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古武詠春拳配合的內功,內外雙修才能成為武道宗師

詠春拳配合的內功:

第一式:預備式

兩腿自然分開站立, 略與肩寬。 肩平, 全身肌肉和大小關節放鬆。 兩手自然下垂, 掌心相對, 手指併攏, 尤其是中指與無名指並緊(溝通中指手厥陰心包經與無名指之手少陽三焦經), 鼻呼鼻吸, 不故意壓抑。 全身入靜, 無須意守丹田, 順其自然。 嘴唇輕輕合攏, 舌尖自然輕頂上鄂(溝通任督二脈), 兩目微閉平視(高視則氣上, 下視則氣下)。

第二式:深呼吸

在預備式的基礎上, 兩手掌四指併攏, 拇指翹起, 曲前臂緩慢地自體側運至體前貼身提起, 掌心朝天拇指翹立, 升至胸前。 自然翻掌, 掌心朝地, 把大拇指扣向掌心, 緩慢放下至還原。 自然呼吸, 還原後再做第二次, 如此回圈, 可連續做6。 此式功能:可使手三陰、三陽經脈的氣機同時運行, 促進臟腑氣血運行。 由於大拇指向上翹起, 可使手太陰肺經的氣機從少商穴移動至中府穴, 促進肺循環,

加速肺內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 促進吐故納新的作用。

第三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深呼吸的基礎上, 雙手垂直成勾手, 緊貼股骨, 用手腕向後屈上提。 同時兩腳跟向上提起, 用前腳掌支撐全身重量。 自然呼吸。 隨後, 慢慢還原成預備式。 連續回圈做3次(此式在五式、七式、九式、十一式、十三式後都要做一次,

即在每式後都要重複做一次)。 此式功能:使足陽明胃經, 足少陰腎經, 足太陰脾, 足太陽膀胱經, 足少陽膽經, 足厥肝經, 使足三陰三陽經脈氣機運行。

第四式:體側左右

在上式的基礎上, 雙手平提胸前,

手心向下微握拳。 自然呼吸。 以腰為軸向左側 轉體, 右手彎曲置於左肩前, 左手伸直外展。 自然呼吸。 再轉回正面。 雙手放下 還原。 完成左轉體後, 接著做右轉體, 動作相同, 方向相反。 左右各3次。 此式可以調理肝氣, 主治肝氣鬱逆, 胸肋疼痛。

第五式:提腕納氣

同第三式。

第六式:左右體屈

緊接上式, 兩臂在兩側成一字平肩舉, 掌心朝天, 呼吸自然。 然後以腰為軸, 軀體緩慢向左側斜側傾, 同時左臂下垂左身旁, 右臂隨體側連續上舉過頭。 呼吸自然。 身體緩慢恢復成雙臂在兩側平肩舉, 呼吸自然。 雙臂下放還原。 然後作側體右側傾, 動作相同, 方向相反。 左側3次, 右側3次。 此次功能可以調理脾胃, 中散氣。 主治:脘腹脹滯, 消化不良。

第七式:提腕納氣

緊接上式,重複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八式:轉腰雲手

在上式的基礎上,雙手上提,自然呼吸。身體傾前,伸左手掌,掌心朝天,從右側向左劃弧。呼吸自然。接著,身體向後仰,左手隨身體後仰劃弧從背後繞後上頭頂過百會穴,軀體轉回正面,左手隨身體回原劃弧回到腰部,掌心自始至終朝天。呼吸自然,左手回到腰部後,即出右手劃弧回攬腰際,動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3次,交叉進行,一式完成後掌心才慢慢向下,雙臂慢慢下垂至體側還原,呼吸自然。此式可扶陽生氣;舒筋活絡,主治氣滯血瘀,經絡壅塞(尤其是腰部損傷)。

第九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的基礎上,重複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十式:擴胸納氣

在上式基礎上,兩臂上提,掌心朝天,經腹前上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時,手掌背相對,指尖向上,呼吸自然。雙手掌沿耳旁向上伸臂,過頭頂。呼吸自然。手臂伸直後,手掌轉向正面,半握拳,從正面慢慢下降至與肩平。雙拳化掌,掌心朝地,雙肘分別向背擴胸一下即恢復原狀,然後從胸前慢慢下按至腹部,呼吸自然。接著雙手從腹部下垂到身側還原。接著再做第二次,反復做6次。此調理肺氣,舒胸解鬱。主治氣緊、氣喘。

第十一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的基礎上,重複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十二式:升降樁法

在上式的基礎上,兩臂上提,掌心向上,經腹前上提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時,手掌背相對,指尖朝天,雙掌沿耳旁向上伸臂,過頭頂,呼吸自然。兩臂伸直向左右外側劃弧下降,同時雙腿蹲下,雙手掌劃大弧到膝前合攏,掌心朝天。呼吸自然。隨即慢慢站立起身,雙掌掌心向下,慢慢下放,自然呼吸。兩臂亦慢慢垂直還原。然後再做第二次,反復回圈做6次。此式可養陰活血。主治氣血虧虛。

第十三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基礎上,重複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十四式:收功

兩手掌心互搓10次,雙手以指為梳,梳頭5次。功畢,休息10分鐘,可再練第遍。

第七式:提腕納氣

緊接上式,重複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八式:轉腰雲手

在上式的基礎上,雙手上提,自然呼吸。身體傾前,伸左手掌,掌心朝天,從右側向左劃弧。呼吸自然。接著,身體向後仰,左手隨身體後仰劃弧從背後繞後上頭頂過百會穴,軀體轉回正面,左手隨身體回原劃弧回到腰部,掌心自始至終朝天。呼吸自然,左手回到腰部後,即出右手劃弧回攬腰際,動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3次,交叉進行,一式完成後掌心才慢慢向下,雙臂慢慢下垂至體側還原,呼吸自然。此式可扶陽生氣;舒筋活絡,主治氣滯血瘀,經絡壅塞(尤其是腰部損傷)。

第九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的基礎上,重複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十式:擴胸納氣

在上式基礎上,兩臂上提,掌心朝天,經腹前上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時,手掌背相對,指尖向上,呼吸自然。雙手掌沿耳旁向上伸臂,過頭頂。呼吸自然。手臂伸直後,手掌轉向正面,半握拳,從正面慢慢下降至與肩平。雙拳化掌,掌心朝地,雙肘分別向背擴胸一下即恢復原狀,然後從胸前慢慢下按至腹部,呼吸自然。接著雙手從腹部下垂到身側還原。接著再做第二次,反復做6次。此調理肺氣,舒胸解鬱。主治氣緊、氣喘。

第十一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的基礎上,重複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十二式:升降樁法

在上式的基礎上,兩臂上提,掌心向上,經腹前上提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時,手掌背相對,指尖朝天,雙掌沿耳旁向上伸臂,過頭頂,呼吸自然。兩臂伸直向左右外側劃弧下降,同時雙腿蹲下,雙手掌劃大弧到膝前合攏,掌心朝天。呼吸自然。隨即慢慢站立起身,雙掌掌心向下,慢慢下放,自然呼吸。兩臂亦慢慢垂直還原。然後再做第二次,反復回圈做6次。此式可養陰活血。主治氣血虧虛。

第十三式:提腕納氣

在上式基礎上,重複第三式動作一次。

第十四式:收功

兩手掌心互搓10次,雙手以指為梳,梳頭5次。功畢,休息10分鐘,可再練第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