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為政|“因公違法”也要根治

日前, 一位農村幹部向我“訴冤”:自己做主佔用了基本農田建學校, 由於違反了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 剛挖地槽就被國土局執法人員叫停,

自己還受到了黨紀處分。 對此他想不通:“地是我們村的地, 我幹得是公家的事, 因公違法也要受處分嗎?”

現實工作中, 有些農村幹部以“大老粗”自居, 不學法、不懂法, 憑著過去的老經驗做事情, 由著自己的小性子幹工作。

主要表現:

一是一味地“因公”, 忘記了守法。 認為只要是為公家辦事, 就沒錯誤可言。 在“因公”的保護傘下忘了自己的身份, 其結果是糊裡糊塗造成違法事實。

二是老大思想嚴重, 自認為天高皇帝遠, 民不告官不究。 有些農村幹部對本村的事一人說了算, 把群眾的善意批評和意見當作耳旁風, 造成違法事實付出沉重的代價後追悔莫及。

三是對說不清楚心裡沒底的事僥倖心理居上。 辦事前對合法與否把握不準時,

既不查檔也不搞諮詢, 以基層的事說不清楚不了了之。

部分農村幹部工作中的以“因公”為藉口肆意違法問題, 與創建和諧、文明、法治社會的要求格格不入, 其危害有目共睹, 必須多管齊下予以根治。

首先, 司法、宣傳、組織等部門應採取措施,

在農村幹部中深入開展普法教育活動, 結合農村幹部身邊發生的“因公違法”案例以案說法, 促其明辨是非, 爭做既奉公又守法的優秀農村幹部。

其次, 採取評選“農村法治明星幹部”、開設“優秀農村幹部光榮榜”等形式, 引導村幹部主動學法、懂法、守法、用法, 推動農村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第三, 政府職能部門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向農村幹部及群眾“問訪”活動, 虛心向農村幹部群眾徵詢執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意見, 勇於接受群眾的批評和監督, 不斷提高自身的執法水準和法治觀念。

最後, 切實加大對農村幹部“因公”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 做到不因“公事”違法而手軟、不因“家人”違法而護短。 同時, 要關口前移,

及時發現和掌握苗頭性的傾向, 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因公”違法成本。

(摘自《組工文萃》2017年第八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