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君自故鄉來 可知故鄉事

①儒雲村背面門額。 特約記者 徐偉 攝

儒雲村位於秀英區永興鎮, 古時屬瓊山縣仁政鄉遵都管轄, 今屬羅經村委會轄內自然村,

分儒雲內、儒雲外村。 在封建時代, 村裡崇儒習武, 曾湧現出勞開明、勞榮莢兩位武舉人、武庠。 如今, 走進儒雲村依舊能深感歷史人文的厚重, 品味到實實在在的鄉愁。

②武舉人勞開明功名匾。 通訊員 姚家康 攝

儒雲村古村門用五面光的火山石壘成, 古樸耐用,

有一定的藝術感, 是火山熔岩地帶區域古文化特徵之一。

③老人非常滿意當下的生活。 特約記者 徐偉 攝

剛造訪儒雲村時, 門額上的字被石灰蓋住。 石灰剷除幹淨後, 引來許多村民的圍觀, 因為他們幾十年沒看清老祖宗究竟在村門上寫著什麼。 門楣額匾陰鐫“雲程發軔”,

四字楷書得體、頓挫有力, 雲程:青雲萬里的路程;發軔:軔, 刹車木, 啟車行進;發軔:拿掉支住車的木頭, 使車啟行。 出自《楚辭·遠遊》:“朝發軔於太儀矣, 夕始臨乎于微盧”, 借喻村裡文運從此開始。 背面門額“人文尉起”, 人文, 指禮樂教化, 人世間事、習俗;尉起, 蓬勃興起, 即希望村裡通過儒學教育, 蓬勃興起禮樂、人世間事、習俗。 嵌在村門牆上有一小碑的捐款名單, 落款是“光緒三年季冬月吉旦”, 有黃、勞兩姓共捐建門, 說明村門在1877年建。

④村民對未來生活充滿憧憬。 特約記者 徐偉 攝

現年77歲的勞傳儒家中懸放著一塊“武魁”木匾, 長181.5釐米、寬57釐米。 中間刻有“武魁”兩個金粉大字, 右側豎刻:“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禦史巡撫、廣東等處提督軍務兼理糧餉李為”;左側落款:“道光壬午科中武第三十九名, 武舉勞開明, 男武生榮莢立”。 《民國瓊山志·卷二十二》載:“道光二年壬午勞開明, 遵都人”, 于清道光二年通過鄉試科考武功中“武舉”, 時間是1822年, 至今195年。

⑤武舉人勞開明功名匾。 通訊員 姚家康 攝

橫匾上刻有兩個人,

一是武舉人勞開明, 一是武生勞榮莢, 從1877年捐建“雲程發軔”門的名單有“武庠勞榮莢”來說, 武庠即武生, 在官辦的習武學校學習的學生。 一般來講武庠也是武秀才, 封建社會能考上武秀才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⑥蜜蜂采蜜場景留住了人們的記憶。 特約記者 徐偉 攝

匾上右側刻有一枚楕圓章為篆書“福祿”,屬於閒章;左側刻有兩方印章,“舉人”與“勞開明印”,均為篆書。村中見到一尊習武練力氣用菱形石,勞傳儒說是他祖先練武用的,並說他是武舉人的第七代孫。

⑦武舉人勞開明故居。通訊員 姚家康 攝

通訊員 張王明

圖文原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特約記者 徐偉 攝

匾上右側刻有一枚楕圓章為篆書“福祿”,屬於閒章;左側刻有兩方印章,“舉人”與“勞開明印”,均為篆書。村中見到一尊習武練力氣用菱形石,勞傳儒說是他祖先練武用的,並說他是武舉人的第七代孫。

⑦武舉人勞開明故居。通訊員 姚家康 攝

通訊員 張王明

圖文原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