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暢聊!新時代檢察新聞工作者的新使命

2017年11月8日是第18個中國記者節。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在宣傳報導和意識形態工作中更好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 檢察日報社在記者節當天舉行座談會, 就“新時代檢察新聞工作者的新使命”進行了熱烈交流。

報社黨委會和編委會成員、各部門負責人、採編部門和部分行政部門的代表參加了座談。 總編室編輯李鈺之、新聞中心記者徐盈雁等11名青年編輯記者從本職工作出發, 分享了他們學習十九大精神的體會和對新時代檢察新聞工作者新使命的認識。

檢察日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錢舫

主持座談會

總編室 李鈺之

構建新時代檢察媒體

融合發展的傳播體系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 要聞版編輯要時刻與大局保持同頻共振,

面對新情況、新問題, 編輯要順勢而為, 按照最高檢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及時調整宣傳方向, 把檢察中心工作宣傳好、報導好。

新聞工作者要堅持創新驅動理念, 強化互聯網思維, 建議中檢報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 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

新聞中心 徐盈雁

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時光飛逝, 不知不覺中, 我已迎來了在報社的第十四個記者節。 捫心自問, 如果不是報社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鍛煉的機會, 我的職業生涯可能不會像今天這樣無限接近自己的職業理想。 因此, 我時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電力滿格, 把每一次的選題策劃、新聞采寫都當做是第一次。 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理論部 關仕新

擔當新時代法治新聞傳播新使命

檢察新聞工作者應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發展規律和法治新聞傳播的規律, 在新時代做一名優秀的法治新聞傳播者。

第一, 要有敏銳的時代意識, 新時代要求我們要有新的責任擔當。

第二, 要有極高的政治覺悟。 我們要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第三, 要提高自己的個人法律素養。 要深刻認識檢察制度發展規律, 要深刻認識科技快速發展的變化, 做一個懂業務的全媒體人。

《聲音週刊》王麗麗

見證中國民主法治新的巨大進步

我所在的《聲音週刊》報導人大工作,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其中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深化依法治國的內容,對我們來說非常振奮,報導空間很大。最激動人心的,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這是在黨的正式檔中首次出現“合憲性審查”這一表述,我們不僅看到了可期的豐富素材,更看到了見證中國民主法治新的巨大進步的歷史機緣。

新聞研究室 張立

強化對“四力”的認識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這句話雖然簡短,但是內涵豐富,為新聞媒體的發展明確了方向。綜合看來,傳播力強調管道建設,引導力強調正面報導,影響力是媒體綜合實力的體現,公信力則是媒體恪守的底線。

近幾年來,報社在促進媒體融合方面積極探索,加強“四力”建設,採取了多項舉措,湧現出許多新做法。其中,《法治新聞傳播》提供了很好的載體,激發採編人員進行媒體融合業務研究的熱情,對外宣傳本報採編成果,為促進媒體融合、提升本報影響力發揮了更加積極的作用。

最高檢影視中心 王昊

創作出反映新時代的檢察影視精品力作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檢察影視工作者,必須擔負起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一線的工作經驗告訴我,加強檢察現實題材創作,就一定要在創作環境、創作研究上加大力度,要從真實的檢察事件或優秀的檢察人物中汲取內容。同時,影視中心在承接各級檢察機關委託影視製作的基礎上,力求在作品形式、傳播管道等方面尋求突破。最重要的是,我們從劇本階段就必須紮根實際,深入一線去體驗生活,與檢察官交流,這樣才能創作出真實反映檢察官工作生活的影視精品力作。

新媒體工作室 江華宇

以新面貌迎接新時代

新時代新氣象,如何記錄好這個波瀾壯闊的變革時代,用人民群眾易於理解、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法治建設成就,是每一個法治媒體人都需要思考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新媒體將迎來更多機遇也將面對更多挑戰。我們將不遺餘力營造檢察日報兩微一端清朗的移動互聯網空間,積極探索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積極推進媒體融合,不斷提升檢察日報新媒體在網路輿論場中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辦公室 高偉

創新驅動做好服務工作

辦公室做為服務部門,新時代應該以“一個夢想兩個創新”作為驅動展開工作。第一個創新,是辦公環境的創新型設計,現在辦公室正在進行辦公樓宇文化建設。第二個創新,是報社即將上馬新的辦公系統。一個夢想,即希望我們的中檢報業逐步走向國際化,在目前“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提前考慮中國企業在實現跨國經營的過程中,我們在法律、檢察層面如何幫助他們。

正義網 楊柳

做好新時代檢察和人民之間的溝通者

我所理解的記者,不單單是記錄者,他應該是一個溝通者,他要溝通政府與個人,國家與國民之間的關係,他應該準確而又通俗地將國家的政策法律以及計畫部署翻譯給普通公民,而同時他也應該將普通公民的意見建議,尤其是那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回饋給國家。作為一名檢察新聞工作者,我在當下的角色,就是做好黨和政策的傳播者,做好新時代下檢察與人民之間的溝通者。如果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一個社會進步的推動者,那就再好不過了。

《人民檢察》楊贊

做“四個堅持”踐行者

個人認為,做好採編工作應當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堅持”為基本遵循,努力做合格的檢察新聞工作者。

一是恪守黨性原則,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這要求我們刊用的稿件和理論調研成果不能背離中央精神和高檢院的決策部署。

二是樹立學術意識,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採編人員及時關注最新刑事法動態、檢察工作進展和司法體制改革動向,推出有分量的選題策劃。

三是提高業務素能,堅持正確新聞志向。“融媒體”背景下,要求採編人員練就“火眼金睛”,從海量資訊中選擇有價值的線索和選題。

四是常懷敬畏之心,堅持正確工作取向。採編人員應力求做到對新聞心存敬畏,對法律心存敬畏,對文字心存敬畏。

《方圓》雜誌 靖力

講好新時代故事

推動法治建設

做好新聞,是新時代新聞工作者最基本的使命。《方圓》雜誌一直關注最新、最前沿的法治資訊和社會課題,而且致力於追蹤傳統課題的新的發展與變化。

除了把新聞做好,新時代新聞工作者還有一個更高的使命,就是參與新時代的發展。我們一直強調新聞工作者的客觀、準確,不置身新聞事件之中,但實際上,我們是永遠無法完全抽身出來的,我們永遠會影響我們的新聞物件,進而也會影響這個“新時代”。所以,新聞工作者不僅僅是“觀測者”,更是“參與者”。我們檢察新聞工作者的使命不僅僅是如實講述“新時代”的故事,也要致力於成為建設法治、推動法治的一股力量。

檢察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李雪慧在座談會上作總結講話

李雪慧社長說,新聞工作者是歷史的記錄者、觀察者、瞭望者。我們記錄的新聞,將來就是歷史。因此,我們不僅要記錄新聞,而且要做有思想、有品質、有溫度的新聞。

談到新時代檢察新聞工作者的新使命,李雪慧社長提出六點要求。

一是學習新思想。我們要更加敏銳,這既是政治要求,也是業務要求。

二是融入新時代。我們要主動適應和調整,新時代有許多新的特徵、新的變化、新的要求,我們要主動去適應,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方向。

三是高揚真善美。就是要傳播正能量,這就要求我們的報導要有思想、有深度、有溫度,有品質,向上向善。

四是鞭撻假醜惡。就是對社會上的假醜惡現象進行輿論監督,進行批評性的報導。只有這樣,我們的媒體才有影響力,才有社會地位。

五是迎接新挑戰。就是要不斷地解放表達,講好故事,創新發展。

六是邁向新征程。我們要朝著新的目標,再出發,再前進。

做一個懂業務的全媒體人。

《聲音週刊》王麗麗

見證中國民主法治新的巨大進步

我所在的《聲音週刊》報導人大工作,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其中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深化依法治國的內容,對我們來說非常振奮,報導空間很大。最激動人心的,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這是在黨的正式檔中首次出現“合憲性審查”這一表述,我們不僅看到了可期的豐富素材,更看到了見證中國民主法治新的巨大進步的歷史機緣。

新聞研究室 張立

強化對“四力”的認識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這句話雖然簡短,但是內涵豐富,為新聞媒體的發展明確了方向。綜合看來,傳播力強調管道建設,引導力強調正面報導,影響力是媒體綜合實力的體現,公信力則是媒體恪守的底線。

近幾年來,報社在促進媒體融合方面積極探索,加強“四力”建設,採取了多項舉措,湧現出許多新做法。其中,《法治新聞傳播》提供了很好的載體,激發採編人員進行媒體融合業務研究的熱情,對外宣傳本報採編成果,為促進媒體融合、提升本報影響力發揮了更加積極的作用。

最高檢影視中心 王昊

創作出反映新時代的檢察影視精品力作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檢察影視工作者,必須擔負起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一線的工作經驗告訴我,加強檢察現實題材創作,就一定要在創作環境、創作研究上加大力度,要從真實的檢察事件或優秀的檢察人物中汲取內容。同時,影視中心在承接各級檢察機關委託影視製作的基礎上,力求在作品形式、傳播管道等方面尋求突破。最重要的是,我們從劇本階段就必須紮根實際,深入一線去體驗生活,與檢察官交流,這樣才能創作出真實反映檢察官工作生活的影視精品力作。

新媒體工作室 江華宇

以新面貌迎接新時代

新時代新氣象,如何記錄好這個波瀾壯闊的變革時代,用人民群眾易於理解、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法治建設成就,是每一個法治媒體人都需要思考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新媒體將迎來更多機遇也將面對更多挑戰。我們將不遺餘力營造檢察日報兩微一端清朗的移動互聯網空間,積極探索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積極推進媒體融合,不斷提升檢察日報新媒體在網路輿論場中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辦公室 高偉

創新驅動做好服務工作

辦公室做為服務部門,新時代應該以“一個夢想兩個創新”作為驅動展開工作。第一個創新,是辦公環境的創新型設計,現在辦公室正在進行辦公樓宇文化建設。第二個創新,是報社即將上馬新的辦公系統。一個夢想,即希望我們的中檢報業逐步走向國際化,在目前“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提前考慮中國企業在實現跨國經營的過程中,我們在法律、檢察層面如何幫助他們。

正義網 楊柳

做好新時代檢察和人民之間的溝通者

我所理解的記者,不單單是記錄者,他應該是一個溝通者,他要溝通政府與個人,國家與國民之間的關係,他應該準確而又通俗地將國家的政策法律以及計畫部署翻譯給普通公民,而同時他也應該將普通公民的意見建議,尤其是那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回饋給國家。作為一名檢察新聞工作者,我在當下的角色,就是做好黨和政策的傳播者,做好新時代下檢察與人民之間的溝通者。如果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一個社會進步的推動者,那就再好不過了。

《人民檢察》楊贊

做“四個堅持”踐行者

個人認為,做好採編工作應當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堅持”為基本遵循,努力做合格的檢察新聞工作者。

一是恪守黨性原則,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這要求我們刊用的稿件和理論調研成果不能背離中央精神和高檢院的決策部署。

二是樹立學術意識,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採編人員及時關注最新刑事法動態、檢察工作進展和司法體制改革動向,推出有分量的選題策劃。

三是提高業務素能,堅持正確新聞志向。“融媒體”背景下,要求採編人員練就“火眼金睛”,從海量資訊中選擇有價值的線索和選題。

四是常懷敬畏之心,堅持正確工作取向。採編人員應力求做到對新聞心存敬畏,對法律心存敬畏,對文字心存敬畏。

《方圓》雜誌 靖力

講好新時代故事

推動法治建設

做好新聞,是新時代新聞工作者最基本的使命。《方圓》雜誌一直關注最新、最前沿的法治資訊和社會課題,而且致力於追蹤傳統課題的新的發展與變化。

除了把新聞做好,新時代新聞工作者還有一個更高的使命,就是參與新時代的發展。我們一直強調新聞工作者的客觀、準確,不置身新聞事件之中,但實際上,我們是永遠無法完全抽身出來的,我們永遠會影響我們的新聞物件,進而也會影響這個“新時代”。所以,新聞工作者不僅僅是“觀測者”,更是“參與者”。我們檢察新聞工作者的使命不僅僅是如實講述“新時代”的故事,也要致力於成為建設法治、推動法治的一股力量。

檢察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李雪慧在座談會上作總結講話

李雪慧社長說,新聞工作者是歷史的記錄者、觀察者、瞭望者。我們記錄的新聞,將來就是歷史。因此,我們不僅要記錄新聞,而且要做有思想、有品質、有溫度的新聞。

談到新時代檢察新聞工作者的新使命,李雪慧社長提出六點要求。

一是學習新思想。我們要更加敏銳,這既是政治要求,也是業務要求。

二是融入新時代。我們要主動適應和調整,新時代有許多新的特徵、新的變化、新的要求,我們要主動去適應,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方向。

三是高揚真善美。就是要傳播正能量,這就要求我們的報導要有思想、有深度、有溫度,有品質,向上向善。

四是鞭撻假醜惡。就是對社會上的假醜惡現象進行輿論監督,進行批評性的報導。只有這樣,我們的媒體才有影響力,才有社會地位。

五是迎接新挑戰。就是要不斷地解放表達,講好故事,創新發展。

六是邁向新征程。我們要朝著新的目標,再出發,再前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