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產品不斷出現滯銷,到底農產品是如何定價的?

點擊右上方紅色字體, 關注農業百事通, 瞭解農村熱點資訊!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 農民的生產生活水準有所提高;但是, 無論經濟發展速度有多快, 在市場銷售過程中, 農產品滯銷的案例始終是屢見不鮮, 並不少見;即使是在現在這個正處於豐收的季節, 依然有不少農產品滯銷的情況發生在全國各地;

河南晚秋梨

根據京九晚報的消息報導, 近日, 河南商丘柘城縣遠襄鎮老官張村的梨子面臨嚴重滯銷的情況;據當地村民的說法, 自家20多畝地的晚秋黃梨園, 全都沒有打藥, 品質很好, 但就是銷售是一個問題;

山東土雞蛋

據德州新聞網報導, 在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黃河涯鎮101省有一家農戶, 本身自己就患有尿毒癥, 身體不適, 但是為了撐起這個家, 他自學養殖技術, 買來各種書籍鑽研養殖技術, 在今年5月份, 依靠父母和親朋好友的幫助,

購進了1000只蘆花雞雞苗, 這是一家人的希望, 他不敢有絲毫懈怠, 但是, 雞是養好了, 半年後, 到現在, 1000只散養蘆花雞到了產蛋期, 銷路卻成了最大的難題;

陝西禮泉蘋果

眼下正是蘋果上市的時候, 陝西禮泉的蘋果獲得了豐收, 但是卻面臨低價賤賣的尷尬境地;禮泉是有名的“蘋果之鄉”, 往年賣得好的時候, 批發價都能達到每斤兩塊六七, 而現在, 每公斤的單價都只有幾毛錢, 果農紛紛虧本愁銷售!

“豐產不豐收”、“谷賤傷農”, 僅僅一次滯銷, 就足以讓農民一年的辛苦全都白費, 這對於農民來說, 其經濟損失是非常巨大的, 也是非常不能夠接受的!那麼, 到底為何每年都會有農產品滯銷的案例發生?農產品究竟是如何定價的?

農產品如何定價的?

前日, 國家發改委舉辦了“成本監審和成本調查”新聞發佈會,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丁傑就此做出了回應;原來農產品定價都會有一本詳實的賬,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 國家發改委就建立起了對農戶農產品生產成本調查的制度, 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

農產品定價的依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覆蓋全省的調查網路

目前唯一全面準確反映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情況調查的網路就是農產品成本調查網路, 它覆蓋了31個省、區、市, 316個地市, 1550個縣市, 選取了6.6萬多個參與調查農戶;調查品種也涵蓋了農、林、牧、副、漁各個領域,

包含了糧、棉、油、蔬菜、畜產品等共54個品種, 每年都會向社會公開;

回歸田間的調查

從國家到省、市、縣逐級下達任務, 各級價格主管部門都自上而下開展調查, 所有的資料均來源與農村真實的田間地頭中, 形成了紮根在“田間地頭”的調查制度;主要流程就是, 農戶會逐日逐筆地登記台賬, 記錄自己所生產的產品、種植農產品過程中的投入, 例如用了多少化肥、幹了什麼農活、澆了幾茬水、用了多少水費等都會折合成成本, 然後這些詳細的資訊會再自下而上, 通過縣、市、省逐級匯總, 上報到國家發改委, 進行最終確定;

面對農產品滯銷,我們能做些什麼?

隨著科學和經濟的發展,我國品種培育技術、作物管理技術、水肥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農業技術,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生產中導致減產危害的不確定因素逐漸減少,只要沒有發生特大天災,年年都可以是豐收年,對於廣大農戶而言,價格越低越不想賣,越不想賣就越會積壓,滯銷於是產生;

但是,在技術和資本的推動下,農業的範圍已經在極大地擴展,農戶面對的不僅僅只是眼前的幾畝有限的土地,農民作為生產端,只是農業這個產業鏈的一部分,他受到其他環節的制約影響,因此,雖然田間地頭的蔬菜便宜得都賣不出去,但是,最終消費者拿到手的菜卻並不便宜,農戶只是為別人做了嫁衣,這樣增產不增收的問題到底要怎樣解決?

第一:首先,農民要解放思想,放開眼界,不能僅僅只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要放眼整個農業產業,適應當代消費者的習慣,提高農產品的檔次;

第二:其次,政府要做好科學種植的引導工作,利用互聯網等大資料,為農戶提供即時的農產品供求資訊,讓農戶能夠在生產的過程中,就能預估自己的農產品能否賺錢,避免盲目種植導致的供需不平衡,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不符合市場需求導致的滯銷問題;

第三:最後,借助社會力量,擴大銷路,減少中間環節,為農民爭取更多的收益也減輕消費者的負擔,加快農產品龍頭企業的發展,從而帶動零散農戶;

綜上,希望農產品滯銷的問題能夠得到妥善解決,讓農戶能夠真正豐產又豐收!

感謝關注農業百事通!

關於農產品的即時價格行情以及預售資訊、供求消息的發佈,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面對農產品滯銷,我們能做些什麼?

隨著科學和經濟的發展,我國品種培育技術、作物管理技術、水肥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農業技術,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生產中導致減產危害的不確定因素逐漸減少,只要沒有發生特大天災,年年都可以是豐收年,對於廣大農戶而言,價格越低越不想賣,越不想賣就越會積壓,滯銷於是產生;

但是,在技術和資本的推動下,農業的範圍已經在極大地擴展,農戶面對的不僅僅只是眼前的幾畝有限的土地,農民作為生產端,只是農業這個產業鏈的一部分,他受到其他環節的制約影響,因此,雖然田間地頭的蔬菜便宜得都賣不出去,但是,最終消費者拿到手的菜卻並不便宜,農戶只是為別人做了嫁衣,這樣增產不增收的問題到底要怎樣解決?

第一:首先,農民要解放思想,放開眼界,不能僅僅只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要放眼整個農業產業,適應當代消費者的習慣,提高農產品的檔次;

第二:其次,政府要做好科學種植的引導工作,利用互聯網等大資料,為農戶提供即時的農產品供求資訊,讓農戶能夠在生產的過程中,就能預估自己的農產品能否賺錢,避免盲目種植導致的供需不平衡,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不符合市場需求導致的滯銷問題;

第三:最後,借助社會力量,擴大銷路,減少中間環節,為農民爭取更多的收益也減輕消費者的負擔,加快農產品龍頭企業的發展,從而帶動零散農戶;

綜上,希望農產品滯銷的問題能夠得到妥善解決,讓農戶能夠真正豐產又豐收!

感謝關注農業百事通!

關於農產品的即時價格行情以及預售資訊、供求消息的發佈,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