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厲害了!這位以講魯迅馳名全國小語界的老師,這樣上課!

“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 三怕周樹人。 ”對魯迅先生的文章, 學生們往往敬而遠之。 可是,有一位小學老師神奇地使小學生走近魯迅,感受他的幽默、睿智和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情懷。

他就是小學語文教壇的拓荒者——劉發建老師!

劉發建老師筆名落地麥, 現任教于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 全國名師竇桂梅稱他:這是一個有著獨立思想的麥子, 有些地方, 麥子就是我的老師。

從一名村小教師, 到成為震動全國的小學語文課程拓荒者, 這位麥子究竟有著怎樣的教育理念?他的課堂什麼樣?

本周就和好師妹一起來走近劉發建老師的語文課程吧!

“一篇課文、一冊讀本、一個作家、一周時間”的“名家經典閱讀周”系列課程, 融合了識字、閱讀、寫作、人文通識......

圍繞著經典閱讀課程, 他出版《親近魯迅》《小學生魯迅讀本》《落地麥田野課堂》《經典誦讀100課》等專著。

這位“從泥土中生長出來”的草根教師, 從一節課, 到一套讀本, 到一位名家, 他的“名家經典閱讀周”原來是這樣操作的!

劉發建

所謂“名家經典閱讀周”, 就是一周七天所有語文課, 以及課外語文學習活動, 全部用來閱讀同一位元名家的作品。 這樣被經典浸泡一周的孩子, 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得到明顯提升。 我們先後完成了“魯迅周”“蕭紅周”“老舍周”等15個名家經典閱讀周, 受到了學生和家長一致歡迎。

說到“我們的名家經典閱讀周”的起源, 要從2005年的一節課說起……

十多年前的一節課好課的開始, 就是要相信孩子

2005年前後的觀摩課, 都流行“感動型課堂”, 這一年, 我大約聽了七八個名師執教《伯父》。 幾乎每一位名師都抓住“魯迅半跪著給車夫擦藥”這個細節追問:一個偉大的文學家, 半跪著給一個無名的車夫擦藥, 這一“跪”, 跪出了什麼精神?讓孩子們為魯迅寫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詞。 感覺老師都很用力, 但孩子似乎沒有多少感動, 大部分孩子是無動於衷。 我就在思考:為什麼老師如此用情、用心、用力, 孩子卻如此不買帳呢?

於是, 我把《伯父》全文作為一個故事講給一年級的孩子聽。 之後, 問孩子們感覺這個伯父是個怎樣的人。 孩子們紛紛說, 伯父幽默風趣, 很搞笑, 很好玩, 還有的說和藹可親。 這對我觸動很大, 一年級的孩子僅僅聽了一遍, 就感覺到魯迅幽默風趣、和藹可親, 為什麼到了六年級, 我們的老師引導來引導去, 孩子們還感受不到魯迅的可愛與可親呢?

“兒童視角”,

是打開文本的密碼。 在周燁面前, 或者說在孩子面前, 魯迅首先是伯父, 幽默風趣、和藹可親的伯父。 第二步, 再談魯迅是“不一樣的伯父”;最後, 魯迅是“永遠的伯父”。 有了這樣的思路, 上課就有信心了。

利用一個上午的時間, 在自己班級, 完成了我的《伯父》。 隨後, 我把教學實錄發到人教論壇, 引發熱議。 2006年《人民教育》19期和21期, 圍繞《伯父》教學實錄, 就“讓學生親近鮮活的偉人”和“教育, 如何保持一份兒童視角”兩個話題做了深度討論, 《伯父》一課, 被譽為“兒童親近魯迅世界的一次成功突破”。

如今, 10年過去了, 《伯父》教學依然歷歷在目, 對兒童的敏感, 對敏感的執著, 成就了影響我一生語文教學的一節課。 沒有任何刻意安排, 沒有任何特殊的目標,

就是聽從內心的聲音——相信孩子。

一本教學專著研究自己的課堂, 塑造你的專業成長

《伯父》的成功教學, 為我推開了“魯迅啟蒙教育之門”。

2006年12月20日, 我被竇桂梅老師引薦到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全國語文名師觀摩會上執教《少年閏土》。 有了《伯父》和《閏土》的成功, 我開始琢磨, 如何把人教版語文教材11冊“初識魯迅”單元的四篇課文整體開發出來, 做一次魯迅專題教育的探索。

在系統研讀“初識魯迅”單元四篇課文時, 我發現一個不太合理的現象:“初識魯迅”單元由《伯父》《閏土》臧克家《有的人》和阿累《一面》四篇課文構成, 這是整個小學階段, 孩子們的學習與魯迅有交接的唯一一個單元, 四篇課文, 只有一篇《閏土》是魯迅的文字, 其他三篇均為他人紀念魯迅的文章。 這種突出魯迅的“人”而忽略魯迅的“文”,顯然不利於學生對魯迅是一個作家的認識。尤其是在孩子“初識魯迅”的時期,由“文及人”比由“人及文”更符合孩子的學習心理和認知規律。由此我增加了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內容。

事實證明,《百草園》比《閏土》更受孩子們的喜愛,魯迅在百草園的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以及在三味書屋裡嚴謹又自由的私塾學習,令孩子們百般羡慕。閱讀《百草園》,讓孩子們真切的感受到童年魯迅和我們完全一樣——是個調皮可愛的人。

自2006年冬,我開始有意識地學習有關研究魯迅的著作,重點重讀《魯迅全集》。

對魯迅研究和魯迅作品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之後,對自己這些年的研究也有了一定自信,就萌發了出版一本魯迅教學研究的專著的想法。

在隨後開展的“魯迅啟蒙教育歷史”梳理研究,進行的非常吃力。雖然1949年之後,每個時期魯迅作品或多或少都進入了小學語文教材,但相比較中學魯迅教學研究而言,小學魯迅教學基本沒有任何研究成果。

越是艱難,我越能感受到這種研究的意義和價值。經過近兩年的搜集和發掘,我完成了近2萬餘字的《小學語文視野中的魯迅教學》研究文稿,從“魯迅進入小學語文教材的歷史回顧、魯迅進入小學語文教材的方式解析、對小學語文中魯迅教學的反思和小學語文中魯迅啟蒙教育的重新定位”四個角度做了全面的分析,這就是我《親近魯迅》教學專著的第一部分“思想篇”。

在此研究的基礎上,我把從民國開始,歷史上各個時期各種版本小學語文教材收錄過的魯迅作品及相關文本,全部搜集整理,共25個,並從兒童的角度,哪些文本適合,哪些文本不太適合,逐一做出點評。這就形成了《親近魯迅》專著的“教材篇”。

《親近魯迅》就由“思想篇”“課堂篇”和“教材篇”三大部分構成,這三大篇章分別回答了“為什麼教”“怎樣教”和“教什麼”的問題。三個問題的闡釋,就初步完成了“魯迅啟蒙教育課程”的框架。

一本《魯迅讀本》面向小學生的課程教材,我是這樣編制的

錢理群老師看了我的《親近魯迅》書稿,非常興奮,又主動提出要我和合作編寫一本《小學生魯迅讀本》。

2009年3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我和錢理群老師合作編寫的《小學生魯迅讀本》。這是國內第一本面向小學生的《魯迅讀本》。

在“魯迅作品不適合小學生閱讀”幾乎成為全民共識的背景下,《小學生魯迅讀本》的出版是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魯迅不是兒童文學作家,他的作品不是專門寫給兒童閱讀的。如何在魯迅與兒童之間建立一座橋樑?《小學生魯迅讀本》開創新地提出了“只刪不改”的編輯原則。孩子看不明白的,刪除;適合孩子閱讀的,從長文中節選。但絕不改動任何一個文字。既保留了魯迅文字的原汁原味,又符合兒童的閱讀心理。我們堅守了“魯迅本位”和“兒童本位”的平衡。“只刪不改的”編輯原則,在兒童與經典之間搭建了彩虹橋。

《小學生魯迅讀本》的出版,成為我魯迅啟蒙教育的原創課本。真正擁有了一本自己開發的語文讀本,多年研究的“魯迅啟蒙教育課程”才算有了實體。

一套《名家文學讀本》 不斷延伸自我的邊界,讓教育理想成為現實

如何從魯迅出發,進一步完善我的語文教學?這是我思考的新起點。

如果由一本《魯迅讀本》能夠帶出更多的名家讀本,形成一套《名家文學讀本叢書》,既為孩子們提供一套精品讀物,對豐富我們的語文教學也將有極大的幫助。

我立刻起草了一份《小學生名家文學讀本叢書》的出版方案。出版方案首先得到了錢理群老師和浙江少兒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於是乎,我呼朋喚友,喜愛沈從文的張學青老師,選擇編寫《沈從文讀本》;喜愛汪曾祺的丁慈礦老師,確定編寫《汪曾祺讀本》;喜愛老舍的蔣軍晶老師,定下《老舍讀本》;喜愛蕭紅的張祖慶下單《蕭紅讀本》,周益民確定《冰心讀本》,樓淑建編寫《豐子愷讀本》,朱煜喜歡朱自清,就編寫《朱自清讀本》,陳金銘和王小慶合編《葉聖陶讀本》,王麗琴和王樂芬合編《巴金讀本》。每一位編者,選擇的名家,都是自己情有獨鍾,可以說是鍾愛一生的名家。

經過一年的努力,一套包含魯迅、葉聖陶、豐子愷、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蕭紅和汪曾祺在內的10位中國現代文學大師的、國內第一套《名家文學讀本叢書》(共10本),由浙江少兒出版社正式出版。

“用人類文明和民族文明最好的精神糧食來滋養我們的孩子,為他們終生精神成長和學習打底”,《名家文學讀本叢書》的出版,讓我的這種語文教育理想成為現實。

我們的名家經典閱讀周

《名家文學讀本叢書》的成功出版,到底有何具體的意義和價值呢?這一套讀本,如何讓孩子喜愛上閱讀,如何讓孩子受益,這才是讀本出版的本質意義所在。

2012年的一個秋天,我帶領孩子們學習老舍的《母雞》,課文最後一句是“一個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我讓孩子們思考:課文原本講的是一隻母雞對一群小雞的愛護,老舍憑什麼就能斷定“一位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呢?

於是帶領孩子們學習老舍的《我的母親》,孩子們被老舍母親的辛勞、隱忍、良善、勇敢和無私的大愛深深震撼。

此時,孩子們不單單是對老舍的母親有了感情,而是對老舍的作品有了進一步閱讀的欲望。在此基礎上,我開始組織孩子們學習《小學生老舍讀本》。一天一個單元,每天的晨讀和語文課都用來閱讀《老舍讀本》,老舍幽默風趣、樸素真摯的語言深深吸引了孩子們。讀老舍越讀越喜歡,特別是老舍的誇張、正話反說、自嘲式的幽默,常常讀得哈哈大笑。

被老舍的文字浸泡了一周的孩子,對老舍的喜愛,已經是欲罷不能了。班級許多孩子,雖然還是四年級,就紛紛開始閱讀老舍的《駱駝祥子》。

這就是我們的第一個“名家經典閱讀周”——“老舍周”。

“名家經典閱讀周”的教學形式,開啟了我們的“名家經典閱讀課程”。自2012年開始,依託我們的《名家文學讀本叢書》,我帶領孩子們先後開展了“魯迅周”“蕭紅周”“豐子愷周”等15個“名家文學閱讀周”。

每個學期用三分之一的語文課時,引導孩子集中時間、持續學習同一位元名家的作品,對孩子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升效果,常常超乎我們的想像。

當然,我們現在的“名家經典閱讀課程”,不再局限於我們的《名家文學讀本叢書》。我們會緊扣教材,往往由“一篇課文”帶出“一本名著”;再由“一本名著”,走進一個名家。

有時候,我們還會結合生活實際開發“經典閱讀課程”。譬如,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我們組織學生收看莫言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同步視頻演講,然後再細讀他的文字講稿;給他的短篇小說《狼》續寫結尾,給莫言寫信。開展“莫言周”。最後孩子們幸福的收到了莫言的親筆回信,給孩子們的語文學習帶來極大的鼓勵。

實際上,我們用三分之一的語文課開展名家經典閱讀課,看似上語文書的時間少了,做練習試卷的時間少了,但每一次的期末檢測,成績均名列前茅。實踐證明,經典閱讀養育的孩子,能經得起任何考驗。

————————————————

師享互聯,是一家教師培訓資源分享平臺(www.sxhlpt.com)。數千名教育專家、上百類主題培訓及海量學習資源,深度匹配學校及教師需求,滿足教師個性化發展,引領教師專業成長。關注“師享互聯”官微,加入“教師社區”(中國精英教師成長社區)。與全國教師一起共學習、共交流、共分享,每天都有新收穫。

————————————————

這種突出魯迅的“人”而忽略魯迅的“文”,顯然不利於學生對魯迅是一個作家的認識。尤其是在孩子“初識魯迅”的時期,由“文及人”比由“人及文”更符合孩子的學習心理和認知規律。由此我增加了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內容。

事實證明,《百草園》比《閏土》更受孩子們的喜愛,魯迅在百草園的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以及在三味書屋裡嚴謹又自由的私塾學習,令孩子們百般羡慕。閱讀《百草園》,讓孩子們真切的感受到童年魯迅和我們完全一樣——是個調皮可愛的人。

自2006年冬,我開始有意識地學習有關研究魯迅的著作,重點重讀《魯迅全集》。

對魯迅研究和魯迅作品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之後,對自己這些年的研究也有了一定自信,就萌發了出版一本魯迅教學研究的專著的想法。

在隨後開展的“魯迅啟蒙教育歷史”梳理研究,進行的非常吃力。雖然1949年之後,每個時期魯迅作品或多或少都進入了小學語文教材,但相比較中學魯迅教學研究而言,小學魯迅教學基本沒有任何研究成果。

越是艱難,我越能感受到這種研究的意義和價值。經過近兩年的搜集和發掘,我完成了近2萬餘字的《小學語文視野中的魯迅教學》研究文稿,從“魯迅進入小學語文教材的歷史回顧、魯迅進入小學語文教材的方式解析、對小學語文中魯迅教學的反思和小學語文中魯迅啟蒙教育的重新定位”四個角度做了全面的分析,這就是我《親近魯迅》教學專著的第一部分“思想篇”。

在此研究的基礎上,我把從民國開始,歷史上各個時期各種版本小學語文教材收錄過的魯迅作品及相關文本,全部搜集整理,共25個,並從兒童的角度,哪些文本適合,哪些文本不太適合,逐一做出點評。這就形成了《親近魯迅》專著的“教材篇”。

《親近魯迅》就由“思想篇”“課堂篇”和“教材篇”三大部分構成,這三大篇章分別回答了“為什麼教”“怎樣教”和“教什麼”的問題。三個問題的闡釋,就初步完成了“魯迅啟蒙教育課程”的框架。

一本《魯迅讀本》面向小學生的課程教材,我是這樣編制的

錢理群老師看了我的《親近魯迅》書稿,非常興奮,又主動提出要我和合作編寫一本《小學生魯迅讀本》。

2009年3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我和錢理群老師合作編寫的《小學生魯迅讀本》。這是國內第一本面向小學生的《魯迅讀本》。

在“魯迅作品不適合小學生閱讀”幾乎成為全民共識的背景下,《小學生魯迅讀本》的出版是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魯迅不是兒童文學作家,他的作品不是專門寫給兒童閱讀的。如何在魯迅與兒童之間建立一座橋樑?《小學生魯迅讀本》開創新地提出了“只刪不改”的編輯原則。孩子看不明白的,刪除;適合孩子閱讀的,從長文中節選。但絕不改動任何一個文字。既保留了魯迅文字的原汁原味,又符合兒童的閱讀心理。我們堅守了“魯迅本位”和“兒童本位”的平衡。“只刪不改的”編輯原則,在兒童與經典之間搭建了彩虹橋。

《小學生魯迅讀本》的出版,成為我魯迅啟蒙教育的原創課本。真正擁有了一本自己開發的語文讀本,多年研究的“魯迅啟蒙教育課程”才算有了實體。

一套《名家文學讀本》 不斷延伸自我的邊界,讓教育理想成為現實

如何從魯迅出發,進一步完善我的語文教學?這是我思考的新起點。

如果由一本《魯迅讀本》能夠帶出更多的名家讀本,形成一套《名家文學讀本叢書》,既為孩子們提供一套精品讀物,對豐富我們的語文教學也將有極大的幫助。

我立刻起草了一份《小學生名家文學讀本叢書》的出版方案。出版方案首先得到了錢理群老師和浙江少兒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於是乎,我呼朋喚友,喜愛沈從文的張學青老師,選擇編寫《沈從文讀本》;喜愛汪曾祺的丁慈礦老師,確定編寫《汪曾祺讀本》;喜愛老舍的蔣軍晶老師,定下《老舍讀本》;喜愛蕭紅的張祖慶下單《蕭紅讀本》,周益民確定《冰心讀本》,樓淑建編寫《豐子愷讀本》,朱煜喜歡朱自清,就編寫《朱自清讀本》,陳金銘和王小慶合編《葉聖陶讀本》,王麗琴和王樂芬合編《巴金讀本》。每一位編者,選擇的名家,都是自己情有獨鍾,可以說是鍾愛一生的名家。

經過一年的努力,一套包含魯迅、葉聖陶、豐子愷、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蕭紅和汪曾祺在內的10位中國現代文學大師的、國內第一套《名家文學讀本叢書》(共10本),由浙江少兒出版社正式出版。

“用人類文明和民族文明最好的精神糧食來滋養我們的孩子,為他們終生精神成長和學習打底”,《名家文學讀本叢書》的出版,讓我的這種語文教育理想成為現實。

我們的名家經典閱讀周

《名家文學讀本叢書》的成功出版,到底有何具體的意義和價值呢?這一套讀本,如何讓孩子喜愛上閱讀,如何讓孩子受益,這才是讀本出版的本質意義所在。

2012年的一個秋天,我帶領孩子們學習老舍的《母雞》,課文最後一句是“一個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我讓孩子們思考:課文原本講的是一隻母雞對一群小雞的愛護,老舍憑什麼就能斷定“一位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呢?

於是帶領孩子們學習老舍的《我的母親》,孩子們被老舍母親的辛勞、隱忍、良善、勇敢和無私的大愛深深震撼。

此時,孩子們不單單是對老舍的母親有了感情,而是對老舍的作品有了進一步閱讀的欲望。在此基礎上,我開始組織孩子們學習《小學生老舍讀本》。一天一個單元,每天的晨讀和語文課都用來閱讀《老舍讀本》,老舍幽默風趣、樸素真摯的語言深深吸引了孩子們。讀老舍越讀越喜歡,特別是老舍的誇張、正話反說、自嘲式的幽默,常常讀得哈哈大笑。

被老舍的文字浸泡了一周的孩子,對老舍的喜愛,已經是欲罷不能了。班級許多孩子,雖然還是四年級,就紛紛開始閱讀老舍的《駱駝祥子》。

這就是我們的第一個“名家經典閱讀周”——“老舍周”。

“名家經典閱讀周”的教學形式,開啟了我們的“名家經典閱讀課程”。自2012年開始,依託我們的《名家文學讀本叢書》,我帶領孩子們先後開展了“魯迅周”“蕭紅周”“豐子愷周”等15個“名家文學閱讀周”。

每個學期用三分之一的語文課時,引導孩子集中時間、持續學習同一位元名家的作品,對孩子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升效果,常常超乎我們的想像。

當然,我們現在的“名家經典閱讀課程”,不再局限於我們的《名家文學讀本叢書》。我們會緊扣教材,往往由“一篇課文”帶出“一本名著”;再由“一本名著”,走進一個名家。

有時候,我們還會結合生活實際開發“經典閱讀課程”。譬如,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我們組織學生收看莫言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同步視頻演講,然後再細讀他的文字講稿;給他的短篇小說《狼》續寫結尾,給莫言寫信。開展“莫言周”。最後孩子們幸福的收到了莫言的親筆回信,給孩子們的語文學習帶來極大的鼓勵。

實際上,我們用三分之一的語文課開展名家經典閱讀課,看似上語文書的時間少了,做練習試卷的時間少了,但每一次的期末檢測,成績均名列前茅。實踐證明,經典閱讀養育的孩子,能經得起任何考驗。

————————————————

師享互聯,是一家教師培訓資源分享平臺(www.sxhlpt.com)。數千名教育專家、上百類主題培訓及海量學習資源,深度匹配學校及教師需求,滿足教師個性化發展,引領教師專業成長。關注“師享互聯”官微,加入“教師社區”(中國精英教師成長社區)。與全國教師一起共學習、共交流、共分享,每天都有新收穫。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