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田華清:一腔熱血解民難

田華清, 現年55歲, 1979年參軍, 4年後回到自己的家鄉擔任村委會主任。 自1986年成為財政幹部以來, 先後擔任管理區書記、鎮城建站站長,

2015年初調任鎮信訪辦任副主任。 他每到一個單位、每從事一項工作都是勤勤懇懇, 兢兢業業, 任勞任怨, 憑著當兵練就出的幹勁、闖勁, 工作起來雷厲風行, 各項工作都走在前頭, 先後多次被評為省、州、縣、鎮優秀共產黨員。

從事信訪工作三年來, 他用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奉獻精神和愛崗敬業、勇於擔當的工作作風, 協調解決了大量疑難複雜的信訪事項, 切實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在平凡的信訪工作崗位上, 忠實地履行著“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的神聖職責, 並總結出了一條如何開展好信訪工作的經驗, 正如他所說“只要皮得、做得、學得, ‘三得合一’, 沒有解決不了的信訪問題。 ”

“所謂‘皮得’就是要態度好。 ”整天面對的是怨聲載道的上訪群眾,

是生活困難需要扶助的來訪者, 每天聽到是歎聲, 罵聲, 怨聲。 不管來訪群眾反映的問題是真是假, 提出的要求有理無理, 合法不合法, 田華清都耐心細緻地聽, 入情入理地解釋, 用最好的態度來接待每一位來訪群眾。 70多歲的信訪人姚某, 幾年前因川氣東送工程、高速公路工程建設, 佔用了其山田, 已按國家政策規定全部補償到位。 但姚某就是不認帳, 天天找政府, 要求天價補償, 動轍揚言進京上訪。 田華清包案後用了7天的時間查找了全部原始資料, 但姚某就是不認可原始資料上的字是自己簽的。 田華清又多方聯繫, 把當時所有承辦人通知到姚某家裡與其家人面對面地核實, 姚某才認可, 現場按相關法律程式下達了處理意見,
做了兩年上百次工作的“姚案”終於畫上了句號。

“‘做得’就是要有擔當。 ”田華清對群眾反應的問題和事項都能做到及時到現場去核實、去調處。 3年來, 鎮信訪辦共接處來信來訪200餘件, 每一件田華清都要親自帶隊下鄉實地核查, 並與相關部門協調處理, 歷經了無數個艱難、艱辛和辛酸。

崔家坡村9組一條組級公路是在80年代修的, 所涉及的田山都已妥善處理, 2016年10月規劃硬化, 但該村一位70高齡的老太太不允許在原修路占田的路段硬化, 天天跑到政府要求再次補償。 田華清與鎮司法所所長4次到老人家裡做工作, 宣傳政策和相關法律條款規定, 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 但仍無法得到老人的同意。 田華清經多方瞭解,

得知該老人的孫子在部隊當兵, 通過與部隊取得聯繫, 由其孫子通過電話給奶奶做工作才把思想做通, 順利的硬化了該段路面。 往往一例上訪案件要經過多次的調查、協調、再調查、再協商的過程。 只要一下鄉就是一整天, 甚至很晚才回來, 肚裡卻顆粒未進, 但仍要忍著饑餓苦口婆心的做群眾工作, 常常是康師傅沖饑、冷水解渴。 由於生活無規律, 田華清和信訪辦的工作人員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胃病。 雖一路艱辛, 但為群眾解了難, 雖一路艱辛, 但換來了一方平安, 田華清認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調處問題時, 必須對事不對人, 這種公開、公平、公正的工作方式往往得不到當事人的理解。 裡三坦村是田華清的老家,

2015年3月的一個星期天, 田華清回老家看看父母, 該村三組陳、李兩家建房為地界發生糾紛, 雙方互不相讓, 拖刀動斧, 田華清知道後迅速趕到現場進行調解, 雙方均提出苛刻要求。 他因為在調解中依法依規說了些硬話、直話, 結果沒有達到雙方意願, 認為踩偏船, 為此挨了三個多月的咒駡。 他忍辱負重, 專門組織調查專班繼續協調處理, 最終化解了這場矛盾糾紛。 事後他說, 雖然我挨了罵, 但這場矛盾糾紛解決了, 我還是非常高興。

“‘學得’就是要多學法規政策。 ”田華清認為, 信訪工作千頭萬緒, 群眾訴求各式各樣, 必須依法依規解決和處理每一件來信來訪事項, 不能當外行。 信訪工作涉及到各行各業、方方面面的法律法規和各項政策規定, 要想全部學會並融會貫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田華清的辦公桌上堆滿了各種法規工具書,他利用休息時間學,把重點內容記下來,在協調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學,用法規條款解決問題,對於法規運用問題定性不准的拜司法工作人員為師,不恥下問,直到把問題解決好不留後患為止。崔家坡村的葉某,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因與陳某換田修公路為田邊山水權屬發生糾紛上訪,田華清多次邀請司法工作人員一同現場指導,解決了兩家幾代人的陳舊疑案。

三年來,田華清一腔熱血解民難,滿腹忠心分黨憂。憑藉著對信訪工作的執著和熱愛,他矢志不移地堅守在平凡的基層信訪崗位上,用真情、用真心、用真愛書寫著一名信訪幹部的責任與擔當。 要想全部學會並融會貫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田華清的辦公桌上堆滿了各種法規工具書,他利用休息時間學,把重點內容記下來,在協調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學,用法規條款解決問題,對於法規運用問題定性不准的拜司法工作人員為師,不恥下問,直到把問題解決好不留後患為止。崔家坡村的葉某,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因與陳某換田修公路為田邊山水權屬發生糾紛上訪,田華清多次邀請司法工作人員一同現場指導,解決了兩家幾代人的陳舊疑案。

三年來,田華清一腔熱血解民難,滿腹忠心分黨憂。憑藉著對信訪工作的執著和熱愛,他矢志不移地堅守在平凡的基層信訪崗位上,用真情、用真心、用真愛書寫著一名信訪幹部的責任與擔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