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她僅存的夢想,就是不要變成母親一樣的人|高分小說

圖:《海街日記》

童年的傷痛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原生家庭的陰影是不是終生都難以擺脫?

我們最終都會變成自己討厭的大人嗎?

……

在三十歲的某一天, 赴美多年的林孟冬突然接到兩個女人的「死訊」, 一個是她十六歲的繼女, 一個是她遠在家鄉五十歲的母親。

《夢冬》是一個三十歲的女人從海外回鄉為母親「送終」的故事, 也講述了三個三十歲的女性站在人生轉捩點上的領悟與抉擇。

三重視角依次展開, 不同時代的三個女人完成了揪心的蛻變。 原生家庭帶來的成長陰影, 讓許多人感同身受。

一如故事裡所說:

當我們終於開始學會以母親的目光打量這個世界時, 我們才和童年達成了艱難的和解。

夢冬

易難

她已經很多年沒有回家了。

她是個貪戀溫暖的人。 貪戀滾燙的陽光, 貪戀大汗淋漓的奔跑, 貪戀活潑跳動的火焰。 於是, 她離家越來越遠, 遠到再也想不起家鄉冬天的溫度。

只有在夢裡, 那些寒冷蝕骨的時刻, 獰笑著瞬間包圍了她, 周身瞬間成冰。 她掙扎著想逃脫, 卻意識到那正是自己原本的樣子。

回家的路太長太遠, 即使在夢裡, 她也從來不曾走完。

//

憑什麼?

憑什麼誰都可以這樣隨便地選擇去死, 憑什麼我不可以?

這個想法再次從腦海裡蹦出來的時候, 四月自己都嚇了一跳。

在一天之內, 她突如其來地面臨著兩個女人的「死訊」, 一個是她十六歲的繼女, 一個是她五十歲的母親。

三藩市飄著冷雨的耶誕節下午, 四月獨自坐在社區大學的辦公室裡批改著中文課的學生作業。 看到索菲熟悉的字體時, 她不由得歎了口氣。

「我出生在紐約。 我爸爸來自三藩市, 他原來來自中國。 他遇到我媽媽在紐約, 她來自新澤西, 他們離婚了當我十歲的時候。 我和奶奶住了幾年, 我被送到一所寄宿學校, 因為奶奶有了一個新爺爺, 又。 我不太瞭解故鄉。 可能因為我沒有。 」

讀到這段磕磕絆絆夾雜著七拼八湊谷歌翻譯的語句時, 四月突然想起了她第一次去狄倫家裡的那個清晨。

那是她第一次以狄倫女朋友的身份見他的家人, 然後一起向他們公佈兩人訂婚的喜訊。

那幾乎是她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闔家團圓」, 雖然她在之前的二十多年裡一直生活在據說是全世界最講究「闔家團圓」的中國。

那個清晨, 她從狄倫小時候睡過的閣樓小床上醒來, 床邊已經擺好了冒著熱氣的咖啡。 她光著腳走出房間, 看到樓下客廳裡聖誕樹下最大的那個粉紅色盒子上貼著她的英文名字 April。 狄倫和他繼父約翰在廚房一邊忙活著什麼一邊聊天, 他的母親瑪麗正穿著紅配綠的中式家居服站在聖誕樹旁邊, 微胖的身子努力踮起腳, 把最後一個鈴鐺穩穩掛在樹尖尖上。

回頭看到她, 老太太爽朗地笑著走過來, 給了她一個結結實實的大擁抱, 「四月呀, 以後每年的聖誕你都要回家裡來過!」

老人身上散發出陳舊卻溫暖的香味把四月包圍, 她抬起頭, 看到聖誕樹尖上鈴鐺發出悅耳的聲響。 從來到狄倫家的第一天起, 她有了故鄉。

那是三年前的事情了。

後來她成了狄倫的妻子,也成了狄倫和前妻的女兒索菲的中文課老師。索菲明明可以轉到更好的公立大學,但她或許是到了青春期,有些自閉,不太和同學朋友交流,也不想換新環境。狄倫是個放任自由的父親,只要索菲沒有濫交男友或喝酒嗑藥,對他來說就是萬事太平。反倒是在三藩市社區大學教書的四月經常監督她,但即使這樣,斷斷續續學了好幾年中文的索菲仍然在初級班打轉,別的同學早就跳到高級班開始寫書法背絕句了,她寫作文仍然是濫竽充數的谷歌翻譯加上偷著問問班裡別的華裔學生。四月特意托朋友從中國帶來很多書送給她,她全都扔在房間裡,連封皮的塑膠都沒有拆開過。

狄倫的中文還是不錯的,給她起過一個挺有雅趣的中文名字,叫章秋語,但她到現在都還不會寫。

讀到這個十六歲孩子的所謂作文《故鄉》,四月就想到了自己,莫名地多了幾分理解。她合上厚厚一摞學生作業,拿出手機撥通了索菲的電話。今天又是耶誕節了,狄倫一早給她打電話,告訴她回家時捎上索菲,然後一起去母親家裡吃聖誕晚餐。

這是她和狄倫冷戰兩個月以來唯一的一次交流。

電話沒人接。四月輕車熟路地打開了臉書主頁。對於這些沉迷社交網路的孩子來說,素未謀面的網友留下的評論遠比和家人一起吃頓聖誕晚餐更重要。

打開臉書主頁,赫然彈出一條群組直播提醒,四月嚇了一跳。

Ending yourself?

這個瞬間成為學校熱門話題榜首的群組直播裡,索菲的臉清晰地顯示在螢幕上。她舉著手機,跨坐在學生宿舍的露臺外緣,發白的腳趾在寒冷的冬雨裡蹺著,頭髮沾濕了,飛揚跋扈地在臉上一甩一甩。群組裡有一百多人,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在索菲蒼白的臉龐下面,大家興致勃勃地討論著跳樓多有趣,自殺多個性,偶爾出現一條「真的不用打 911 嗎?不要自殺啊!」立刻被刷新上來的評論淹沒了。

螢幕上的索菲有些猶豫地盯著鏡頭,口中喃喃地念著大家留下的評論,顛三倒四地自說自話。

「為什麼……為什麼要自殺?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你們為什麼要活著?你們給我一個活著的理由,我給你們一個自殺的理由。什麼?……」

四月有些驚訝,卻又感覺似乎在意料之中,愣愣地看了螢幕一會兒。

如果後來她告訴狄倫當時她的想法,狄倫一定會罵她有病。雖然她並不知道索菲在學校裡遇到了什麼麻煩,嚴重到想要去死,但那一刻她竟然切實地嫉妒起索菲來,一個身體裡充滿了愛和恨,情感和衝勁,不惜拿自己年輕卻渺小的生命跟這個世界做對抗的十六歲女孩,活成了她永遠也做不到的樣子。

四月和狄倫結婚三年了,兩個人相敬如賓。隻身來美國的四月,和狄倫的家人相處得很好,有時甚至她自己都在想,究竟是嫁給了狄倫,還是嫁給了一個她從小心嚮往之的家庭。也正因此,她並不介意和狄倫的感情有多淡。狄倫很瞭解她,因為他也不介意。他很清楚,只要四月還貪戀這個家庭的溫暖,他再怎樣遠走高飛,四月都會牢牢地守在家裡等他回來。

狄倫有女兒索菲,四月又不太喜歡小孩,知道狄倫並不想再負擔第二個孩子的養育,於是也不覺得沒有小孩有什麼壞處。但兩個月前她去體檢了,醫生告訴她她的體質很難受孕,基本上這輩子不太有機會生育了。

人好像總是很犯賤,本是自己不想要的東西,戳到你眼皮底下都不稀罕看一眼。但若是自己本來不想要的東西發現根本就沒可能給你,卻反倒莫名其妙地缺憾起來。

四月和狄倫大吵了一架。狄倫覺得四月的脾氣發得完全沒來由,當初明明是她自己決定不要小孩的,又沒有人強迫她,不就是不能生育嗎,本來也沒有打算生啊。而四月也不知道自己的氣憤究竟來自哪裡,她和狄倫的婚姻的確不痛不癢味同嚼蠟,但並不是因為沒有小孩。兩個人都清楚,當初的結合不過是由於狄倫想給孩子找一個中國的媽媽,而四月想給自己找一個美國的家。

「你別把你們中國人的那一套拿來說我!」狄倫說,「什麼有了小孩就能挽救一段婚姻之類的鬼話,那都是你們的迂腐!」

四月無言以對。很多年前她的父親曾經和她母親說過同樣的話,那時的她,唯一的夢想就是不要變成母親一樣的人,更不要嫁給父親那樣的人。

狄倫怒氣衝衝地奪門而出。

那天恰巧是四月的三十歲生日。她給自己做了一個蛋糕,上面精心地裱了一圈自己最愛吃的淡奶油。狄倫走後,她把蛋糕從冰箱裡拿出來,端端正正地擺在桌上,又給自己倒了一杯紅酒。

這樣的場景,如果向年少時的她講起,她打死都不會相信,三十歲時自己過著這樣的生活。那些晦暗破碎又絕望的時刻,如果有個人能夠告訴她,三十歲的時候,一切都會好的,是不是就不會那樣難熬?

但年少時的她也更加不會相信,三十歲的這一天,她平靜地坐在溫暖的家中,陪伴她的卻是更加漫無邊際的絕望。

她第一次想到死。

但她當然不會去死。她生性怯懦,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讓她自己覺得有些奇怪的是,在想到死的那一瞬間,她竟然有些想家。

(未完。)

//

- 易難作品 -

豆瓣評分 9.0

限時免費

在三十歲的某一天,她突如其來地面臨著兩個女人的「死訊」,一個是她十六歲的繼女,一個是她遠在家鄉五十歲的母親。

一個三十歲的女人回鄉給自己母親「送終」的故事。

三個三十歲的女人,在這一年分別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擇。

當我們終於開始學會以母親的目光打量這個世界時,我們才和童年達成了艱難的和解。

↙ 點擊閱讀原文,繼續閱讀《夢冬》。

那是三年前的事情了。

後來她成了狄倫的妻子,也成了狄倫和前妻的女兒索菲的中文課老師。索菲明明可以轉到更好的公立大學,但她或許是到了青春期,有些自閉,不太和同學朋友交流,也不想換新環境。狄倫是個放任自由的父親,只要索菲沒有濫交男友或喝酒嗑藥,對他來說就是萬事太平。反倒是在三藩市社區大學教書的四月經常監督她,但即使這樣,斷斷續續學了好幾年中文的索菲仍然在初級班打轉,別的同學早就跳到高級班開始寫書法背絕句了,她寫作文仍然是濫竽充數的谷歌翻譯加上偷著問問班裡別的華裔學生。四月特意托朋友從中國帶來很多書送給她,她全都扔在房間裡,連封皮的塑膠都沒有拆開過。

狄倫的中文還是不錯的,給她起過一個挺有雅趣的中文名字,叫章秋語,但她到現在都還不會寫。

讀到這個十六歲孩子的所謂作文《故鄉》,四月就想到了自己,莫名地多了幾分理解。她合上厚厚一摞學生作業,拿出手機撥通了索菲的電話。今天又是耶誕節了,狄倫一早給她打電話,告訴她回家時捎上索菲,然後一起去母親家裡吃聖誕晚餐。

這是她和狄倫冷戰兩個月以來唯一的一次交流。

電話沒人接。四月輕車熟路地打開了臉書主頁。對於這些沉迷社交網路的孩子來說,素未謀面的網友留下的評論遠比和家人一起吃頓聖誕晚餐更重要。

打開臉書主頁,赫然彈出一條群組直播提醒,四月嚇了一跳。

Ending yourself?

這個瞬間成為學校熱門話題榜首的群組直播裡,索菲的臉清晰地顯示在螢幕上。她舉著手機,跨坐在學生宿舍的露臺外緣,發白的腳趾在寒冷的冬雨裡蹺著,頭髮沾濕了,飛揚跋扈地在臉上一甩一甩。群組裡有一百多人,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在索菲蒼白的臉龐下面,大家興致勃勃地討論著跳樓多有趣,自殺多個性,偶爾出現一條「真的不用打 911 嗎?不要自殺啊!」立刻被刷新上來的評論淹沒了。

螢幕上的索菲有些猶豫地盯著鏡頭,口中喃喃地念著大家留下的評論,顛三倒四地自說自話。

「為什麼……為什麼要自殺?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你們為什麼要活著?你們給我一個活著的理由,我給你們一個自殺的理由。什麼?……」

四月有些驚訝,卻又感覺似乎在意料之中,愣愣地看了螢幕一會兒。

如果後來她告訴狄倫當時她的想法,狄倫一定會罵她有病。雖然她並不知道索菲在學校裡遇到了什麼麻煩,嚴重到想要去死,但那一刻她竟然切實地嫉妒起索菲來,一個身體裡充滿了愛和恨,情感和衝勁,不惜拿自己年輕卻渺小的生命跟這個世界做對抗的十六歲女孩,活成了她永遠也做不到的樣子。

四月和狄倫結婚三年了,兩個人相敬如賓。隻身來美國的四月,和狄倫的家人相處得很好,有時甚至她自己都在想,究竟是嫁給了狄倫,還是嫁給了一個她從小心嚮往之的家庭。也正因此,她並不介意和狄倫的感情有多淡。狄倫很瞭解她,因為他也不介意。他很清楚,只要四月還貪戀這個家庭的溫暖,他再怎樣遠走高飛,四月都會牢牢地守在家裡等他回來。

狄倫有女兒索菲,四月又不太喜歡小孩,知道狄倫並不想再負擔第二個孩子的養育,於是也不覺得沒有小孩有什麼壞處。但兩個月前她去體檢了,醫生告訴她她的體質很難受孕,基本上這輩子不太有機會生育了。

人好像總是很犯賤,本是自己不想要的東西,戳到你眼皮底下都不稀罕看一眼。但若是自己本來不想要的東西發現根本就沒可能給你,卻反倒莫名其妙地缺憾起來。

四月和狄倫大吵了一架。狄倫覺得四月的脾氣發得完全沒來由,當初明明是她自己決定不要小孩的,又沒有人強迫她,不就是不能生育嗎,本來也沒有打算生啊。而四月也不知道自己的氣憤究竟來自哪裡,她和狄倫的婚姻的確不痛不癢味同嚼蠟,但並不是因為沒有小孩。兩個人都清楚,當初的結合不過是由於狄倫想給孩子找一個中國的媽媽,而四月想給自己找一個美國的家。

「你別把你們中國人的那一套拿來說我!」狄倫說,「什麼有了小孩就能挽救一段婚姻之類的鬼話,那都是你們的迂腐!」

四月無言以對。很多年前她的父親曾經和她母親說過同樣的話,那時的她,唯一的夢想就是不要變成母親一樣的人,更不要嫁給父親那樣的人。

狄倫怒氣衝衝地奪門而出。

那天恰巧是四月的三十歲生日。她給自己做了一個蛋糕,上面精心地裱了一圈自己最愛吃的淡奶油。狄倫走後,她把蛋糕從冰箱裡拿出來,端端正正地擺在桌上,又給自己倒了一杯紅酒。

這樣的場景,如果向年少時的她講起,她打死都不會相信,三十歲時自己過著這樣的生活。那些晦暗破碎又絕望的時刻,如果有個人能夠告訴她,三十歲的時候,一切都會好的,是不是就不會那樣難熬?

但年少時的她也更加不會相信,三十歲的這一天,她平靜地坐在溫暖的家中,陪伴她的卻是更加漫無邊際的絕望。

她第一次想到死。

但她當然不會去死。她生性怯懦,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讓她自己覺得有些奇怪的是,在想到死的那一瞬間,她竟然有些想家。

(未完。)

//

- 易難作品 -

豆瓣評分 9.0

限時免費

在三十歲的某一天,她突如其來地面臨著兩個女人的「死訊」,一個是她十六歲的繼女,一個是她遠在家鄉五十歲的母親。

一個三十歲的女人回鄉給自己母親「送終」的故事。

三個三十歲的女人,在這一年分別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擇。

當我們終於開始學會以母親的目光打量這個世界時,我們才和童年達成了艱難的和解。

↙ 點擊閱讀原文,繼續閱讀《夢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