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理論+案例:探尋鄉村旅遊的另一種未來——生態村

新時代背景下, 人們的旅遊需求逐漸有觀光遊覽轉向休閒娛樂體驗。 於是傳統的觀賞型大景區對遊客的的吸引逐漸減小, 而注重體驗、生態、休閒、娛樂的鄉村旅遊更加引人關注, 全國各地也掀起了鄉村旅遊建設發展的熱潮。 但是,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升, 對生態環境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因此未來鄉村旅遊的發展一定市逐步走向一種可持續性生態理念為核心的全新生活模式。 而生態村和生態社區就是這種模式的集中表現。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全球生態村與生態社區運動案例, 體驗另一種詩意田園般的生活!

一、生態社區運作案例

生態村在一個不大的區域裡, 集中了社會需要的全部元素, 並展示了如何解決與人們生活相關的所有問題的方法:可持續地生活、和平解決衝突、創造就業、撫養孩子、提供相關教育、或僅僅是慶祝和享受生活。

生態社區把住家、工作場所和遊戲場所結合在一起, 能夠減少大量能源消耗及CO2排放, 以較低的成本實現了有意義的就業和高品質的生活。 生態村並非僅著眼於內心的改變, 而是要落實到包括個體、家庭和社區層面在內的整個生活方式的改變。

生態社區案例:

臺灣地區經過1994年文建會的“社區總體營造”計畫, 1999年的災後重建及2003年內政部營建署的城鄉新風貌計畫的不斷摸索, 逐步總結出以政府提供資金注入為主, 政策宣導及支持專業教育訓練為輔, 全體社區居民共同規劃、設計與行動的生態社區建設的機制, 去提升社區生活環境品質, 構建社區文化, 形成社區共同體意識, 豐富社區居民情感交流。

二、全球生態村聯盟

全球生態村聯盟是一個旨在促進環境和自然重塑的組織機構, 希望借助於生態村的概念作為可持續人居形態的模型,

來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共處的美好願望。 該組織積極支援全球各地生態村及其網路的建設。

1991年, 吉爾曼首次提出生態村的概念。 1995年10月, 全球生態村聯盟(Global Ecovillage Network, 簡稱GEN)正式成立, 使得分佈在世界各地有相同理念的成百上千個小型生態村專案能夠彼此建立聯繫, 相互交流和分享經驗。

全球生態村案例 :

蘇格蘭芬德霍恩生態村:

20世紀80年代,她們開始整體生態村的建設,充分採用了當時最新的有關生態的思考和技術,包括生態住宅,綠色能源系統,節水系統與污水再利用,自給自足的有機種植,自治的經濟系統及管理機制,定期的生態教育,共同的公共空間(共同廚房、洗衣間及接待空間)及聚會空間。

1999年,她們成立新芬德霍恩社區協會(NFA),將社區中的個體和組織聯結在一起,提供了一個社區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的決策平臺。

2001年,成立芬德霍恩基金會大學,旨在開發一套全面的可持續教育課程,內容包括社區體驗、商業和專業技能、可持續生活和藝術等。

現在芬德霍恩生態村有360多位居民,每年有來自世界70多個國家的14 000多人前來這裡參觀、遊覽、靈修。

湯俊,現任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執行院長

旅遊專案要規劃,要方案,要創意,怎麼辦?

諮詢老師:bjtj1717

關注公眾號:創行合一休閒農業創意中心

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專注休閒農業與美麗鄉村、旅遊景區、農場、民宿、農家樂等旅遊規劃與策劃設計,實現資源的有效對接,締造一個全方位的生態鏈互動平臺。

全球生態村案例 :

蘇格蘭芬德霍恩生態村:

20世紀80年代,她們開始整體生態村的建設,充分採用了當時最新的有關生態的思考和技術,包括生態住宅,綠色能源系統,節水系統與污水再利用,自給自足的有機種植,自治的經濟系統及管理機制,定期的生態教育,共同的公共空間(共同廚房、洗衣間及接待空間)及聚會空間。

1999年,她們成立新芬德霍恩社區協會(NFA),將社區中的個體和組織聯結在一起,提供了一個社區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的決策平臺。

2001年,成立芬德霍恩基金會大學,旨在開發一套全面的可持續教育課程,內容包括社區體驗、商業和專業技能、可持續生活和藝術等。

現在芬德霍恩生態村有360多位居民,每年有來自世界70多個國家的14 000多人前來這裡參觀、遊覽、靈修。

湯俊,現任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執行院長

旅遊專案要規劃,要方案,要創意,怎麼辦?

諮詢老師:bjtj1717

關注公眾號:創行合一休閒農業創意中心

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專注休閒農業與美麗鄉村、旅遊景區、農場、民宿、農家樂等旅遊規劃與策劃設計,實現資源的有效對接,締造一個全方位的生態鏈互動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