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巴中5少年求學北師大成都實驗中學收穫多多

鄉間阡陌旁的綠樹上, 鳥兒在婉轉鳴唱, 以層疊青山為背景的田間, 蛙聲陣陣, 對於就讀在芝苞鄉中心小學初二年級14歲的杜鐿安來說, 這曾經就是自己校園窗外的全部世界, 自己曾想像過的最大城市是距離鄉村55公里的通江縣城。

但這個世界卻突然對這個14歲的孩子打開了一扇新的窗。 3月26日, 北京師範大學成都實驗中學初二年級迎來了與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芝苞鄉中心小學“互通互助”首批五位交流學生, 杜鐿安就是其中的五分之一。

“城市孩子獨生子女居多, 如何真誠待人, 換位思考問題等都是城裡娃需要進一步學習的地方。

而來自革命老區的孩子們也應開拓視野, 樹立更遠大的奮鬥目標。 ”北師大成都實驗中學劉明俊副書記認為, 這是一場發生在現實中的“變形記”, 教育的理念如同春雨悄無聲息的潤澤了孩子們的內心。 劉明俊認為:“兩所學校的孩子們均變化明顯。 ”

課內:

制定單獨教材

1+1互助小組助“新生”快速融入

據瞭解, 2016年7月9日, 北京師範大學成都實驗中學與巴中市通江縣芝苞鄉中心小學簽訂“互通互助”協議。 兩所學校將開展包括校園文化建設, 管理團隊與骨幹教師培訓, 送教下鄉, 學生交流、幫扶、夏令營等系列交流活動。 今年一開學, 北師大成都實驗中學就把芝苞鄉中心校的孩子們接來成都。

為了迎接來自芝苞鄉中心小學的同學, 北師大成都實驗中學提前一周就開始準備。 羅睿是初二9班的班主任, 在班級中開展了一堂特別的班會課, 將“互通互助”活動介紹給班上同學。 考慮到“新生”融入全新的環境, 需要有同齡人的幫助, 班上為每位芝苞鄉娃娃都建立了1+1互助小組。 各學科老師則提前按照芝苞鄉中心小學的教學進度, 單獨定制了新的教輔材料。

對杜鐿安來說, 這是一個不同於鳥唱蛙鳴的全新的世界, 連課堂也是嶄新的, 他說:“我第一次上全英語的英語課, 上課有點聽不懂, 心理好慌張。 數學課的作業難度也不一樣, 除了新知識以外, 需要更靈活的解題思路。 ”杜鐿安笑著說:“這樣學習好洋盤, 先瞭解這樣將來才能追上。

馬成恭是初二9班的班長, 他這次和來自芝苞鄉中心小學雷繼成立了互助小組。 在馬成恭的眼中, 這幾位來自巴中的同學都非常優秀。 “我們學習的進度大概差兩三節課。 但雷繼不害羞不怯場, 每次語文老師課堂上提問時都落落大方, 快速的適應能力讓人很佩服。 ”

課外:

不僅看到蓉城甚至遙望敦煌

給孩子心中埋下一顆種子

雖然只在學校一周時間, 新生們還碰上了一次數學測驗。 “這幾個娃娃非常聰明並且勤奮。 ”羅睿說, 幾個孩子數學成績排名全班前十。 初二8班的班主任李強老師稱讚巴中孩子們的學習習慣都非常好, 從上課時的狀態, 課堂做筆記認真程度以及遇到問題及時詢問的好學態度等都讓人印象深刻。

而對於杜鐿安來說, 在這裡不僅看到蓉城甚至遙望敦煌。 週三的校園辯論賽結束後, 週四新生們來到成都博物館參觀“絲路之魂。 敦煌藝術大展”, 週五又參加了班級籃球賽。 杜鐿安有些少年老成地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可是首先要體會到不同的生活狀態, 才會發自內心的嚮往。 ”他說:“每天的體育課大家都可以一起打籃球, 女同學們甚至還能參加花藝之類的興趣課程, 這裡非常有趣。 時間安排也非常緊湊, 特別充實。 ”

4月1日, 一周的交流結束了, 在送別會上, 孩子們還準備了自己製作的禮物送給即將離開的五名同學。

在成都的一周體會, 讓杜鐿安給自己定下了“更大”的目標, “以前就只想高中考我們當地最好的學校,

現在我想到更好的學校讀書。 ”

劉明俊告訴記者:“未來交流還將繼續, 兩所學校之間的互訪交流活動將常態化進行, 讓學生們共同成長。 ”成都商報記者王勤 梁梁

原標題:溫情“變形記”:在孩子心中埋下新的種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