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強支書”讓石頭開出“致富花” “春風精神”影響全川

王家元(左二)帶領村民種李子樹。

四川宜賓筠連春風村, 如今是名聲斐然的旅遊村, 訪客絡繹不絕。 然而倒退15年, 這裡卻是“男人討不到老婆,一天只吃一餐”的極困村,

因滿山都是亂石頭, 被大家叫做“石頭村”。

因為王家元, 春風村滿山的石頭才開出了“致富花”。 科學實幹、頑強苦幹、創新巧幹、共同致富的“春風精神”成為四川貧困山區脫貧奔康的一面旗幟, “春風經驗”影響全川。 該村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735”(7個陣地、3支隊伍、5項活動)工程還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肯定為“筠連模式”並予以推廣。

脾氣比石頭還硬

發誓修通全村村道

土生土長的王家元現在被當地人贊為“最美基層幹部”, 大家幾乎不再提起他的過去, 那個意氣風發、有豐厚收入的生意人。

2004年是王家元人生路上的拐點, 他從經商變為“從政”。 王家元從外回到老家春風村開辦採石場, 恰逢村委換屆選舉,

他誤打誤撞高票當選成了村主任。 “現在生意做得好好的, 去當個吃力不討好的村幹部幹嘛!”妻子最初難以接受, “滿山都是亂石頭, 連種點東西糊口都難, 他有什麼能力去改變?”

可是, 王家元的脾氣偏偏比那山上的石頭還要硬, 他強著挑起責任, “任期內一定打通連接全村的道路, 修不通我就退位讓賢。 ”王家元說, 那時候修路集資, 每人200元大家都不答應。 村民胡守潮說, “大家都和我想的一樣, 害怕出了錢路沒修起, 錢打水漂。 ”直到大家看到王家元自掏腰包墊付10多萬元, 才肯相信。

隨後, 王家元帶領著男女老幼組成的築路大軍開赴工地, 攀峭壁、搬大石, 他什麼都做。 就這樣, 在全村人共同努力下, 四通八達的水泥路伸進了春風村密密麻麻的山包裡。

2006年春天, 山外的越野車第一次開到村裡的李子樹下, 外人被春風村的美麗所驚豔。 第二年, 王家元全票當選為春風村村支書。

請專家科學治山

“石頭村”變旅遊村

“先人留給我們的都是石頭, 但石頭也有它的作用。 ”在外經商多年讓王家元思想開闊, 他請來縣裡的專家對春風村會診, 決心“科學治山”。 後來專家支招, 春風村共有3個組, 春風組位於山腳,一半是荒山地,漫山是嶙峋的巨石塊。 亂石縫裡的黃泥,雖然不適合種莊稼,但特別適宜種李子樹。 中沙組位於山腰,是坡耕地,適合發展花卉。 龍塘組在山頂, 寒冷多霧,適合種茶葉。

按照專家說的, 王家元再用上自己的經驗, 村裡引進開發商,盤活土地資源,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起數千畝的李子、花卉、茶產業……荒山上種滿植被果林,既保持了水土又結出了果實。

到後來, 遊客多了, 訪客多了, 春風村很快從一窮二白的“石頭村”變成了花果飄香的“旅遊村”, 農民住上了小樓房、開上了小汽車。

猶記得最初轉型時, 王家元也碰過壁, “呼籲大家種李子樹時, 就有人問李子能當飯吃嗎, 栽了李子樹以後喝西北風嗎?”好在時間證明了王家元的堅持是對的, 當初拋來質疑的人如今都念著他的好。

當村裡物質生活越來越充實後, 王家元開始關注到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2013年, 他興起了“735”工程, 在春風村建起春風文化長廊、農民圖書館、文化活動中心、村史陳列室、農民健身中心、舞臺影院、農村資訊服務站7個陣地,

組建春風農民文藝演出、春風志願服務、春風鄉賢3支隊伍, 每年在村裡組織開展最美春風賽、最美春風行、最美春風村、最美春風贊、最美春風人5項活動。 有了這些精神文化生活, 村民們農閒時間有事幹了, 看看書、學技術、跳壩壩舞、參加健身活動佔據了他們大部分休閒時間。 曾經影響風氣的賭博不見了蹤影, 春風村越來越像“世外桃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