川市被命名為“中國迴圈經濟十佳綠色發展城市”。

2017年, 《2015—2016年度陝西省城市宜居水準評價報告》公佈,

銅川市位列全省第三。

自2010年起, 銅川市連續六年環境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優良天數達到200天以上。 從昔日衛星上看不見, 到如今的山清水秀、天藍地潔, 綠色成為城市的主色調, 銅川市用智慧和膽識走出了一條從環境自救到環境自省再到生態自覺的轉型發展之路, 實現了“黑色煤城”的“綠色嬗變”。

綠水青山, 才是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 才是金山銀山。 近年來, 銅川市犧牲GDP, 在全省率先拿支柱產業開刀, 關閉拆除落後水泥生產線57條, 淘汰落後產能750萬噸, 還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水泥大市無立窯, 引領建設了一批工藝技術國內領先的新型幹法水泥項目, 從2013年起, 不再新建水泥生產線。 出臺執行嚴於國家淘汰落後產能環保標準的“銅川政策”,

華能銅川照金電廠投資3.75億元實施超低排放改造, 超低排放水準國際領先。

結構、工程、管理三大減排措施並舉推進, 告別“心肺之患”。 全面實施提標改造, 所有水泥、電力、陶瓷企業全部建成脫硫、脫硝、除塵等環保設施, 實現了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 該市變革傳統生產生活方式, 大力推廣清潔能源應用, 連續19年開展城市煤煙污染治理, 連續11年對困難群眾冬季清潔能源取暖進行補貼, 惠及群眾10萬餘戶, 2016年、2017年實現了建成區內、區外燃煤鍋爐“清零”目標, 實現了煤城不燒煤、產煤不用煤, 大力推進“氣化銅川”工程, 城市氣化率達到75%, 城市集中供熱面積達到395萬平方米。 同時, 全面推進山水林田湖治理專案, 打造“美麗銅川”。

2017年, 銅川造林面積增加了12萬畝, 銅川的森林覆蓋率達到46.5%, 綠色成為主色調。

用心用力, 建設大美銅川

近年來, 銅川市積極培育發輾轉型接續產業, 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產方式。 改進考核方法手段, 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催生了電力電源、裝備製造、食品、醫藥、旅遊等一批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

鐵腕治霾, 久久為功。 銅川市把鐵腕治霾當作頭號工程來抓, 突出抓部署、抓問責、抓創新、抓網格, 打好“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組合拳。 堅持黨政同責, 形成了黨委政府領導、環保部門牽頭、多部門配合聯動機制, 監察部門牽頭嚴考核、真問責, 助力生態環保。 落實銅川市環保“鐵十條”, 始終保持對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和零容忍。

堅持一月一調度一會一主題, 鐵腕治霾推進會通報到單位, 曝光到具體問題, 把治霾責任夯實到各區縣各部門, 保衛藍天成全員自覺行動。 今年前三季度, 銅川市空氣品質位列關中八市區第一, 前三季度共收穫優良天數79天, 同比增加14天, 較去年同期空氣品質明顯提升。

“十三五”期間, 銅川市將按照“西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城市”的定位, 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 讓銅川的天更藍、山更綠、空氣更清新、人民生活更美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